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崢 李闖 楊澤

【摘要】 目的 觀察脊柱骨折采用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102例脊柱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1例。觀察組采用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跨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切口長度、失血量、手術時間);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角;末次隨訪(術后1年)脊髓神經功能分級情況;并發癥(椎弓根螺釘斷裂、切口感染、內固定松動)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切口長度(11.1±1.2)cm長于對照組的(8.1±1.1)cm, 失血量(289.6±52.3)ml多于對照組的(225.1±45.6)ml, 手術時間(124.6±21.1)min長于對照組的(97.5±15.4)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3.161、6.638、7.409, P<0.05)。觀察組末次隨訪Cobb角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周、末次隨訪Cobb角均明顯小于術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周、末次隨訪傷椎前緣高度比均明顯高于術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A)分級情況均優于術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良好, 但是優勢并不明顯。
【關鍵詞】 脊柱骨折;固定;短節段;脊髓神經功能;胸腰椎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35
脊柱骨折是臨床常見疾病,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傳統治療脊柱骨折的方法為跨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 骨折復位, 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術后常見矯正度丟失、固定失效等情況, 影響遠期治療效果[1]。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的一種新型手術方式, 可增加患者內固定穩定性, 矯正脊柱后凸畸形, 進而恢復脊柱穩定性和生理曲度。本次研究觀察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上述兩種方式治療的臨床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1例。對照組中男22例, 女29例;年齡23~58歲, 平均年齡(42.2±15.3)歲。觀察組中男23例, 女28例;年齡24~57歲,?平均年齡(43.2±1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應用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 全身麻醉(全麻), 在傷椎中心做手術切口, 行正中入路, 傷椎和鄰近椎體充分暴露, 傷椎定位、置釘, 將直徑和長度適宜的椎弓根釘置入, 椎管減壓, 傷椎高度恢復適宜, 切口沖洗, 逐層縫合, 切口關閉, 引流管留置。
對照組實施跨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治療。全麻、俯臥位, 正中切口為傷椎中心, 關節突外緣和雙側錐板充分暴露, 椎弓根螺釘在X線輔助下確定并擰入。創口用生理鹽水沖洗, 切口縫合, 置入引流管。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切口長度、失血量、手術時間);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角;末次隨訪(術后1年)脊髓神經功能分級情況;并發癥(椎弓根螺釘斷裂、切口感染、內固定松動)發生情況。其中傷椎前緣高度比、Cobb角記錄時間為術前、術后1周、末次隨訪。脊髓神經功能采用ASIA分級[2]:完全性損傷, 骶段S4~5沒有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保留為A級;不完全性損傷, 神經平面以下(含骶段S4~5)有感覺功能, 但不能運動為B級;不完全性損傷, 神經平面以下保留運動功能, 超過1/2關鍵肌肌力<3級為C級;不完全性損傷, 神經平面以下有運動功能保留, 高于1/2的關鍵肌肌力≥3級為D級;感覺和運動功能正常為E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情況 觀察組切口長度(11.1±1.2)cm長于對照組的(8.1±1.1)c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161, P<0.05);觀察組失血量(289.6±52.3)ml多于對照組的(225.1±45.6)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38, 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124.6±21.1)min長于對照組的(97.5±15.4)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409, P<0.05)。
2. 2 傷椎前緣高度比和Cobb角 兩組術前、術后1周Cobb角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末次隨訪Cobb角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周、末次隨訪Cobb角均明顯小于術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前、術后1周、末次隨訪傷椎前緣高度比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周、末次隨訪傷椎前緣高度比均明顯高于術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術前和末次隨訪ASIA分級情況 術前, 觀察組D級23例, E級28例;對照組D級20例, E級31例;兩組患者ASIA分級情況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 觀察組D級5例, E級46例;對照組D級2例, E級49例;兩組患者ASIA分級情況均優于術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ASIA分級情況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發生切口感染1例、內固定松動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92%(2/51);對照組發生椎弓根螺釘斷裂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96%(1/5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T11~L2脊柱骨折屬于胸腰椎骨折的一種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移行區域, 包括穩定性高、活動度小的胸椎和腰椎, 同時沒有相應的肋橫突關節和胸肋關節保護, 只是上下椎連接, 脊柱位置常常因集中的外力作用而出現骨折。臨床以脊柱穩定性重建、椎管內徑恢復、消除壓迫脊髓力量為治療原則。傳統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方式為跨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 傷椎使用椎弓根螺釘進行復位、固定, 從而改善臨床癥狀, 然而, 改善脊髓神經功能效果不是很明顯, 遠期治療效果不理想[3-5]。
目前, 新型的治療脊柱骨折的方式越來越多, 經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手術方式較好, 因椎體的支點被外力破壞, 椎體后壁需在進行椎體復位時設置支點, 并將螺釘置入傷椎, 以此作為復位支點, 從而組成穩定的三角, 實現三角固定, 對傷椎產生向前推力, 復位骨折, 防止對正常椎間盤產生牽拉作用, 使內固定懸掛效應減少, 促使脊柱穩定, 從而解決椎管壓迫問題。此手術方式會涉及多方位接觸, 如點、節、面等, 使椎弓根系統增加軸向負荷力, 使得內固定器械和椎體骨組織穩定, 進而使脊柱的穩定性和強度增強, 椎體抗壓穩定性增強。生物力學顯示, 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對于維持骨折復位非常有利, 使跨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所導致的四邊形效應和懸掛效應顯著降低, 抗軸向旋轉力增加, 骨折椎體后凸畸形和水平移位情況顯著改善, 使穩定的脊柱學力結構得到最大程度的重建[6-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末次隨訪手術Cobb角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分析原因, 可能是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力學性能較好, 可對復位骨折進行解剖, 椎體的生理高度有效恢復, 使神經管道壓力有效降低, 繼而恢復脊柱正常序列, 最終實現脊柱的穩定性重建。本次研究為了對兩種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進一步確定, 脊髓神經功能采用ASIA進行評價, 從而對手術期間影響脊髓神經的程度進行衡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術后ASIA分級情況較術前良好(P<0.05), 兩組椎弓根螺釘斷裂、內固定松動、術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這說明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術既能改善脊髓受壓情況, 也能提升脊髓神經功能, 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不會增加, 屬于安全、理想的手術治療方式, 主治醫生需要結合椎弓根螺釘斷裂患者實際病情進行植骨融合術, 術中需要選用直徑合適、設計合理的椎弓根螺釘, 并在術后佩戴支具, 從而使椎弓根螺釘所承受的壓力降低。
綜上所述, 治療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良好, 但是與跨傷椎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效果相比, 優勢不明顯。
參考文獻
[1] 陳光福, 王敏, 陳志銳, 等. 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46(11):1316-1318.
[2] 羅肖. 短節段椎弓根釘固定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對患者脊髓功能影響情況研究. 創傷外科雜志, 2018, 20(7):536-539.
[3] 單爍, 涂來勇. 分析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固定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 健康大視野, 2019, 21(4):57-58.
[4] 張立新, 郝明, 劉義輝, 等. 經傷椎后路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 臨床骨科雜志, 2014(2):231-232.
[5] 周宇, 陳曦, 劉躍紅, 等. 分析經傷椎置釘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治療中的應用觀察. 醫學前沿, 2016,?6(26):18-19.
[6] 王金寧, 宋達煒, 喬渝森, 等. 胸腰段脊柱骨折內固定:經傷椎與跨傷椎短節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的應用.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9, 23(28):4479-4484.
[7] 許財元. 經傷椎與跨傷椎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的研究. 天津醫科大學, 2016.
[8] 曾志超. 短節段椎弓根釘固定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對患者脊柱功能的影響評價.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8, 29(5):19-22.
[收稿日期:201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