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王華君
摘 要: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穩定、社會和諧。對于獨立院校而言畢業生選擇深造、出國等的比例較小,幫助學生們就業更是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深入分析當前大學生面臨就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促進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主動對接企業深化校企合作,重視實習實踐,請往屆就業的優秀畢業生分享工作經驗和心得等辦法幫助學生更好的做人生規劃和就業準備,為提高高校大學生就業率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人生規劃;素質;技能;認同感
獨立院校不僅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加快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的建設,更要加強學生們的就業意識,采取措施積極促進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為推動社會和諧與發展承擔高校應有的責任。
1 當前大學生面臨就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當今大學生很多從告別高中生涯踏入大學校門起,便普遍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生活的方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規劃,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對其未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沒有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自我定位置較高。所以臨近畢業容易出現心理焦慮等問題。具體體現在:
1.1 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不夠明確
據調查當前僅約1/3的在校大學生有比較明確的未來人生規劃,多數在面臨人生抉擇時,缺乏明確的人生發展方向和人生目標。其中,一類是生長于大中城市的子女人生規劃自主性差,過于依賴職業地位、學歷較高的父母確定未來的人生道路方向(未必適合本人);另一類是生長于欠發達地區的父母職業地位及學歷較低的偏遠地區學生,其從小到大獨立性都較強,懂得為自己的人生提早做出規劃,但也需要加強交流和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1.2 對本行業就業形勢不夠了解
部分打算直接就業的學生臨近畢業時還沒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就業信息,沒有打聽清楚以往本專業畢業生去向,也沒有調查清楚哪些單位招本專業畢業生。來校招聘的企業是私企、國企還是外資企業,以及企業規模、產品結構、工作性質和福利待遇等,甚至是企業文化、用人留人機制等都是畢業生找工作前需要調查清楚的事情。另外,對今后工作目標城市的選擇也是要考慮充分,比如當地的消費水平、房價、氣候、與家鄉的距離以及該行業在當地的發展狀況等。
以筆者所帶的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從14級的畢業生就業選擇來看,百分之八十選擇了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就業,百分之九十選擇留在了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帶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就要求特別對本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及對用人單位的了解。對于放棄所學專業選擇跨行業就業的同學同樣要調查清楚目標行業的就業動向,以便能從容應對就業的挑戰。
1.3 對工作崗位要求具備的素質不清楚
當前高校在校生絕大多數是95甚至是00后,且獨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重,他們崇尚個性的獨立、強調自我訴求的表達、有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需要,但為人處事時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年齡偏小、內心受挫力和抗打擊能力較差。而企業是個講求效益關注結果的地方,領導并不會過多的關注每一位新人的內心感受,同事之間更多的也都是競爭的關系,有的時候把單位工作比作戰場也并不為過,而出入社會的大學生沒有了家長和老師的庇護,面對挫折和心理落差能否及時調整心態迎接挑戰是要提前有所準備的。另外,行業里要求具備的基本工作技能和職業素養也是工作中要求新人具備的。只有提前做好功課到了工作崗位才能得心應手。
2 引導高校大學生積極就業的辦法研究
2.1 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就業行情
由于受嚴峻的就業形勢影響,很多高校從新生入學起就要求他們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同時要求學生按照就業的需要來規劃設計自己的大學生活,使職業規劃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另外,要發揮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職能作用,積極設置就業指導課程,這對于增強學生就業的知識、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業的技能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對自身進行準確的定位,確定自己職業生涯的目標,找尋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在就業指導的課程上,教師可以通過調研等多種形式,實現企業和學生溝通的良好渠道。讓學生把握好自身專業的就業方向,為實現國家培養優秀的實用性的人才。
2.2 主動對接企業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目前,學校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大四上學期開展課程設計,而有些企業都是上半學期來學校進行校園招聘,一旦應聘成功,也會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但是此時學生還要面臨著畢業論文及答辯的壓力,準備考研的同學更是積極備戰考研的關鍵階段。因此學校領導與就業處相關老師應健全體制,多為方便學生就業考慮。
學校也應積極邀請優秀企業來校開展宣講會,同時積極主動的與相關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如企業可以作為學校學生的實習基地,而學校先進的實驗室設備和學校資源可以提供給企業共享,校專家教授等可以多去企業做指導和交流等。總之,一切可以促進校企合作,能夠幫助學生們解決就業的事情都是值得去做的。
2.3 通過實習了解工作性質增強專業認同感
在設置實習課程方面,應考慮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可以在大三下學期或大四上學期就安排相關實習并延長實習時間。提前讓學生接觸工作環境,了解相關的行業知識,掌握相關行業技能。在實習過程中也能提前感受工作氛圍,了解企業文化,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為畢業后更好的融入工作狀態做準備。
大學階段學生們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度也是影響就業的一個方面。通過實習能夠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在社會上的應用價值,有利于更理性的認識所學專業的性質,能夠增強專業自信心。
總之,通過充分的實踐和調研能夠有利于自我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更清晰地認識和規劃今后的職業。
2.4 請師哥師姐分享就業經歷及工作經驗
應屆畢業生往往對本行業的就業前景比較迷茫,對工作要求具備的素質和要求一無所知,這時如果能夠安排往屆參加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回校分享自身的工作經歷或感想往往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屆畢業生們對公司組織框架,工作性質,人際關系處理,技術技能要求等都有充分的了解,結合自身的找工作與就業經歷,能夠很好地給應屆生分享經驗和感悟,相信這也是大多數處于就業迷茫期的學弟學妹們所期待的。
3 總結
對于促進高校大學生積極就業,高校應承擔應有的責任并采取多種措施。通過幫助學生們做好人生規劃,深化校企合,拓寬學生們就業渠道,增設和重視實習課程,邀請往屆工作過的優秀畢業生做心得分享等措施能夠有效地幫助畢業生了解企業和工作性質,提早為進入工作崗位做準備。另一方面,企業也能根據崗位所需的技能對高校教育提出建設性意見。學校和企業充分發揮社會合力的作用,能夠為應屆畢業生創建良好的就業氛圍增加就業信心。總之,通過不斷的創新工作的理念,創新工作的方法,定能為高校應屆畢業生搭建好的就業平臺,促進當代大學生積極就業。
參考文獻
[1]虞亞平.高校理工科畢業生就業之探索與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66-166.
[2]黃宇鋒.我國大學生人生規劃自主性的現狀和影響因素[J].大學教育,2016,12:87-89
[3]吳薇,洪燕.生涯發展觀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工作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08,10:38-39.
[4]劉玲玲,戚天雷.關于大學生人生規劃引導教育的思考與建議[J].教書育人,2018,5:53-55.
作者簡介
吳迪(1990-),女,碩士研究生,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輔導員老師,學生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