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
摘 要 畜牧獸醫是保證畜牧養殖行業順利發展的基礎,但是畜牧獸醫管理體制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牧業發展和管理工作的質量。基于此,針對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相應的創新策略,如創新基層獸醫管理模式、加強縣級檢疫檢測及疫病診斷方面的建設、重視人才建設以及科學指導畜牧業生產。
關鍵詞 疫情控制;畜牧獸醫;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S851.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74
1 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運行困境分析
1.1 管理機構不完善、人員不足
縣級畜牧獸醫部門沒有建立和完善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動物衛生監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三大業務為主的管理體系,有的地方雖然有動物衛生監督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的牌子,但存在幾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情況。以江西省南部18個縣市為例,成立畜牧獸醫局,并且是縣一級職能部門的只有2個縣;成立畜牧獸醫局或畜牧獸醫中心,為縣二級職能部門且財務獨立的有2個縣;其他14個縣為二級部門或股級單位。人員方面,除了一級部門和財務獨立的縣畜牧獸醫部門配備的人員相對充足,其他的很多縣只有3~5個人,有的甚至是2~3人,人員嚴重不足。
機構管理體系不完善,部門掛靠問題普遍存在,如鄉鎮畜牧獸醫機構絕大部分與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合署辦公,沒有獨立完善的機構,人員也只有一兩人。與此同時,部門工作較為繁雜,所以工作人員的壓力較大,人員流動性強,部門缺乏穩定性。此外,職能的分散造成了大量的權責不清、多頭管理的問題。部分領域職能交叉重疊,而另有部分工作相互推諉,不僅提高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辦事效率。總而言之,縣級畜牧管理機構設置科學性不足、運行效率低下,難以符合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1.2 經費投入不足
畜牧產品的需求量連年走高,人們對于畜牧行業的要求程度不斷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畜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但縣級對檢疫檢測和疫病診斷建設方面投入不足,無法適應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要求。很多地區仍然采用陳舊的設備來進行防疫工作,已經無法適應于新時代的管理需求。
1.3 人員結構和理論知識有待更新
1.3.1 縣級畜牧獸醫機構人員年齡結構與學歷結構中的不足
結合相關統計數據,縣級基層畜牧獸醫技術人員中,年齡在18~35歲的僅占21%,在36~45歲的為31%,其余48%為46歲以上;在學歷方面,研究生以及以上學歷僅占2%,本科學歷為12%,專科學歷占41%,其余的45%均為中專及以下。總結起來,基層獸醫技術人員在年齡以及學歷分布不合理成為了一大制約因素。
1.3.2 人員培訓不到位
由于年齡偏大和學歷偏低,很多基層獸醫工作者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培訓,而在參加工作后也沒有機會進行繼續教育。基層獸醫的日常工作較為繁重,而工作方式也以單戶的服務為主,對于綜合化、系統化防控措施則不夠了解,也無法對養殖戶的規模化、專業化飼養管理提供有效建議。
2 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創新策略
2.1 建立健全機構,創新基層獸醫管理模式
在組織機構的建設方面,應結合現行法律法規、動物疫病防疫形勢保證獸醫工作體系的完整性與監管執法的獨立性。在工作體系方面,確保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與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為一體的畜牧獸醫體系,確保機構和人員的配備,為基層畜牧獸醫機構和畜牧業企業、家庭農場提供必要的支持[1]。
1)可以探索應用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由政府將公共服務管理職能以市場的方式,交由更加具有專業化的社會服務組織來承擔。該模式的應用可以將政府從瑣碎的具體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放在監管以及宏觀調控方面。在社會大力培養執業獸醫,并鼓勵執業獸醫人員來到農村地區參與獸醫社會化服務建設工作中。2)立足于畜牧獸醫的公益屬性,探索公益性推廣與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機制,試點建設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允許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進入家庭農場、畜牧業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增值服務并合理取酬。
2.2 加強縣級檢疫檢測及疫病診斷方面的建設
建立起布局合理、設備設施齊全的檢疫實驗室,并重視設施環境的保持,這是提高縣級基層檢疫檢測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樣也有助于提高疫病診斷與檢測工作水平。對于實驗室進行統一的規劃,有效提高實驗室的管理質量,建立質量過關的技術措施體系。對不同工作部門的人員職能進行明確,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動物監測體系。
在縣級畜牧獸醫疫病診斷實驗室的建設方面,同樣需要完善設備設施。當前多數基層實驗室除常規重大動物疫病診斷液外,并沒有相應地配制其他常發疫病診斷液,導致對很多疾病的診斷難度較大,無法及時確診,疫病發生時需要送到省級診斷中心進行診斷,對工作效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所以縣級實驗室應當配制各類齊全的常見疾病診斷液,并重視對快速準確診斷試劑的研發,從而保證疾病的快速診斷與治療措施的及時進行。
2.3 加強對畜牧獸醫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2.3.1 招聘人才
提高畜牧獸醫行業的準入門檻,引進理論知識較豐富的人才,并在工作中側重于培養實踐能力。同時適當提高崗位待遇、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崗位吸引力,從而實現人才儲備。
2.3.2 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培養人才
基層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應與高等院校、畜牧獸醫研究所開展合作,承擔一些項目在基層的實施,既可以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新技術、新方法及時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又可以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可以及時獲取畜牧獸醫行業的前沿動向,引進和推廣新技術[2]。
2.3.3 開展繼續教育,提高整體人員素質
對于在職人員,可以鼓勵與支持其深造或者攻讀更高的學歷,并對學歷有提升的技術人員分級給予相應的獎勵,承擔部分或全部攻讀費用。同時,可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工作,拓展其業務技能:1)選派技術人員參加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2)聘請畜牧獸醫行業的專家與學者進行專題知識講座;3)進行實驗操作,對先進儀器、器械的使用組織技術培訓,解決試驗、檢測操作技術方面的問題。
2.4 全面科學地指導畜牧業生產
1)建立疫情監測網絡,及時發布疫情發生、發展趨勢。建立疫情監測網絡,在每村、每鄉都設立疫情報告員,嚴格規范報告程序,杜絕出現虛報、瞞報、越級上報的情況。繼續提高動免疫抗體監測工作,提高疫情報告的可信度,并對疫情預報工作進行進一步完善,從根本上提高縣級畜牧獸醫部門疫情預警能力。
2)通過實驗室檢測、診斷能力,為養殖戶、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加強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建設,推動科研教學人員、農技人員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利用信息化技術、互聯網理念,開展農情采集、信息咨詢、互動交流、技術普及等活動。
3)指導畜牧業生產企業在畜禽標準化養殖建設、動物疫病綜合防控、疫病凈化、養殖面源污染、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方面做好技術支持,為畜牧養殖戶、養殖企業健康、安全生產做好保障。
4)加強畜牧獸醫執法。結合當地“三區”劃分情況,指導養殖戶規范進行選址建欄;指導做好養殖污染處理、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出欄畜禽的產地檢疫以及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堅決打擊違反《動物防疫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3 結語
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中的不足對于畜牧業的發展來說極為不利,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應當積極提出對策,優化獸醫管理體制,將各項防疫管理政策落到實處,從而促進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曉謙.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困境與創新策略[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7):49.
[2] 楊亮珍.淺談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困境與創新策略[J].當代畜牧,2014(26):47-48.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