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玉 周琪 胡雨澄 俞惠園
【摘 要】當前,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國際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多變,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正向縱深推進,作為國有企業,在新時代,成本管控對于企業至關重要,電網企業推行成本項目化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足,本文主要從電網企業成本項目化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成本項目;成本管控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競爭的不斷加劇,伴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日趨嚴峻,國有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提高競爭力。而成本管控對國有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新時代,成本管控對于企業至關重要,電網企業推行成本項目化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足,本文主要從電網企業成本項目化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探討。
一、成本項目管理存在不足
(一)事前控制意識不強
當前除了一些資本性支出項目,成本性支出發生一般都是偶發性的,都是事后管控,缺少對成本性項目是否應該發生,發生多少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進行論證,未能從入口對業務進行管控,導致只能被動或者事后進行管控,造成成本浪費。
(二)內部控制不健全
一是公司制度一般構筑起企業內控框架,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執行不力,執行不全普遍存在,加之財務人員處于業務末端,導致經濟業務發生相關招標、采購及合同簽訂等重要環節,財務人員參與少至又少。二是風險管理意識較低,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在系統內整體采用風險管理的局面還未打開,在關鍵控制點和風險點的控制上還較為薄弱。
(三)成本預算管理不完善
企業涉及的經營領域廣、員工多、技術先進,管理組織完善,成為我國國有企業中的中堅力量,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對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預算管理作為國有企業有效管理的手段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成本預算編制基本按照歷史經驗進行測算,而非基于零基預算,導致預算基本成一般范圍內;成本預算編制與戰略發展目標不銜接,成本控制指標體系不健全;在預算執行管控中,由于前段業務預算意識較淡薄,導致執行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二、加強成本項目財務管理一些建議
(一)明確項目分類及職責分工
項目分為A類、B類和C類,A類項目指總部統一安排的重點工作任務;A類項目為省公司統一安排的重點工作任務;C類項目為單位在年度預算下達范圍內自行安排的工作任務。
財務部門是項目預算安排和資金管理的責任部門。主要職責:負責對項目經濟性與財務合規性進行審核,會簽可研批復文件;負責審核項目儲備資料的完整性與儲備信息的準確性,將符合要求的項目流轉至省公司固化納入儲備庫;負責審核各部門編制的項目預算,將履行本單位決策程序后納入年度預算,并統籌平衡各類項目年度投資預算規模;負責審核項目調整申請,負責對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組織業務部門分析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整改;負責組織開展項目月度現金流量預算編制,負責與項目相關的資金籌集、結算等事項。
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應協同財務部門開展項目全過程財務管理工作。主要職責:負責組織開展成本類項目的可研評審、批復并會簽財務部門;負責院內項目計劃發布;提出項目預算安排建議,開展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分析;負責成本類項目全過程項目管理;負責對業務實施部門項目管理進行指導、實施。
監察部門負責項目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就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二)加強項目儲備
項目立項前,需對項目進行論證,成立專門專家庫,確保擬立項項目符合電網隱患治理、保障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提升等需求,符合國家財經法規和公司規章制度規定。
所有項目均須進行可研審查,專業部門重點審查項目可行性與必要性,財務部門重點審查項目經濟性與財務合規性。
B類項目由省公司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牽頭或委托省經研院統一組織開展項目可研評審,出具項目可研評審意見書,省公司項目歸口管理部門進行可研批復,并會簽省公司財務部并下達。
C類項目由按照項目類別由歸口管理部門牽頭統一組織各部門、中心開展項目可研評審,出具項目可研評審意見書,歸口管理部門進行可研批復,并會簽財務部。
所有專項成本性項目儲備均須流轉至省公司進行審核固化和入庫。
B類項目于年初由省公司統一進行儲備錄入,由下級單位上傳項目可研資料并流轉至省公司進行固化入庫;
C類項目由立項部門在項目管理平臺中動態錄入儲備信息(上傳可研批復及內部決策等資料),按照項目類型經歸口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審批,流轉至省公司進行審核固化。需保證項目儲備信息質量,確保項目字段信息的完整性與準確性。
(三)突出項目后評價
項目后評價主要從項目完成情況、項目實施效果和項目預算執行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其中:項目完成情況主要評價項目是否完成可研的全部實施內容,實施結果是否與初設內容匹配一致,是否完成預計目標等;項目實施效果主要評價項目的投入產出情況,包括項目實施后或投產后帶來的社會及經濟效益、安全可靠性能提升、管理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等方面;項目預算執行主要評價項目是否存在超預算、超總投資、無預算有支出等問題,評價項目的預算編制準確性、項目執行及時性等情況。主要運用評價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對比法、邏輯框架法、實地查驗法等,其中:對比法又細分為前后對比、有無對比、橫向對比和標準對比。項目后評價成果,作為次年項目立項、儲備、批復以及預算安排等各環節管控的重要參考,為實現項目“投資必見效、無效必問責”提供佐證,為實現精準投資提供決策支撐。
【參考文獻】
[1]劉雪松.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助力公司價值創造[J].中國總會計師,2014,(01):78-81.
[2]湯谷良,夏怡斐.企業“業財融合”的理論框架與實操要領[J].財務研究,2018,(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