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莉 司玉蘭
摘 要:教育不僅要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更要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擔負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還擔負著對學生品格塑造、價值追求、道德培養、精神品格、法治意識培育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與輔導員形成育人合力,對學生三觀進行校正的重要發力者,兩者共同塑造時代新人。可見要成為一名具有溫暖情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師,要加強自身在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感、品德修養等方面的建設,使自己在學生的面前具有精神感召力;還應該致力于學生的品德塑造,把學生塑造為人格健全的人,具備熱愛生活的精神品質。
關鍵詞:溫暖情懷;精神感召;品格塑造;熱愛生活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師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品格塑造引導,健全人格培養,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外是學生的榜樣,一言一行皆是學生眼中可效仿和模仿的,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道德修養,要嚴格的進行自我約束,做人要講原則,做事要講規矩,做到言之有理、行可垂范。
1 自我具有精神感召力
所謂傳道者自己要先明道,教育者自己要先教育。作為一名思政老師要具備精神感召力,注重自己的品德示范效應,學生才會對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真信,主動做到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首先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同志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強調,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2]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
其次具有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習近平同志
曾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3]誠然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人民,才會具有立足社會的扎實根基。不僅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4]
再次具有高尚品德修養。俗話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它是對于做事、做學問的基礎性的前提性的作用。品德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石,也是人與人交往的天平。習近平進過:“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立德就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國家、有集體,遵守社會公共道德、社會秩序,妥善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才是協調的。面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沖擊,始終做到不斷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 致力學生的品格塑造
1)塑善良之本。《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善良是人性的第一道光輝,人要有同情心。善良就是發至內心的為他人著想,不給他人添麻煩。不善良的人是不會有愛的,也不會給人以溫暖。教育本身就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善良是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石,而德育之本就是養心教育。要教會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情趣,堅持正確的人生態度,面對社會各種誘惑時,能夠從自己的內心底處的善良出發,不損害別人的正當利益。
2)培寬容之量。寬容就是要具有正常的心態,博大的心量,這是與人良好相處的基石。法國著名詩人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一個人只有具備豁達的度量,寬廣的心胸,才會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包容萬象;像高山那樣巍峨矗立,笑傲人生,搏擊未來。通過不斷學習知識,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改正自己看問題的方法,改變自己對生活和身邊事物的認知,學會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事、物。
3)植正直之根。正直是一個人的重要品格,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力量,一個人正直與否,體現為人格的把握能力。孟子說“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自己不行正道的人是不能使他人正直的。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正直無私,做什么事情才會在法律和道德約束范圍之內。使用正當的手段去獲得自己的正當利益,才會尊重別人的權利,不去侵占別人的合法權益。正直的人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無論在什么樣的行業,什么樣的崗位都會成為靠得住、本事、過得硬、不變質的人。
4)插自信之翅。自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底氣,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也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源泉。它是一個人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信對于一個人而言無論在人際交往上、事業上還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會相信你。當擁有了自信就會擁有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才能產生勇氣、力量和毅力做到勇敢面對,迎難而上。
5)固勇敢之基。勇敢是指敢于人先,在面對磨難時表現出來的勇氣,是中華民族諸多可貴精神品質中的一種。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指出,廣大青年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5]勇敢就要正視自己,控制自己不沉迷于不良的興趣愛好;勇敢能夠給予我們力量,去戰勝重重困難。在新時代,就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揮灑青春和汗水。
3 教會學生熱愛生活
生活的范圍很廣,包括了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娛、體育、社交、學習、戀愛、婚姻、風俗習慣、典禮儀式等廣泛領域,受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諸因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物的認知、理解不一樣,通過言行舉止反映出來的對生活的態度表現結果就不一樣。有的呈現出積積極上進,有的呈現出消極悲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擔當民族擔任,實現新作為,就必須學會熱愛生活,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去面對生活,選擇一項終生鍛煉的體育項目,學會一項伴隨一生的藝術修養,開啟健康的生活模式,積淀一生的幸福生活源泉。正如在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時的講話中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6]
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中華民族朝著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身在華夏大地的炎黃子孫,無論是誰都有責任和義務投身到這項偉大事業之中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人心凝聚是最大戰斗力,作為思政課老師應該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全面落實習近平同志在今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從六個方面下功夫,包括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品德修養、知識見識、奮斗精神、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1(1).
[2]習近平.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8年5月3日(1).
[3]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N].人民日報,2015年12月30日(1)。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年5月4日(1).
[5]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年5月4日(1).
[6]習近平.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年08月31日(1).
作者簡介
許永莉(1977-),女,四川茂縣人,羌族,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管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