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第二小學)
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方式策略的轉變對小學教學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教學過于墨守成規,過于強調理論性知識技能,無法激發起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積極性。生活化教學現在成為小學課堂教學的主流,它改善了原來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它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低段數學的學習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學習、教學方式。
數學是一切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基礎,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最普遍的學科項目。從人類出現文明開始,數字就圍繞在我們的周圍,數學更是不斷地被運用。沒有數學,科學中的精細之處就無法得到驗證和進一步加強;沒有數學,我們的發明也都將無法繼續。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在數學領域上有所成就的人在其他領域也都會有所建樹。可見,幫助學生學會數學的學習方法,提高數學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邏輯思維的培養過程中,要注意在不驕不躁、腳踏實地的前提下開發思維潛能。
數學對于思維的開發和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具體的實踐生活中有很多應用。例如,生活中存在很多數學問題,可以通過數學來方便生活,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各種實踐鍛煉思維的邏輯性等。所以,呼吁在生活學習中不斷地加強對數學的能力提高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從而提高數學的整體教育水平和道德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礎。
為了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可以讓原本固定化的數學公式和理論概念也生動起來。而實際上,每一個公式和原理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每一段歷史中代表人物的發現創造的過程都是一部傳奇的史詩。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建立高效的課堂教學,科學地創設教學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教學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得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當中。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面值”這一知識時,老師可以拋開書本,模擬生活中購物的情景,如總共有多少錢,買東西花去多少錢,兜里還剩多少等,這種數學練習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數學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低段數學的教學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經驗,考慮學生的學習背景,并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將小學的數學學習進行生活化,將所有的事件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學生對數學有較高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學習,并將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關于“圓的認識”時,就可以通過創建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對知識內容有更為深度的認知。課上,老師首先可以提問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一定坐過汽車吧,汽車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呢?有沒有同學見過不是圓形的汽車在路上行駛嗎?為什么所有的車輪都要設計成圓形的呢?”緊接著,老師讓學生通過小組為單位的形式,用其他的形狀,如三角形、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去做車輪的模型,然后再試著在桌子上進行實驗,想象一下自己坐在車上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這樣的教學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也會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去展開分析和研究,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制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可以成立課后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學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預習,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加學習難度,每一堂課制定一個目標,將課本內容有計劃地掌握并運用,增加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后,學生必須堅持復習和預習,加深印象,以便真正掌握知識。一般情況下,課后作業除了單純地布置課堂相關練習題之外,還要加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另外,教師也要利用課上合適的時間和課下時間來解答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習向更有深度的層面發展。
小學低段數學課堂不是針對某個學生的,而是面向學校中的所有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比如,在學習“距離,速度,時間”這方面的知識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后騎行、散步、劃船等,并且讓他們從中體驗距離、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不僅在教學方面取得成績,還能夠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計算自己從學校到家的距離,以及教室、操場、食堂、校門口等不同地點之間的距離的計算,從實踐中掌握計算技巧。組成的數學小組可以實際考察不同的地點,然后集中討論,最后將學習到的技巧運用到繼續數學的學習中。帶著興趣和任務學習,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訓練能力,讓所有學生在任務活動中體驗成功。
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而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將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融合,制定適合小學生的全新的、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總的來說,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生活化教學豐富了小學課堂教學形式,實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如識和技能訓練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