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實驗小學)
信息技術以它獨特的優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有所為,應用非常廣闊。因為信息技術集精心編撰的文字、美麗的圖片、精彩的視頻、唯美的音頻于一體,具有傳聲達情示意的特點,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巧妙靈活地運用這些功能,就能夠創設多維立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情景,向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感悟材料,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色覺等多種感官,有利于他們知識結構的形成,啟動他們的想象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把握教學的重點,更明顯地克服難點,使各項學習資源充斥學生的腦海,從而顯著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的教學手段更為豐富,教學結構更為優化,學生的時空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更好地融合,學生的內在激情得以激發,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們在無形當中也實現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優化組合,有效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現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語文教學上的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可以使傳遞給學生教學信息的形式得以改變,使線性的傳遞轉變為非線性的傳遞,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直觀,寓教于樂,寓情于景,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掌握運用信息技術駕馭課堂的能力。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可以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并為之樂此不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綜合性,立足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與認知特點,從而積極創設適合某篇課文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但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的教學手段比較陳舊單一,扁平化現象嚴重,無法長時間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學習語文更多來自于外在的需求,尤其是為了升學、考試成績,而沒有形成主動學習語文的內驅力。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唯有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得以激發,學生才能化激情為動力。比如,執教《山中訪友》一課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明媚的色彩,美妙的畫面,配之以靈動的音樂,從而打造了一個唯美的課堂教學情境,學生置身其中,感官得到了充分活躍,他們的思維大門也由此打開,自然而然地生發出對大自然的由衷贊美。
2.利用信息技術強調重點,解決難點,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語文是非常感性的,而小學生的感性思維比較強,因此,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具有天然的親近性。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語文變得非常枯燥,而且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都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與重視。而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化抽象與具象,使文字代表的深刻含義得以立體直觀地展現,這樣就可以實現重點突出、難點分化的教學目的。比如,在執教《少年閏土》一課時,我設計了動態感十足的畫面,深藍的天空下,少年閏土手捏一柄鋼叉,狠狠地向一匹狡猾的猹刺去。我讓學生抓住作者魯迅描寫景物從上到下的順序,使其產生整體的畫面感,并抓住表示閏土與猹的動作的詞,讓學生深刻體會閏土的機智勇敢與猹的敏捷狡猾。通過讓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從而學會了描寫人物的方法,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語文新課程標準著重強調,教師要突出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文本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使其產生真善美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并在學習當中完善個性、健全人格,從而不斷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需要傳授的重要知識點集中展現,使學生多方位吸引,激活他們的發散思維,讓他們積極地予以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思辨,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在課文中沒有表現出來的留白之處,教師也可以挖掘出來,并用信息技術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有層次性與深度感。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集中展現了小男孩欺負她的場景、路人對她漠視的目光、爸爸對她的冷淡,通過這些畫面的集中展現,學生深深感受到了造成小女孩的悲劇之一,正是當時人心的寒冷,他們的人情缺少溫度。并挖掘出小女孩的奶奶生前對她的關愛,用信息技術予以展示出來,從而與先前的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引申出,小女孩只要在天堂中才能得到幸福。這些環節的設計加深了學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刻認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
4.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教學過程,逐步消除學生的學習弱點。
在人們的記憶中,作文教學是讓學生心生畏懼的。他們談“文”色變,一提作文就感到害怕。其實,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后,可以弱化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教師可以選用一些精彩的優秀作文,向學生展示出來,讓他們借鑒學習。我經常查找一些比較好的開頭和結尾,讓學生參考學習,并搜集一些精美的語句讓學生通過晨讀加以朗誦學習。此外還有寫字教學,更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使其大放光彩。比如,一些難寫的字,教師示范書寫,學生的領會也十分有限,也會消磨教師的精力。但是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難寫字的筆畫動態地演示出來,提高寫字教學的直觀性,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而也提高了寫字教學的效率。
5.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發散。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性認識比較強,但是這也不代表他們的思維能力僅僅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鍛煉,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思維,如果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直觀、形象、生動、唯美的學習材料,啟迪他們對學習材料進行逐次加深地領會學習,并將課外的知識予以引進,從而豐富與拓展他們對知識學習的接觸面,使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豐盈起來,他們的領悟能力也會由此得到良好的訓練。比如,學習《窮人》一文時,學生對當時的背景并不了解,但是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向學生補充當時俄國的時代背景,觀看勞動人民的生活與生產場面,直觀感受當時底層人民的生活處境,更能加深對窮人善良美德的認識。
總而言之,通過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我深刻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于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技術優勢,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出語文教學內容,使它們的各自優點得到充分的融合與發揮,并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質量得到不斷的提升,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實質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