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寧遠中學)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重新審視各行各業發展生態的一種思考方式。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日益普遍。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并積極主動地探尋一些“互聯網+”思維下的課堂創新教學策略。下面筆者將在借鑒一些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具體教學實際,圍繞上述內容,展開淺顯論述。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譜寫成的一首壯麗史詩。在這首壯麗的史詩中,蘊含著絢麗繽紛的歷史知識。而這,也正是歷史的獨特魅力所在。學生一旦領略到歷史知識的絢麗繽紛之后,他們自然就會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自然也會大幅提升。
正因為如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向學生呈現絢麗繽紛的歷史知識。在“互聯網+”思維下,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各種各樣的網絡平臺中搜集與整理一些優質的教學課件。然后,在緊密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再對這些課件進行適度打磨。以形象逼真的教學課件為窗口,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呈現歷史長河中絢麗繽紛的知識了。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之后人們使用交通工具的巨大變化:馬車、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火車、飛機和高鐵等。此外,教師還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購物方式的變化:從計劃經濟時代利用糧票、布票、肉票等有限制地購物,再到改革開放之后的信用卡、儲蓄卡刷卡購物,最后到現如今的手機掃碼支付等。這樣利用形象逼真的課件就可以將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遷史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當然,在“互聯網+”思維下,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渠道搜集一些素材,并利用這些素材原創一些精美實用的教學課件。
現如今,與歷史相關的影視作品琳瑯滿目。在這些影視作品中,不乏有一些與歷史真相比較接近的高質量的作品。在“互聯網+”思維下,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緊緊圍繞教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借助于互聯網渠道廣泛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并從這些影視作品中細致剪輯一些視頻片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能夠以這些栩栩如生的視頻為范本,向學生再現歷史的精彩瞬間。
同樣,以教學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一課為例,另外一名教師巧妙地利用了幾段視頻,其中一段視頻是從鞏俐主演的電影《活著》中剪輯下來的。這段視頻向學生講述的內容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文革”時期,新娘穿的是軍裝,其他人也穿的是軍裝。婚禮結束后,接走新娘的交通工具是一輛“鳳凰牌”自行車。緊接著,教師又播放了一段展現時下新人結婚情景的視頻。兩段視頻主題相同,但是場景去大相徑庭。這樣以來,社會生活的變遷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了。
很顯然,這些栩栩如生的影視作品片段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還有助于學生更為深入透徹地理解相關歷史知識。
事實上,在“互聯網+”思維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策略不僅體現在教師“教”的方面,還體現在學生“學”的方面。教師在圍繞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作業的時候,也要巧妙地利用“互聯網+”思維。無論是作業的布置,還是作業的完成以及作業的提交都能夠無聲地滲透“互聯網+”思維。不管是教師運用“互聯網+”思維設計作業,還是學生運用“互聯網+”思維完成作業,作業在引領學生復習鞏固、吸收內化知識方面的作用都會發揮得淋漓盡致。
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抗美援朝”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明確要求學生借助于互聯網查閱與“三八線”相關的資料,并提交到班級微信群中。
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思維下,初中歷史教師以形式多樣的作業為舞臺,能夠更為清晰地展現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效。
除此之外,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日益完善,初中歷史教師在“互聯網+”思維下,還可以建構師生有效互動的智慧課堂,等等。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思維下,初中歷史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以“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為支撐,結合教學實際,與時俱進、潛心探索一些能夠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