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聯妹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需要教師了解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掌握作文寫作技巧,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能力。但實際中受到一些因素影響,使得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情況不理想,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個性化作文教學方法,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雖然新課程改革提升個性化作文教學質量,具體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
1.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現階段作文教學出現僵化情況,部分教師作文教學時圍繞如何得高分進行,重點教授寫作技巧與方法,忽略學生情感融入,使得作文內容與結構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同時,初中生初步形成認知能力,文章中應該融入個性化的情感,但教師教學依照大綱進行,教學內容固定,忽視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與情感思想,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寫作興趣,無法提升作文質量。
2.作文教學時無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與積極性。作文教學時教師重視講解寫作技巧與方法,給學生提供相關材料開始寫作,課堂教學時及時糾正寫作問題以提升文章質量。但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但卻限制發散思維,使得學生陷入到被動學習狀態,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造成作文出現結構雷同和內容相似的問題。
3.學生寫作積累不足。初中生作文教學時教師側重傳授理論知識,忽視培養學生閱讀技巧與積累閱讀量,造成學生寫作時缺少素材,也無法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高質量作文的基礎就是足夠閱讀量,也是個性化作文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如果不這樣的話,會造成作文內容單一,無法彰顯學生的個性。
1.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個性化寫作的前提與基礎就是學生情感體驗與表達,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尤為關鍵,要在傳授寫作技巧的同時滲透情感體驗。簡而言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并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生活的技巧,這樣才能從普通生活中發現不平常的內容,增加寫作素材。
其次,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美文,如《背影》這篇經典散文,文章文字與意境優美,可以引發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共鳴,培養與提升學生情感表達能力與藝術鑒賞力;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寫作背景,譬如散文主要是以抒情為主,議論文主要是以理論為主,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的理性思維。
2.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
對于初中語文學習而言,思維方式的不同反應在作文中就屬于個性化寫作與表達,因此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實際上學生個性化寫作的基礎就是個性化思維,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思維培養需要經歷非常長的一段時期,不是一點就通,一蹴而就的。教師需要先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達到充分認知,了解到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相互之間的差異性,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其個性化的思維模式。
例如,讓學生對“雪”進行描述,大多數學生想到的都是它的顏色、形狀、季節等,但若從個性化思維角度進行分析,就可能得出更多與眾不同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像古人借助古詩詞對雪的描述一樣,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與他人不一樣的看法,這無論是對學生個性化思維模式還是語文作文個性化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3.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閱讀量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而且它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也會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學生閱讀量也是語文教師工作的一個重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多進行一些引導,指引他們對好的文章、詩稿、名著等進行廣泛涉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例如《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海底兩萬里》等等,既能幫助學生擴充自己的閱讀量,增長自己的眼界,同時通過對名著的閱讀,幫助自己精神世界的創建,為自己個性化思維方式的形成提供知識儲備。另外,因為不同學生對于同一本書的見解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化,這時教師一定要正視學生這種思維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在普遍形態下進行個性化引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從而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與發揚,為學生以后學習和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內容較多,具體把握時工作難度較大。個性化作文教學時,需要教師對班級內學生的情況詳細掌握,打破常規作文教學的限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文章可以彰顯自己個性,避免出現結構雷同、內容相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