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金
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這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這樣學生才能從中獲取知識,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知,教師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與感悟力,促使學生文化素養與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因此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提升最終教學效果,促使高中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無論是小學還是高中乃至大學,都會開設語文這門課程,可見其重要性。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傳統文化因素,且大多通過古詩文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填鴨式方法,經常是照本宣科,學生學習體驗很差,也無法真正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內涵,甚至造成學生對傳統文化出現排斥的情緒,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古詩文教學中顯得過于機械化,學生對輔導教材非常依賴,且高中語文教師也僅僅是利用課本或資料來翻譯,在時間與課程本身的限制下,未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上,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教師要加大對高中語文教材的挖掘力度,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能夠掌握課文中蘊含的文化特質。高中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而來,具備文學作品的質與美,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對每篇課文產生獨特理解,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傳統、哲學思考和民族心理,也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目的。例如:在課文《陳情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賞析課文,了解其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在課堂上教師要講解時代背景與寫作意圖,讓學生逐步學習到李密的拒絕藝術,并體會李密拒絕晉武帝時的語言,理解層層深入的說服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滲透了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
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鼓勵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在《項脊軒志》教學中,教師要先講解文章內容,然后為學生展示利用網絡收集到的資料,便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主要意思,并體會到文章筆墨清淡、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教師要帶領學生進入文章營造的情景中,能夠在思想與心靈上與學生形成共鳴,讓學生了解到作者對項脊軒的眷戀和喜愛之情。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一起探討學習,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更加深入。
為了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用蘊含在課文內的傳統文化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其中的傳統文化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能夠全身心參與進來。例如:在課文《赤壁賦》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解寫作背景,讓學生理解到這篇課文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并茂。然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想表達出來,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學生都會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有利于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高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的文學著作,促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將文學閱讀與課堂教學任務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既積累了知識,也能實現個人文化素養的提升。教師應該精心篩選學生閱讀的書籍,將其中內容積極、健康、向上的挑選出來,并為學生普及文學名著的文化背景,讓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制作名著閱讀卡片和制作小書簽等形式,在閱讀中保持耐心,細細品味,感受其中的傳統文化。不僅要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教師也要在班級上進行好書推廣,詳細講解書籍內容與寫作文化環境,指導學生快速通讀,著重理解其中的關鍵章節。教師應鼓勵學生采取通讀、略讀和經度等閱讀方法,讓學生閱讀更加高效,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除了要做好課堂教學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但是傳統文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注重循序漸進,不能過于心急,這要求教師將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挖掘出來,適時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充分感受與了解傳統文化。這樣才有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促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