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旬陽縣縣城關小學)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民間常常以能否寫一手好字來判斷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高低。《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對小學生寫字標準要求是“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建議“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中語文課標對書寫要求標準是“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隨著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現在的中小學生從學習之初就步入了少紙、無紙時代。隨著他們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中小學生的字卻越寫越難看。筆者在中小學從教20多年,觀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們書寫的漢字越來越差,越來越不規范。通過比對分析,發現以下導致中小學生書寫能力退步原因:
第一,應試教育下學校在寫字教學上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應試教育的固有教育意識及一些地方和學校在寫字教學上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學校和教師或多或少的壓縮甚至占用了書法課,導致學生的書法訓練時間不足,老師沒有更多時間訓練學生規范正確書寫技能。再加上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因受應試教育影響,不夠重視寫字習慣的培養,認為只要成績好就好。
第二,過重的課業負擔,導致學生疲于應付書寫。師生受困于應試教育,所以難免會有題海戰術。中小學生久坐教室聽課,本就疲憊,還要書寫各種作業,于是坐姿就不能持續保持端,然后就出現諸如歪腦袋、偏脊柱、斜放本子、捏著筆尖、眼貼桌面、胸趴桌沿等各種不正確的書寫姿勢。這樣的書寫姿勢,久而久之,學生的書寫習慣自然變差,書寫效果相應變壞。大城鎮九年級的學生,由于沒有晚自習,需要他們書寫的家庭作業相應較多。為了趕時間,他們顧不上把字寫得正確、端正、清楚。于是作業本上的字跡有的龍飛鳳舞,有的錯字連篇。
第三,碎片化書寫。我們知道,寫一手好字需要坐姿端正、心神專注,不急不躁。現在學生的作業本大多都變成了印刷品,所有的題目都已經印刷好,只留下填寫答案的空格。學生書寫作業的過程就是在不同種類練習冊的空格間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跳躍書寫,期間還要不斷停頓、思考、和驗算,并不能像書法家那樣氣息平穩的專注于書寫。因為書寫不流暢,自然字跡輕重不一,字行高低不平,間距大小不等,影響整體美觀。
第四,各種修正紙、改正液濫用。時下,很多中小學生愛用改正紙、修正液等修改作業本上的錯誤,促使學生形成了不慎重思考輕易下筆的惡習。
第五,書寫工具泛功能化。商家生產的各種書寫筆快消化、玩具化,導致學生書寫時候不專注。走進課堂,不難發現學生的書寫工具五花八門,明明是支鋼筆,偏偏附加了紫光驗鈔或是激光照射功能,甚至做成各種卡通玩具外形,無形中增加了鋼筆重量和握筆難度。經常在課堂上發現有學生把這樣的鋼筆當作玩具。試想一下,外觀奇形怪狀的鋼筆如何讓學生正確握筆寫字?學生用這樣的鋼筆如何安心寫字?中性筆看似比鋼筆便利,但是寫不出鋼筆字的筆鋒和力道,很難達到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效果。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提出以下糾正措施:
第一,減少應試教育中的題海戰術是重中之重。學生的作業書寫量大,必然導致應付書寫或者厭倦書寫。如何減少作業量,讓學生少寫、精寫、愿寫,在目前全面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形勢下,是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迫切解決的問題。
第二,開足開齊書法課。主張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端正辦學思想,規范漢字書寫,為漢語文化的世代傳承提供可靠的保障。在中小學開足開好寫字課,尤其要培養好學生練好毛筆字和鋼筆字,多舉辦一些學生書法素質展示活動等,強化對學生鋼筆字書寫能力的素質評價等措施來改變中小學生鋼筆字書寫的現狀。
第三,規范各種書寫工具。建議制定筆制造業行業標準,重量、形狀等規格統一,兼有實用性和舒適性。鋼筆就是鋼筆,其唯一功能就是用來書寫的,無需兼有照明、驗鈔或者玩具功能。建議有條件的學校適當地為學生免費提供質量好的鋼筆及墨水,便于學生書寫。
第四,學生作業時候禁止使用各種涂改液和修正紙,培養學生動筆前先慎重思考、謀篇布局能力,提高文字書寫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