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灌云縣益海學校)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當中的基礎階段,綜合素養大多在此時期初步成型。因此,在這一及其關鍵的時期,可以通過“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知識素養,開拓視野。
所謂的“經典誦讀”就是對經典的文章作品進行吟誦朗讀,這個過程要求感情充沛、朗讀流暢。這兩點也間接體現出學生需提前對文章的感情與內容有充分把握的要求。并且,學生在朗讀過程當中會再次與文章的感情與內容碰撞摩擦,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溝通,從而可以深度品味文章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經典都是我國古代圣人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修養身心,重拾先人的智慧,并在無形之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行,提高自身原本對古代名家思想的認知水平,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學好語文,一舉多得。
1.把握適度與適量原則
“經典誦讀”活動在近幾年來處于發展熱潮,大多數的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在不停地催促著小學生誦讀經典,巴不得孩子們可以將以前錯過的學習內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彌補到位,絲毫沒有考慮到小學生們的接受、消化能力,只是一味地向孩子們布置任務。因此,老師一定要注意孩子們經典閱讀作品質量以及數量的選擇,遵守適度與適量原則。對于年級稍低一些的小學生,可以為之選擇淺顯易懂的作品,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等。而對于高年級心智較為成熟的同學,可以為之選擇《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作品,真正做到“讀一本,理解一本”。
2.注意營造濃郁的經典誦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實施經典誦讀,教師可以借用民國時期三部非常出名的作品的書名來安排這項活動,即“晨誦”“午讀”“暮省”。教師鼓勵并監督學生以此方式堅持下去,營造濃郁的經典誦讀環境。在“暮省”環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制作興趣卡片的方式來消化問題。通過激發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的興趣來提高他們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積極性。
3.采用活潑多樣的誦讀形式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誦讀水平,結合小學生貪玩的天性,采用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對于誦讀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方法一:教師以身作則。在課堂上教師進行深情并茂的范讀,將經典詩文的韻律美充分展現出來,以此來感染學生,使之獲得美的體驗,提高學生對于經典詩文的興趣。
方法二:配樂引讀。大多數古詩文均具有一個特點——節奏感強,與風格相近的音樂匹配程度高,選擇合適的音樂還可以更加充分地表現古詩文的情感,幫助學生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此特點,加以音樂引導學生,提高課堂活躍度。比如,《春江花月夜》《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作品。
4.運用多媒體,增加趣味性
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講解《游子吟》這篇古詩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母親為即將離家的游子縫制衣服的視頻,用母愛打動學生,并幫助學生理解古代游子離家的不易。古詩文在表達方式上具有凝練,思維跳躍大的這兩大挑戰,但主要還是因現代小學生的生活方式與古代大相徑庭,使得小學生們不僅不容易獲得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會因為每天都是“之乎者也”等內容感到枯燥無聊。多媒體的引入,可以播放模仿古代生活方式的視頻,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沖擊下,加深同學們對古文的理解,提高上課興趣。
5.將“經典誦讀”與文體活動結合
按照一定的頻率舉辦活動,將經典誦讀引入其中。比如,詩文表演、詩文接龍、詩文朗讀等活動。老師控制活動的整個過程,并在活動結束時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的能力,體會到掌握詩文的樂趣與比賽成功的快樂。并且,這些班級活動推廣之后還可以晉級為校級活動,擴大活動的規模,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讓小學生在此過程中體會到我國文化瑰寶的魅力,進而愛上傳統文化,激發學習熱情。并且,對于經典的學習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語文理解能力。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適度推廣“經典誦讀”活動,以期達到小學生素養與語文能力的雙豐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