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學校)
寫作本身是一種文學創作,是一種藝術性展現生活、展現學生所見所聞的方式,也是一種藝術化的表達手段。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藝術創作應當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因此,為培養學生更扎實的寫作功底,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對人、事、物的觀察,讓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細致、全面地觀察所要描述事物的形象和屬性,讓學生的作文更加飽滿、豐富、生動、形象。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習作2人物描寫這一寫作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學生喜歡看的動畫片《小豬佩奇》中的佩奇形象,然后讓學生盡可能詳細地說出小豬佩奇的形象。通過展示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人物,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細致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隨后,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出不同學生都是從哪些方面對小豬佩奇進行描述的。根據學生的描述,也就歸納出了人物形象描述可以從身材、長相、年齡、表情、性格、愛好等方面進行描述。基于以上概括基礎和興趣的激發,學生已經養成了在描述事物之前對其進行細致觀察的習慣,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描述的人物,在觀察、構思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生動描述了。經過以上觀察過程的學生,其腦海中和思維中已經具備了飽滿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寫作形象素材積累,必然文思泉涌、妙筆生花。
在常規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常常將寫作穿插在一個單元課文學習之后再組織學生準備寫作活動。這種寫作安排的不足體現在學生難以利用日常學習到的詞匯描述自己所見到的事物,表達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其實,文學創作也需要一定的靈感,而小學生缺乏靈感捕捉的意識、缺乏自主學習和自主創作的意識,所以還需要教師更加科學地安排寫作活動安排,讓寫作成為學生的另一種表達和傾述的方式,讓寫作常態化,增加學生的練筆次數。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文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如在《做一片美的葉子》這一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閱讀展開聯想,讓學生創作文章《如果我是一片葉子》,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作文寫作為由,寫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生成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感受,此時的學生更具表達和傾訴欲望。借此機會,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作文的方式記錄生活、表達情感更能幫助學生捕捉自己的寫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不是將寫作看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和枯燥的作業。由于三年級階段的常規寫作要求學生寫夠150字,導致不少學生認為寫作活動任務艱巨、字數較多。所以,常態化的寫作可以不再限定學生字數,教師可以不給學生限定文體和字數,只要學生能夠記錄自己精彩的生活、豐富的情感即可,不以量取勝,注重學生寫作品質的提煉和升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常態化的寫作必然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提升。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樂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幻想和思考。對此,教師應當順應學生的這一認知發展、順從學生的思維、想象和認識規律,使學生在這一認識和思維現狀中獲得更多的提升。對此,教師在學生的寫作活動中,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題材,表達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例如,在三年級語文上冊習作7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富有啟發性的童話題材,讓學生結合教師提供的題材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用心與之對話,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作文質量。
小學生往往將教師看作是知識權威性的代表,對教師的評價十分關注和期待。因此,為了激發學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利用豐富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秉承激勵性教學評價的原則,給不同學生提供獨特性、針對性、激勵性的教學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
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以學生的興趣激發為起點,逐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從觀察能力的培養、寫作活動的安排、寫作題材的選擇和激勵性教學評價等方面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