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佳木斯大學化學與藥學院)
隨著世界醫學模式和技術的創新,對世界各國醫學人才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不僅是培養高素質醫師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畢業生醫學教育的重要的組成。現階段,大部分國家都建立了科學的、有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強醫學教育的繼續發展。我國也已經有部分省份開展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現階段我國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并沒有形成標準的、統一的制度和模式,相對于國外存在很大的差距,而這也成為了我國醫師執業資格癥不被國外認可的原因。因此,分析了各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特點,以國外發達國家的住院醫師規范制度為依據,從而在國內建立完善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1.德國住院醫師培訓特點和方式總結
德國高等醫學教育為6年制,在這期間要經過3個不同階段的國家統一醫師資格考試,接著做注冊前住院醫師18個月,再次經過考核合格后,成為完全注冊住院醫師。然后,可以進行3年的全科醫師培訓,在培訓后得到證書后,還可以繼續進行專科的醫師培訓,并進行年終的總結。總結中科室的各級醫師均參加,并由主任醫師主持會議,對住院醫師的培養給予指導意見,并提出成功經驗,從而為下一年度提供重要的依據。
2.美國住院醫師培訓特點和方式總結
美國住院醫師培訓起源于1876年。培訓年限在3年至7年不等,使根據專業的不同和學科的不同而定。對醫師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治療、醫學知識的掌握、職業素養、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能力、臨床技能實踐等。培訓的主要方式為臨床輪轉,最后對經過培訓的的相關醫師的各項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和評估。
1.對比國內外醫學基礎教育
在歐美發達國家中,醫學教育為基礎的教育,其主要的教學目標:醫學生畢業后直接接受住院醫師及專科培訓獲取的知識和技能。醫學生在畢業后均要進行畢業后的繼續教育才可以進行臨床實踐工作。我國的具體情況,醫學院校的學生主要是高中畢業的學生,一般5年制,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是:在畢業后學生自身能夠獨立的進行醫療實踐工作。這就導致醫學教育專業化過早,學生只在一個領域中具備獨立的工作能力。但是這種教學導致高校醫學生學習的知識局限,畢業后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不僅影響高校學生以后的發展,同時也導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不被重視。
2.對比國內外培訓模式
住院醫師的培訓是歐美國家的醫師培養的主要途徑,住院醫師培訓的要求較高。在美國和加拿大國家,住院醫師的申請條件有:必須獲得醫師資格認證。進行一定時間的臨床實踐學習。獲取住院醫師的資格證書。其具有嚴格的培訓過程,首先在世界申請者中面試挑選合格者,而后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有教學、科研及醫療等,培訓的期限較長。近年來,國內逐漸的開展了住院醫師培訓。以上海市為例,其首先進行統一的畢業后醫學生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的模式為3+X模式。其中的數字3表示,畢業生申請培訓后,要進行以二級學科為基礎的3年的臨床培訓工作。在此次培訓結束后,在申請三級學科為基礎的臨床培訓工作,培訓的實踐根據培訓的內容的不同而隨時變化。學生在普通專科培訓完畢后,可獲得相應的合格證書。上述可見,我國專科醫師培訓制度松散,缺少必須的培訓內容。
3.對比國內外資格認定系統
歐美發達國家中多數由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或非政府組織等機構對醫師資格進行認證,其具有標準的、統一的培訓標準和考核、評價內容,并一起辦法合格證書。我國現階段將會出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定的相關建議,在文件正式出臺后,才能規范我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制度。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一項較復雜、困難的工作,同時也是知識面廣、目的性強、有利于人們衛生健康的工作。經過自身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依據規范化培訓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更加完善、科學的對策,使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更加全面。
1.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
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其中包括:培訓基地、政府、高等院校及行業學會等。其中政府應積極的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主要基地,而行業學會及高等院校應主動的進行申報,建立的規范化培訓基地應得到政府的認可,使機構的職責更加明確。可將國家制定的培訓大綱統一出臺,將相關政策不斷的完善,良好的銜接醫師執業資格申請和注冊、臨床專業學位申請及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等。
2.加強培訓基地的建設
政府和醫院承擔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保證規范化培訓的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規培的主要問題是各自獨立培養,無知識和技能的交流和溝通。所以,應在不同的地區應認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標準和評估,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指導,同時將培訓責任視為醫院考核和等級晉升的指標。
上述所述,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發達國家差異較大,國內的相關區域差異也較大,所以,我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應不斷的完善和整理,借鑒國外規范化培訓的一些先進經驗和方法,從而建立適合我國自身國情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制度,從而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醫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