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隨著專業建設的發展,管理類專業教學體系日臻完整,課堂內容教學內容也逐漸向科學化、合理化邁進,高等教育基于此越來越注重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實踐育人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非常薄弱的環節,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德國采用的“雙元制”教育形式在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做出了極好的榜樣;20世紀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在高等教育領域采取的一系列改革與發展措施同樣得到了明顯成效,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國管理學專業實踐教學與國外相比在經濟體制、教育體制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國外的改革成果為我國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了許多可鑒之處,我國在管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具體表現有:缺少專門或固定的實習單位、校外分散性的實習難以控制質量,實習流于形式比較嚴重、學校對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實踐環節投入不足、教室實踐教學素質相對較低等。
以工作室為載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符合現在教育規律,解決我們管理類專業只有理論知識為基礎,沒有實踐經驗做后盾的問題。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現學生本位的傾向。針對管理類專業暫時沒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內實訓室的前提下,通過創建專業工作室來彌補不足,通過專業工作室的創建改變管理類專業的教學現狀與企業需求要求相脫節,與職業的崗位要求相脫節,與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相脫節的現象。采取全新的培養模式,由指導教師帶領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為大學生成才搭建平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師生一起營造全新的成長環境,把每個學生納入到創新實踐中最大限度發揮其自由選擇的空間。
管理類人才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包括優良的思想素質,廣博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社交能力、協調能力、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抗壓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為解決管理類學生缺少的專業實踐能力,工作室通過建立校企合作體系、增設培訓課程以及開辦學生活動等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以辯論賽形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辯論賽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多讀書、自主學習,學生能夠查閱報刊資料,拓寬在文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開拓視野,提升修養和品質。辯論中辯手取勝的欲望越強烈,學習的興致就越高漲,拓寬知識的效果越強大;通過辯論賽,促進大學生信息相互交流,激發了學生自主創新精神,提高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讓學生對社會的問題,現象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2.演講比賽強化學生素質。演講素養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舉辦演講比賽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演講的作用,迅速掌握各種演講技能,調試心理,大膽實踐。學習演講和演講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記憶能力,不斷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演講比賽的舉辦使學生不僅有出眾的口才還有文雅的舉止,并且在生活、日常交際生活中,豐富的學識、敏捷的思維、得體的舉止、良好的氣質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親近,進而提高學生自信心。
3.以ERP沙盤實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對公司的模擬經營,加強學生對企業運作整體產供銷流程的熟悉,了解企業組織結構,明確企業經營的目的和獲利途徑,對整體市場營銷和管理有個清晰的認識。除此之外,學生在模擬經營中鍛煉團隊協作能力、應變能力、明辨思維能力等能力。通過參加遼寧省“用友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以及“新道杯”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激同學積極性,鍛煉綜合素質。在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新道杯”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足以見得,以模擬實踐的方法提升學生得到綜合素質是可行措施。
4.通過假期實踐系統地加強學生綜合素質。開展以管理學院全體同學的假期實踐工作。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明確自己就業方向,了解行業形勢,接觸社會,鍛煉自身能力。在參觀企業、實習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抗壓能力、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通過假期實踐的實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開拓了思維,同時還提升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假期實踐不僅僅可以豐富假期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同學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
5.通過模擬大賽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活動為載體,構建專業素質教育活動體系,設立簡歷設計、結構化面試以及無領導小組討論等環節,舉辦多屆強化學生個體差異、能力培訓、合作溝通,使得同學真實感受競爭的激烈、現實的殘酷,認識自身不足,從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奮斗目標,有針對性的做好職業規劃和入職前準備。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成長、完善自我。
6.建立校企合作體系。以學校為主導,企業輔助教學的方式,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并為企業培養高質量人才,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由學校完成制定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計劃,承擔理論教學任務,企業協助學校完成實踐教學培養任務。在此過程中,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建立校外實訓級,簽署頂崗實習協議,企業接收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工作。將一些實踐性要求高的課程,聘請企業高管參與實際教學,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經驗的深度結合。實現校企合作共建課程,如《醫藥市場營銷學》以聘請企業導師作為指導教師,企業導師將事件經驗傳授給學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同學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和選準就業方向,通過在導師的經驗中了解行業前景;以及《法學概論》課程邀請校外律師親自授課,系統的分析案例,培養學生系統性的思維;此外,工作室成功引進以葛蘭素.史克、輝瑞、諾華、默沙東為首的十大知名醫藥企業進入校園巡回宣講,學生積極投遞簡歷,已有50多名學生進入實習,10多名畢業生進入企業正式定崗工作。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就業意識提高,注重實踐,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總體來說,這種合作模式處于學校與企業淺層次合作,但已取得成效,這種合作模式使得校企雙方建立更深層次的溝通與聯系,使得部分畢業生就業問題得以解決。
以工作室為載體的管理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方案中,我們通過不斷完善、整理出學生素質評定體系,對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進行測定和評價。通過各種措施,使學生有秩序、有目的、系統的學習,實現基礎內容和動態內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以學生為主體,逐步實現由專業對口教育向基本素質教育、由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強調個性教育、由注重理論的系統性向倡導應用的綜合性轉變。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競爭能力以及就業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