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黨的十九大總結實踐經驗、順應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出的重大課題。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統籌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更加科學有效聚才用才興才,切實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組織保障。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干部工作體系。當前淮安正處于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全市各級干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我們要緊緊圍繞“五大體系”構建,嚴把德才標準,堅持公正用人,拓寬用人視野,激勵干部積極性,真正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
突出政治標準,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必須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將政治要求貫穿干部教育培訓、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全過程,引導黨員干部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持把政治標準作為選人用人的首要標準,探索干部政治考核有效舉措,通過本人談、深入訪、群眾評等方式,聽其言、觀其行、察其績,考準考實干部政治素質,對政治上不過關的堅決不用。
健全工作機制,注重精準科學選任。把好干部選用起來,需要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構建精準科學好機制,必須按照省委組織部“五突出五強化”要求,發揮好淮安干部選任管理大數據系統信息支撐和分析研判作用,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地接觸干部,拓展談心談話、述職考核、民主生活會、巡視巡察等干部考察識別渠道,更加突出一線考察、平時考核,及時掌握班子運行質態和干部現實表現,深入分析空缺崗位特點和專業要求,細化選人標準和資格條件,多考慮“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真正做到事業需要什么人就配什么人。
加大考核激勵,凝聚干事創業激情。考核是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指揮棒”。樹立淮安高質量發展“方向標”,必須全面落實省年度綜合考核各項規定,緊盯省考指標,重抓項目建設,及時調整完善淮安考核辦法,構建與省高質量發展相銜接、相匹配、相印證的考核體系,推動各級干部謀有方向、干有路徑、抓有重點。持續推進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堅持以事察人,注重結果運用,突出正向激勵,按照省委組織部統一部署開展好“一創五爭”活動,大力表彰、大膽使用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不斷放大“三項機制”激發動力、凝心聚力效應。
注重源頭活水,健全培養選拔鏈條。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積蓄干部隊伍“源頭活水”,必須認真貫徹中央《關于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和省委有關要求,深入實施年輕干部培養計劃,注重“精準滴灌”,加強跟蹤培養,對看得準、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有計劃地進行完整任職周期歷練,讓他們在服務大局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注重強化政策驅動,嚴格執行年輕干部統籌選配、專項預審等制度,讓更多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
從嚴管理監督,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好干部是選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落實嚴管厚愛要求,必須建立從嚴管理體系,把嚴格管理監督嵌入干部工作各個環節,鞏固“三超兩亂”等專項整治成果,嚴格“帶病提拔”倒查,扎實抓好巡視反饋意見和選人用人檢查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注重日常經常,建立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專項檔案,健全與紀檢監察、政法、信訪、審計等單位的部門協作機制,加大關愛提醒和函詢力度,推動市管干部談心談話常態化、全覆蓋,讓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更加注重黨的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當前淮安發展迎來了諸多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搶抓發展機遇,堅持分類指導,聚焦重點難點,切實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使黨的組織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淮安“崛起江淮”征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突出政治功能這個統領。組織力強不強,根本看政治功能發揮得好不好。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當前首要任務是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統一部署,總結歷次黨內集中教育經驗做法,科學謀劃特色載體,精心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充分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依托恩來干部學院等特色陣地,加強對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的教育培訓,推動廣大黨員干部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認真落實新出臺的《黨支部工作條例》,實施“活力黨支部”工程,持續推進軟弱后進黨組織整頓轉化,真正讓黨支部活起來、強起來。
突出戰斗堡壘這個根本。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必須認真落實全省“強化五個基本,建強組織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擴大“兩個覆蓋”。在農村,依托中心村、產業鏈等組建黨組織,使黨的組織更加貼近黨員群眾,更能促進產業發展,更好引領社會治理;在城市,圍繞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體系,推進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黨建聯盟聯席會議制度,實施企業黨建“萬千百提質增效”行動,促進行業協會、商會、社會組織等領域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突出頭雁培育這個重點。頭雁展翅,群雁高飛。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必須把帶頭人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完善“選育管激”鏈條,提升班子整體功能。認真貫徹全省村書記管理辦法,落實分析研判、量化考評、三級共管等制度,按季度、分主題舉辦淮上村居書記論壇,大力培育選樹鄉村振興“五型”頭雁。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建設,抓好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選配,建立專業化非公黨建指導員隊伍,分類開展“萬名支部書記進黨?!被顒?,不斷提升黨務干部能力素質。
突出先鋒模范這個標準。黨員隊伍建設是整個黨建工作的基礎性工程。建設一支合格的黨員隊伍,必須健全發展黨員“政治體檢”工作體系,實行發展黨員全程紀實,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把關作用。探索各領域黨員分類管理措施,全面推行在職黨員進社區、無職黨員積分管理、星級黨員示范戶評選等做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分析黨員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狀況,完善黨員考核評價機制,積極穩妥處置不合格黨員,始終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突出主體責任這個關鍵。責任不壓實,再好的政策也會落空。創新黨建工作運行機制,必須擰緊黨建責任“螺絲”,堅持和完善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調整優化考評指標,實行“雙印證”評定,健全述職、評議、考核、問責“四位一體”的責任體系,推動主體責任真正成為“硬任務”。堅持項目化推進,每年組織實施一批市直重點項目和縣區委書記項目、組織部長項目,選取一批重點課題由基層一線黨代表領題調研,以項目和課題推進責任落實、工作創新。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當前制約淮安高質量發展的一條重要因素就是內生動力不強,區域創新能力不足。為此我們要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完善“四項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加快產才融合,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不斷增強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驅動力。
優化人才政策供給。科學高效的人才發展政策,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持續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積極落實省26條、市22條人才政策,健全完善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區域人才政策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健全完善人才獎補制度,做大“淮上英才”創投資金規模,發揮人才專項資金杠桿作用,釋放市場聚才的巨大活力。加大人才工作專項考核力度,把人才工作作為黨建述職評議、高質量發展考核監測的重要內容,以考核倒逼責任、推動落實。
提升聚才引智質量。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人才。就淮安而言,必須圍繞“一區兩帶一樞紐”建設等全市重大發展戰略,以重大人才工程為牽引,突出需求導向,提升聚才質效。優化“淮上英才計劃”評選工作,著力引進資助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創業團隊和人才。積極推進“名校優生”計劃,持續開展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活動,吸引優質年輕人才向淮安集聚、在淮安發展。繼續實施“533英才工程”,加大科技企業家支持力度,注重本土人才跟蹤培養和科研項目經費扶持,不斷激發人才活力。
深化產才融合實效。引進人才、使用人才,本質是引進智力、使用成果,把人才的創造性勞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結合淮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實際,我們要聚焦“433”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人才支持專項措施,推進人才與園區、企業、資本有機融合,不斷提升人才與重大戰略、重點產業、重要項目的匹配度。積極實踐“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形成一個產業”的理念,推進各級各類科技創業載體建設,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速推動形成經濟發展新引擎。
強化人才服務保障。環境育人、化人,也留人、成就人。優化人才服務環境,必須更加重視聯系服務人才工作,積極落實省市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意見,健全完善人才獎勵、榮譽制度,妥善解決人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著力打造人才安居保障工程,不斷提升人才服務的精準度,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新生態。加強各類人才教育培訓,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弘揚愛國奮斗奉獻精神主題教育,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吸納和政治引領,增強他們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