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的企業并購能有效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其積極作用已經被行業所認可。但是,不可否認,企業并購也存在很多風險,對企業并購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進一步提升企業并購風險管理水平。
【關鍵詞】企業并購風險;風險識別;風險評估
一、企業并購風險相關因素
(一)市場風險
首先是市場環境風險:經濟環境。以往的并購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并購的發生與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當企業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首先會分析當地產業結構,國民生產總值變化以及居民的消費水平,以此判斷市場潛力。政治環境。為保護市場競爭,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家、地方政府、社會團體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約定。國家對并購行為都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存在于如公司法、勞動法、稅法、物權法等。并購方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可能因違法國家或行業監管機構對于并購制定的法律法規,而導致被起訴或并購失敗。在并購過程中,需要重視,并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避免。技術環境。如果企業并購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并購方的技術,那么技術風險將產生。技術風險體現首先在于技術本身,需要判斷技術的穩定性和可用性,技術的可替代性或行業壁壘,技術是否符合發展趨勢,技術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否能夠有效覆蓋并購的成本;其次,技術專利權在并購后能否被有效控制,如果并購后,技術有可能流失,或者沒有嚴格的保障措施,將不能實現并購目的。其次是市場需求風險:消費者偏好。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偏好將影響市場需求。并購企業的產品與消費者偏好背離,不利于并購后的市場的整合。收入水平。同消費者偏好類似,對并購企業的市場風險考察,需了解產品在現有國家或地區的推廣,產品定價與當地消費者的人均收入的匹配程度,判斷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產品價格。價格是影響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定價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夠帶動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快速地進入市場,搶占市場份額,在并購前需做好風險評估。
(二)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具體指的是企業實施并購策略時各項決策導致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或是資金損失的可能性。估值風險。公司估值是對其內在價值進行評估,內在價值的確定,取決于對被并購方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和盈利實現的時間。一個合理的估值對于并購雙方都是有利的。估值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并購合同的履約。支付風險。現金支付會減少企業的貨幣資金,給當期的現金流造成壓力,容易造成流動性風險;股權支付會影響股東權益總額的變動,并且股份轉讓時,股份定價的依據和合理性容易受到證監會等監管機構的關注;杠桿支付會增加企業的負債,并需要企業提供擔保和資產抵押,承擔融資成本,使資產負債率上升,形成債務風險。融資風險。并購后,并購方需根據合同支付并購價款或承擔目標公司的債務,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而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依賴于外部融資。目前,市場上的融資均需要提供擔保、抵押等增加信用的措施,而這些措施都會給企業帶來融資風險。大量融資會增加公司的負債,承擔融資成本和債務利息,如果企業無法及時償還本金和利息,將首先影響企業的信用,其次會影響其再融資能力,最后債務問題會傳導到企業實際經營中,使經營陷入困境。
(三)整合風險
企業完成對目標企業的并購后,要著手控制整體的管理費用,因此目標企業的組織結構、財務制度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企業管理層、組織構架、管理制度、業務流程的調整,人員的評定,企業文化調整,部分崗位還存在人員去留問題等很容易導致新舊沖突矛盾,如果管理人員不重視員工思想建設工作,很容易導致整合過程中發生大動蕩,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管理崗位調整、職位調整以及基層員工裁員會損害部分員工的利益,導致其產生抵抗心理,不配合工作。
二、企業并購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并購風險識別不充分
并購企業要與其戰略匹配,并購后能實現產業間的協同。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但是很多企業的并購目標很多都是機會型,非主動的進入,缺乏系統性規劃。對目標行業的研究不夠深入,市場風險估計不足。企業的盡職調查以投資部門為主導,臨時抽調人員組成并購小組,小組成員缺乏行業的深入了解,對行業的業務特點、風險特征缺乏準確的判斷,容易導致在盡職調查環節,對目標企業的調研訪談不能有的放矢,對市場業務問題難以進行深入的剖析,對潛在的財務風險不能有效地識別;對并購后的整合風險缺乏估計。企業對項目的盡職調查都有時間上的要求,為了按時完成盡調,在盡職調查不充分的情況下就提交了盡職調查報告。
(二)并購風險評估不全面
并購目標企業過程中,很多企業沒有設置專業的并購部門,并購由投資部主導,組成臨時的并購小組進行并購調查;風險的評審人員可能是跨行業的專家,對并購行業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經驗。企業的風險評估多以定性的評估方法為主,借助專家的行業經驗,快速進行并購決策。這樣的決策有一定的實用性,但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整合風險是企業并購的最大風險。但在并購實施中,并購階段與并購整合階段是分離的,由不同的團隊去操作。這可能導致整合團隊對A項目風險缺乏全面具體的了解,在整合階段不能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提前防范。
三、企業并購風險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防范市場風險
首先要準確分析實施并購后能否推動自己的發展。企業內部成立經濟研究部門,專門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目標行業分析,企業戰略規劃,為企業戰略和并購戰略的制定提供專業方案和建議。以此規避并購戰略風險,從源頭上解決風險的問題。其次要確保并購對象選擇的合理性。在選擇對象的過程中,要將并購雙方的業務結構、客戶群體、技術設備等做出全面的分析,確定能實現有效的融合。對于企業來講,自己的發展戰略規劃、經營方向、優劣勢等是要重點考慮的,基于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并購對象,并購企業的相關情況也做深入了解分析,以確保并購后能促使自己實現進一步發展。
(二)防范財務風險
首先要組建專業團隊實施并購。專業團隊的成員包含專業律師、資產評估師、會計師等,對企業雙方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管理水平進行調研、分析、評估,作出全面、具體的判斷和建議,為并購成功和后續整合實施相關管理措施提供咨詢服務。保障并購活動的合法性、對公司估值的合理性,這也是避免并購各項風險造成公司損失的有效途徑。其次全面客觀的財務風險評估。如果要做到全面客觀的評估,就需要公司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根據過往并購項目風險評估經驗,結合企業當前所處外部環境,參照并購項目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合理構建并購財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四、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并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對于促進市場結構升級、減少重復建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等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并購過程中存在諸多的風險,稍有不慎會導致企業并購失敗甚至令企業正常發展受阻。并購風險的管理是企業治理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企業并購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企業并購是否可以有效實現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關鍵在于并購風險管理的能力與水平。所以說,對并購風險管理進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發展的競爭能力。
作者簡介:雷凱旋(1996—),男,漢族,現在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本科學歷,財務管理B160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