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飛
新課改下,師生對話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方法。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問有答,教師如何有效提問,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基于此,本文從提問藝術的意義入手,通過對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情況的調查,分析了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策略。
提問幾乎是所有課堂教學中都會使用的方法,通過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思考、啟動思維模式、集中精神、確立目標,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問都會起到積極效果。首先,提問藝術需要科學選取問題的內容,問題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抓住課堂教學的難點,掌握中心與主旨。其次,提問藝術注重提問方法,在提問中增加趣味性元素,活躍課堂氛圍,摒棄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問次數恰當,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有所得,體現出提問的教育價值。
在對某校七、八、九年級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并展開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
在“你喜歡教師的提問方式嗎”的調查中,有55%的學生表示不喜歡,有23%的學生表示無所謂,22%的學生表示喜歡。
在“你會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嗎”的調查中,67%的學生表示不會,33%的學生表示會。
在“你認為老師提出的問題難嗎”的調查中,27%的學生認為不難,29%的學生認為一般,44%的學生表示難。
根據上述中的調查數據以及實際情況了解到,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課堂提問模式單調。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提問方式僅僅局限于指名提問與集體提問兩種方式,課堂氛圍相對沉悶,單調的課堂提問方式難以激發初中生的思考與回答問題的興趣。教師在提問時,多偏向于優秀生,對于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提問機會很少,不少學生存在僥幸、退縮心理,擔心回答錯了會受到教師或者同學的嘲笑。
其二,教師問題設置的難易度失衡。初中生由于內在原因或者外界原因的影響,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存在差異,課堂學習積極性高低不等,而導致在提問活動設計中,為了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多數學生便是中等生,在問題內容選取中一般從教師的教學經驗或者主觀意愿決定,缺少對優等生與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差異性考慮,因優等生、學困生在班級整體結構中占得比例相對較好,教師問題設置難易度失衡,因此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因問題難度大而產生消極心理。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與初中生的個性、愛好特點,挖掘出語文教學內容中的趣味性因素,以趣味性的語言、趣味性的肢體語言、趣味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注意力,構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其次,活躍課堂氛圍,在輕松的氛圍下,會提高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與發言機會,并及時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回應,發現學生回答中的優點,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的自信。
教師的課堂藝術提問應遵循科學的提問藝術原則,首先,遵循學生的差異性原則,根據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并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每一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有所收獲。其次,需要遵循啟發式原則,在明確提問目標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教學側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以促進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思維品質與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傳統的觀念中,課堂提問無非就是集體提問、點名提問,隨著教育理念的創新,提問方法也在不斷創新變革,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創新提問方法,如直接式提問、婉曲式提問、疏導式提問、考察式提問、磋商式提問、設疑式提問、擴展式提問等等。以擴展式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為例,擴展式提問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聯想思維、想象思維等。擴展式提問提出的問題好比數學知識中的一條射線的原點,可以在圓周360度范圍內向任何方向發出,從原點出發,學生可以向不同方向尋求答案,因而答案不要求必須統一,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投石式。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懷疑,達到“一石激起千浪”的效果。第二,逆向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故意提出與課文不一致的觀點,造成矛盾,促使學生在正反兩方面進行思考,以達到“除錯保真”的目的。這樣,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就可以通過提問和激烈的辯論來鍛煉。第三,選擇式。教師告訴學生一個問題的兩個或多個答案,并讓他們在比較分析中選擇最佳答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提問藝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具備重要的價值。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對于提問藝術的了解與掌握的程度不足,提問方法不當,課堂結構不合理,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設計課堂活動,因此,導致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成效難以提高。對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遵循提問課堂原則,掌握提問技巧,以此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