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文 馬松茂/評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親便沒有來過,他從學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著我的小女兒。
去年,父親給我的信上說,他很想來一趟,因為小女兒已經滿地跑了,害怕離我們太久,將來會生疏的。但是,一年過去了,他卻沒來,只是每月寄一張小女兒的照片,叮嚀我好好寫作,說:“你正是干事的時候,就努力干吧,農民揚場趁風也要多揚幾锨呢!但聽說你喝酒厲害,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這全是我沒給你樹個好樣子,我現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發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讓他和小女兒一定來城里住,好好孝順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沒過多久,我的作品在報刊上引起了爭論。爭論本是正常的事,復雜的社會上卻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隨即發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鬧哄哄的什么風聲雨聲都有。我很苦惱,也更膽怯,像鄉下人擔了雞蛋進城,人窩里前防后擋,唯恐被撞翻了擔子。茫然中,便覺得不該讓父親來。但是,還未等我再回信,在一個雨天他卻抱孩子搭車來了。
老人顯得很瘦,那雙曾患過白內障的眼睛,越發比先前滯呆。一見面,我有點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兒,指著我讓叫爸爸。小女兒斜著看我,怯怯地剛走到我面前,突然轉身撲到父親的懷里,父親就笑了,說:“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來嗎?”
父親住下了,我們睡在西邊房子,他睡在東邊房子。小女兒慢慢和我們親熱起來,但夜里卻還是要父親摟著去睡。我叮嚀愛人,什么也不要告訴父親,一下班回來,就笑著和他說話,他也很高興。一到晚上,家里來了很多人,都來談社會上的風言風語,談報刊上連續發表批評我的文章,我就關了西邊門,讓他們小聲點,父親一進來,我們就住了口。可我心里畢竟是亂的,雖然總笑著臉和父親說話,小女兒有些吵鬧了,就忍不住斥責,又常常動手去打屁股。這時候,父親就過來抱了孩子,說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會生分,哄著到東邊房子去了。我獨自坐一會兒,覺得自己不對,又不想給父親解釋,便過去看他們。一推門,父親在那里悄悄流淚,趕忙裝著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說話,我心里愈發難受了。
從此,我下班回來,父親就讓我和小女兒多玩一玩,說再過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該回去了。但是,夜里來的人很多,人一來,他就又抱著孩子到東邊房子去了。這個星期天,一早起來,父親就寫了一個條子貼在門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說去給孩子買些糖果,就到遠遠的商店去了。好長的時候,他回來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來,給了小女兒一把,剩下的交給我愛人,讓她們到一邊去玩。又讓我坐下,在懷里掏著,是一瓶酒,還有一包醬羊肉。我很納悶:父親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對我喝酒,現在卻怎么買了酒來?他使勁用牙啟開了瓶蓋,說:“平兒,我們喝些酒吧,我有話要給你說呢。你一直在瞞著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這么快來的,可我聽人說你犯了錯誤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況,怕你沒有經過事,才來看看你。報紙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報欄里看到了,我覺得那沒有多大的事。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別人怎么說,你心里要有個主見。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干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臉色通紅,皮肉抽搐著,終于咽下了,嘴便張開往外哈著氣。那不能喝酒卻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顫著接不住他遞過來的酒瓶,眼淚刷刷地流下來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盡情地玩著,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親又住了幾天,他帶著小女兒便回鄉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沒有喝,放在書桌上,常常看看它,從此再沒有了什么煩悶,也沒有從此沉淪下去。
(選自《語文世界》)
【解 讀】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說得多好啊!雖然我們不在他們身邊,可是我們又無時的感受著來自他們的愛。老賈的這篇文章,我們也有這種體會。
賈平凹《父親的半瓶酒》一文語言平淡,寫了父牽掛“我”的幾件小事,如話家常。父親寫信叮嚀“我”好好寫作,勸“我”不要喝酒。“你正是干事的時候,就努力干吧,農民揚場趁風也要多揚幾锨呢!但聽說你喝酒厲害,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這全是我沒給你樹個好樣子,我現在也不喝酒了。”榜樣是最好的力量,父親為“我”而不喝酒。后來,父親帶小女兒進城,在“我”不覺的時候出現了,為“我”的事暗自擔憂著。“我很苦惱,也更膽怯,像鄉下人擔了雞蛋進城,人窩里前防后擋,唯恐被撞翻了擔子。茫然中,便覺得不該讓父親來。但是,還未等我再回信,在一個雨天他卻抱孩子搭車來了。”父親好像知道“我”一樣。到了“我”家,一次,父親陪“我”喝酒,并鼓勵“我”。“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別人怎么說,你心里要有個主見。”“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干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這些絮叨之語,淡至極致,不事雕琢。不正是父親對兒子自然純凈而厚重的愛的表現!多么平凡而偉大的父親!
美文名篇之所以感染讀者,大多在于它細節的生動真實,賈平凹《父親的半瓶酒》一文也以細節打動人心、這些細節描寫可謂俯拾皆是。“父親在那里悄悄流淚,趕忙裝著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說話。”“悄悄流淚”“裝著眼花”“揉”這一系列產動作的描寫,生動的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暗自擔憂,他不愿意讓兒子看到自己的擔心,以免兒子難過。“小女兒有些吵鬧了,就忍不住斥責,又常常動手去打屁股。這時候,父親就過來抱了孩子,說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會生分,哄著到東邊房子去了。”這一細節又從側面表現“我”的粗暴,遇事不順就遷怒孩子的性格,從而襯托父親的慈愛,遇事鎮定。
《父親的半瓶酒》不僅僅表達了作者父親對兒子身處逆境時的默默關懷與支持,更深切地表達了作者本人對父親無限無私之愛的感激。因為“半瓶酒”是父親擔心“我”思想壓力過大,主動為“我”買來消解煩悶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這半瓶酒讓“我”從中獲得鼓勵,不再沉淪,感受到親情的慰藉。父親的那一席話更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得失,“我”也學會了怎樣做人。父親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濃濃的父愛。盡管文章中沒有一句表示感激的句子,但父子之間的情感透過樸素無華的娓娓描述無處不在。父愛雖無聲,卻是指引“我”人生道路的一盞明燈。
《詩經·小雅》說得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