——解讀老舍先生《想北平》"/>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彭廣文
老舍《想北平》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經典篇目,歷經歲月沉淀,魅力依舊。筆者認為老舍先生不僅是將北平當做一座城來描寫,更是當做一個家來思念,甚至是當做自己的母親來深愛。
北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塊圣地,它作為首都,歷經數朝,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國際交流中心,是可以和歐洲的“四大歷史都城”比肩的歷史文化名城,但作者卻并未高山仰止地仰望,而是帶有強烈民族自豪感地平視。在課文的4、5兩段中,作者為了凸顯北平這座城市的特色,將它和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尤其是巴黎進行了對比,表現了北平復雜而有邊際、動中有靜的特點。“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大家很難想象老舍這樣的散文大家在描寫北平這樣的豪華都市的時候竟然像是在寫寧靜美麗的城郊田園風光。
在第5段中,作者仍然是將北平和布置勻調的巴黎進行對比,介紹了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既能方便百姓生活,又能處處領略自然風景的特點,表現了她的布局合理。很多北平人到了南方城市都會感覺空間的狹小、逼仄,擁擠得喘不過氣來,很多到北平小住的南方人都會羨慕北平的建筑無論是王府宮殿還是平民住宅,都很寬敞明凈。
如果說上海代表現代,北平便是代表古代的。北平總給人一種悠然從容的感覺。例如電車,在上海是何等地風馳電掣,有許多人上下車都是跳的。而在北平,車子在寬闊的路上走著,不疾不徐。晚九點以后,略微加快;但車上已只剩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像是乘汽車兜風一般,也還是一點不感覺到忙碌的——有時從東長安街槐林旁馳過,茂樹疏燈相掩映著,還有些飄飄然的快感。北平人工作生活節奏其實也不慢,但大家骨子里總有些閑情逸致。
老舍先生說:“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可以說,北平人的慢節奏的生活狀態也是這座平和的城市所賦予的。與專業的介紹城市發展規劃的設計師不同,平視故鄉北平的老舍先生向讀者展示了一座平和的城市、宜居的城市、讓人打開心扉的城市。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都知道北平書多,除了書,還有其他很多價值連城的古物。如書畫、銅器、石刻、拓片,乃至瓷器、玉器等,公家收藏已很豐富,私人搜集也各有專長。中國歷史、文學、美術的文物薈萃于北平,這幾項的人才也大部分集中在這里。胡適之先生說過,北平的圖書館有這么多,上海卻只有一個,還不是公立的。這也是北平與上海重要的不同。
老舍卻在第6段另辟蹊徑,向讀者介紹了他喜歡的花、菜和果子。北平家家有院子,這為他們種植花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然,種植花草更需要的是一種心境,體現的是主人的志趣和雅興。老舍先生就很愛養花,在《養花》一文中,老舍寫的是養花這樣一件極其平凡的小事。作者說:“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文章中抒發的也是這種樂趣。什么樂趣呢?養花要栽種,要管理,要出汗,要勞動,養花要有知識,要學習,要通過實踐才能摸出門道;花開了,花香四溢,賞心悅目,自己高興,還可以和朋友同志們一起分享這份高興,無疑,這種樂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表觀。在6、7兩段中作者還寫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老舍十分青睞北平的花、菜、果子,他在《北平最美的時候中》寫道:“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只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花、菜、果子體現了北平這座城市的貼近自然,這是那些常年生活在高樓林立、工廠遍地的工業發達城市的人們所感受不到的。像北平這樣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訴說著一段歷史的城市,可以落筆的地方很多,要寫出她的特點,通常從大處著眼,但老舍寫的多是諸如花、菜、果子這樣的日常生活事物,如果不是在此生活多年且有很深的感情的話,是寫不出來的。老舍也曾旅居過其他一些城市,如濟南、青島等,也寫下過一些對這些客居之鄉的情感的文字,但卻很少是從日常生活落筆的,因為在他心目中,家只有一個,那就是北平。
一般的作家寫自己的故鄉通常都是講述自己和家鄉的故事,寫家鄉的風土人情,介紹家鄉的風物,從而抒發和家鄉血濃于水的深情。而老舍卻是開篇即直抒胸臆式地抒發對北平的情感,這更能顯現作者對北平的思念和深愛。作者反復說對北平的愛是“想說而說不出的”,一是因為怕說不好,而是因為感情太深,作者運用反復強調的方法含蓄而又深沉地抒發了對北平的愛。“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作者對北平愛得真切和深沉,作者已經將北平視作“我的北平”,“我”與“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不僅如此,作者還將北平當做自己的母親來抒發深愛。他說:“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討她老人家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我獨自微微的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語言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表達出來。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作者從小失去父愛,由母親含辛茹苦撫養長大,對母親有著很深的情感。老舍在散文《我的母親》中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1930年前后離開北平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作者此時不在母親身邊,母親正在受苦受難,生死未卜,想到母親,作者聲淚俱下。
《想北平》寫于1936年,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的簽訂,滿足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北平這座城市名稱幾經變更,“北方和平”的美好祝愿并不能給這座城市帶來安定和幸福。作為一名熱愛北平的愛國知識分子,老舍憂心如焚,老淚縱橫,思今家鄉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一句道出了老舍對北平母親般的想念與愛。
老舍是我國現當代語言的藝術大師。他的作品文字極平易,澄凈如無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語的提煉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顯出親切、新鮮、活潑,更能寫出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如文中的“差點兒”、“有空兒”、“白霜兒”等兒化音的運用京味十足,通俗、純凈而又簡潔、親切。敘寫俗世生活未必就不能體現深刻的思想,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老舍的語言平易而不簡單。這些語言特色,在他的小說、戲劇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
老舍散文的美就在于它獨有的情懷。寫人、記事的細節全是那么平凡,語言樸素,圍繞中心,不蔓不枝,—氣貫通直白到老白姓說的大白話。可是字里行間透出的真情真叫我感動不已。老舍創作中的“平民意識”一直是引起學術界濃厚興趣的文化現象,通過欣賞《想北平》,我們就能看到這位“人民藝術家”身上屬于普通民眾的胸懷與情致。
可以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一個經得起時間的磨礪,能讓人不斷去閱讀、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讓時間證明了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