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天真
學習文言文篇目在初中語文之中具備獨特性,因為文言文使用古漢語方式,學生在學習時遇到文言文句式、詞語古今異義、通假字等難題,而當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僵化、課堂容量較小、學生缺乏合作討論等不足,教師側重講解詞語句式,忽略把握課文情感,不利于培養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質,亟需改進。
誦讀法是初中文言文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盡管它是傳統方法,但只要教師選用得當,依舊能讓它發光發亮,加強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把握,培養審美意識。例如針對課文《馬說》,教師就可合理使用誦讀法,讓學生反復閱讀該文言文,第一遍閱讀時要思考課文闡述的內容,分析課文脈絡;第二遍閱讀則要學生找出對自己影響較大的句子,說一說理由;第三遍閱讀深入體會文言文作者傳遞的豐富情感和篇目蘊含的豐富哲理,通過層層遞進的誦讀教學方法讓學生領略課文的美。
品讀法也是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對于游記散文,這是獨特的古代文學藝術形式,是美的載體,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審美感受。而情景交融是游記類文言文的突出特征,是融合創作主體和景物客體的結果,通過物我相融產生無限意境,教師要引導學生品讀其中的意境美,增強審美意識。例如針對課文《湖心亭看雪》,這是張岱的游記散文,通過簡筆勾勒和寥寥數語寫出大雪三日后西湖的靜謐氣氛。作者選擇一痕和一點、一芥等精準字句刻畫朦朧悠遠的湖影、興致高雅的金陵客、喃喃自語的撐船舟子,處處洋溢詩情畫意,其中蘊含作者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和鐘愛自然風光的情感。通過仔細品讀,教師引領學生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領略文言文之美。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牢記網絡是學習語文的不竭資源庫,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獨特優勢,幫助學生克服自主學習中存在的興趣維持、獲取輔導資料等困難,持續探索怎樣利用網絡促使學生有效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自主積累、建構文言文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可利用教室的網絡設備,基于預設或生成需求,合理調整文言文教學過程,隨時點開網絡鏈接,增加課堂知識容量,讓學生獲得更多主動學習的能量,加深對文言文篇目的理解。
例如在課文《岳陽樓記》的教學中,這是千古傳誦名篇,作者范仲淹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遠,句式在整齊中見變化,方便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為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教師利用搜狗引擎搜索關鍵內容“《岳陽樓記》配樂朗誦”,一眨眼的功夫師生眼前就出現土豆、優酷等網頁,呈現朗誦大家方明配樂朗誦《岳陽樓記》的高清在線視頻。方明朗誦的聲音打動人心,配合文段唯美的畫面,讓學生們快速進入課文內容,在輕松愉悅的情境里體會文言文的獨特藝術魅力,同時接受思想教育。利用網絡還可以搜集課文的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作者范仲淹生活的年代,即內憂外患的北宋王朝,對內階級矛盾越來越突出、對外西夏與契丹虎視眈眈,為鞏固政權、改變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大力改革,也就是慶歷新政,此次改革最終失敗了。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搜索信息和辨識信息的能力,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提升文言文理解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這是喚醒少年對知識的特有興趣的重要條件。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多給學生課堂參與機會,盡量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潛移默化消化文言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通過實行小組討論,教師從知識灌輸者變為教學主導者,學生從被動聽講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增強文言文合作學習能力,在學會文言文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
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言文,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鄒忌美不美,學生可從妻妾和客人對鄒忌的回答展開分析,為什么他們說鄒忌美;或者從鄒忌的角度展開分析,贊同鄒忌不弄虛作假、實事求是的行為和他為人處世的方法。對待這一篇文言文,學生們有各自的觀點,并且有理有據,避免課堂上出現處處求同的現象,因為教師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只是讓學生基于自身生活經驗和個人的理解展開討論和合作探究,表達觀點,了解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利用學生的發言讓文言文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小組討論學習活動的興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尤其是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文言文課堂上盡情碰撞求異思維的火花,自主比較、選擇、探究答案。當然,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要適時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總之,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一線初中語文教師要正視文言文教學的不足,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優選教學方法,利用網絡資源增加課堂容量,同時引導學生實行小組討論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合作學習能力,保持學習文言文篇目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語文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