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黏土作為一種新型的手工材料,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我校自從2015年開展黏土浮雕畫教學以來,無論低段還是中高段的學生,都深深喜歡上了這門選修課程。在黏土浮雕畫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加入互動式的內容和形式,既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本文針對小學階段美術教學中的黏土浮雕畫教學進行探討,并提出部分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黏土;優勢;環境;成果
手工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美術課程之一,也是學生特別樂于參與的一項美術活動。而黏土浮雕畫是最近這兩年新興的一種藝術形式,它融合了繪畫、雕塑、手工、著色等多種技藝技法,好玩、有趣,色彩艷麗,深受孩子們的青睞。這幾年我一直從事黏土浮雕畫的創意設計和制作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也將自己掌握的這些方法,通過社團和選修課的方式,傳遞給了學生。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我發現黏土不僅僅是被當做普通的材料讓學生使用和玩而已,它還可以激發學生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還能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造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的天性愛玩,而繪畫有時候是枯燥的,如何讓那些調皮的學生安靜下來,我嘗試了很多方法。自從學校開展了浮雕畫課程以后,很多學生愿意安靜下來,慢慢的完成一件作品,然后看著自己的作品充滿了無限的自豪感。但是想要上好黏土課也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就如何利用黏土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 黏土在美術教學中的優勢
首先,黏土這種材料,雜質少,不粘手,顏色豐富,可按比例混合成色,容易成型,可長期存放,十分適合少年兒童手工使用。其次,黏土質地柔軟,自然風干之后不易變形,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將自己制作的作品長期保存下來,作為美好的回憶,從而使黏土手工課成為一個頗具趣味性的游戲課。再次,黏土手工顏色鮮艷、易學易做,能夠讓孩子的父母也加入到孩子們的制作過程中,從而可以將教學活動從課堂內延伸至課堂外,所以相較其他如陶藝、橡皮泥等手工,更加適合教學及創作。
2 黏土教學中的部分有效策略
2.1 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
現在的學生都太聰明,也太能干,他們知道很多科學文化知識,也了解很多連老師都不知道的事情。怎樣讓學生喜歡黏土手工這門課,喜歡這個老師,對這門課產生興趣,需要花費很多的功夫。首先,要讓學生佩服,我認為,經常性的將老師制作的各種黏土手工作品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知道老師的專業能力;其次,要多關心學生,多夸獎學生,讓學生覺得和該門課程的老師比較親和,給學生一種輕松愉快的創作環境。
2.2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1)教師的準備。上黏土手工課之前,教師應該提前設計好教學內容,準備好相應的材料。自己也會反復的實驗操作方法,預設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該如何解決。只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為學生創作作品提供最好的服務。
2)學生的準備。想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讓學生提前了解每一種材料及工具的用法。黏土畫的工具很多,就黏土而言都有很多種,每一種黏土的材質和特性都不一樣,每一種工具如何使用,使用的效果怎樣,學生都要了解,這是上好課,為創作作品打下的基礎。
2.3 給學生提供創造的環境
我們學校有專業的美術教室兩個,其中一個目前被設為黏土工作坊。在這個工作坊里面,布置了很多黏土作品,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在專業的環境里進行操作,老師多引導,多給學生欣賞一些作品,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的動手時間多了,創造力自然就提高了。
同時,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形象生動的PPT課件,盡可能的把黏土手工制作的每一個過程都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再配以教師生動的語言引導,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合理安排課程時間
每一次課程的安排,老師都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低段的孩子喜歡什么,適合做什么樣的東西才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太難的內容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高段的孩子適合什么樣的內容,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和生理特征,才能滿足他們知識的需要,在以前的知識基礎上再次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非常有限,除了上課時間之外,每天還有作業要完成。作為社團的成員,很多學生都要擠出時間來上課。利用中午午休和下午放學的時間往往是不夠的,所以我還充分利用的第二課堂和選修課的時間,讓學生多練習,多動手制作。
2.5 讓學生勇于展示各自的作品
對于學生而言,手工課最顯著的成果,不外乎就是他們親手制作的作品了,而對于教師而言,所教所見的過多,便很容易不自覺的忽略掉學生在課堂上所做的作品,尤其是個別做得比較差的作品,更容易使教師忽視。其實我們應該知道,每一個作品,對學生來說,都是他們的辛苦和專注換來的,教師首先不應輕視的就是學生的作品,應該對他們的作品特別是較差的作品給與更多的贊賞,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氣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在展示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應該從最差的作品里找出做得好的閃光點來加以對比和放大,讓學生不再擔心和害怕把展示自己的作品出來。
2.6 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及時給與評價
教師往往重視教學的過程,而忽視對學生習作的評價,為了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動手欲望。教師要多給學生鼓勵,從學生的作品中,挑選有特點的作品進行點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如果我們用挑剔的眼光對待學生的作業,那么很多學生的作業可能是不合格的。這樣會打掉學生的自信心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如果老師能對學生的作品抱有一種寬容的心態,在允許的范圍內適當降低打分標準,盡量發現優點盡量以好的成績對他們加以肯定,則會喚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應該有一個適當的“雙重標準”,一個班級中有優生就有差生,老師應該區別對待,尤其是能力比較差的同學,如果多次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就會挫傷他們創作的積極性,所以要放寬創作的評價標準。老師應該用心地捕捉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即使很小的進步,也要放大他們的成功進行全班表揚,讓他們找到自信、找到樂趣。很多倍受關注的差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守紀、樂學起來,課堂教學也能更好地順利進行。
2.7 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拓展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動手制作往往無法盡興,我們可以利用延伸課堂的方法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引導學生用自己制作的黏土手工作品去美化自己的房間,甚至用課堂上學到的其他手工技能去創作其他作品來美化生活。這樣既增添了黏土手工的實用性,又使學生有了自信,對學生無疑是一種促進。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黏土制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承“有教無類”的理念,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眼界,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黏土藝術的魅力,深層次的激發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去探索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藝術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