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慈榕
語文是一門語言交流的工具學科,通過語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日常生活應用能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環節,作文教學應當被高度重視。為了提高高中寫作教學的實效性,我們應當開拓生活化教學途徑,構建寫作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生活寫作素材,充分利用寫作技巧書寫生活內容。在此,筆者就如何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應注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培養,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強化學生利用所學技能表達自己看法的能力。寫作教學生活化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即鼓勵學生不斷豐富學生文學積累,采取文學方式描繪生活內容,利用寫作表達自身感受,實現學生思維創造,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生活化周記題目設計
周記,是加強學生作文訓練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記錄,圍繞生活開展周記活動。在學生寫作周記的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對題目進行設計,深入發掘生活內容,保證寫作教學的生活化。高一學生剛剛進入高中,滿懷憧憬,對一些事物充滿好奇?;诖?,教師引導學生以“變”為題目進行周記訓練,相對于“高中新生活”這樣的題目,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的寫作活動。進入高中軍訓前后,讓學生以“心中的軍訓”和“軍訓進行時”作為周記題目進行寫作練習。針對高一學生和同學出現問題的情形,讓學生以“成長的味道”作為周記題目。這樣,在生活化的命題中,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使他們寫出生動形象的優秀作文。
例如學生這樣寫道:“成長的味道究竟是怎樣的?之前的我并沒有真正地去體會,在父母的呵護下,和身邊的朋友嬉戲和打鬧,無所不談,也會暢想著自己未來的生活。進入高中之后,感覺自己像一只飛出牢籠的小鳥,感受到了自由,讓我曾一度喜歡這樣的感覺和生活。但是,住校的我第一次度過沒有父母陪伴的夜晚,學會自己生活,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總之,在指導學生開展周記練習時,緊貼學生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走進實際生活,用眼睛和心靈去觀察和體會生活,鍛煉學生的思維,從中體會和感悟生活真諦。
2.生活化隨筆話題設計
在高中寫作生活化教學中,回歸生活內容的本質是和生活保持密切的關系,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利用生活經驗和體會開展寫作活動。課堂教學內容是學生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源頭之一,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和生活有效結合,引導學生開展課堂隨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二《鴻門宴》的教學中,通過文章的理解,結合高中學生的英雄夢,引導學生開展課堂隨筆活動。如李清照的古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倍拍恋脑娋渲杏小皠儇摫沂虏黄冢呷虗u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苯Y合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以“莫以成敗論英雄”作為話題引導學生隨筆活動,通過隨筆寫自己心中的英雄,表達自己對英雄的見解。
英雄,作何解?聰明秀出,膽力過人,謂之英雄。但凡英雄,有著凌云般的志向,容納四海的胸襟,拯救黎民于水火。從古到今,可以稱之為英雄的人,可以說寥寥可數。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火的年代,走進了新時期、新社會,有的人說,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了英雄。也有人認為,在這個時代不需要英雄,奉獻是模范和英雄的事,與自己無關。人們對英雄產生錯誤的理解。奉獻是一種情操,一種非常平凡的精神,如長江大學見義勇為的大學生、敢于勇斗歹徒的呂保民等,這些人都是普通人,有的是莘莘學子,有的是街邊小販,但是他們都是英雄,身上流著英雄的血,有著英雄的精神。
在高中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敢于表達和樂于表達自己,調動學生情感表達的積極性,結合生活中的情境,引導學生傾聽、表達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3.生活化作文題目設計
在高中寫作教學中,學生寫作情緒和寫作質量受到作文命題的影響。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的題目,可以觸動學生內心情感,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這樣的題目進行寫作訓練,可以宣泄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魅力和樂趣。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考慮作文題目是否可以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活動,引導學生關心學生生活,表達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感。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一《雨巷》這首現代詩的教學中,通過虛實結合的寫作方式,表現“我”內心的心事和煩憂。如在詩句的開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痹娋渲械摹肮媚铩笨梢詫嵵笧樵娙诵闹衅诖拿利悺⒏邼嵑蛻n郁的姑娘,也可以是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帶著詩人內心的苦悶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設計以“我心中的雨巷”為主題的寫作活動,讓學生表達對雨巷的認識和情感。
巷是城市中兩側有房屋的狹窄道路,也被稱作胡同。我心中的雨巷是泥濘的,沒有撐著雨傘散發著丁香芬芳的姑娘,也沒有破舊的籬墻,有的是流淌的雨水和充滿腳印的泥濘。雨中的巷可以聽到雨水落地的啪嗒聲,鄰居園內的梧桐樹遮擋著雨,想要為巷子撐起一把傘,陣陣風吹過,雨滴也隨風而下。在每個雨季,巷內總是泥濘,放學后的我總是需要跳來跳去才能走過,為了不讓自己踩到泥水中。
高中寫作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化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提高學生生活觀察能力,學生才能寫出具有靈性和魅力的作品。
1.捕捉校園生活瞬間,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在高中寫作過程中,激發學生寫作動機能推動學生寫作活動的開展。通過生活積累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動機。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校園生活占據學生高中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校園生活的點滴對學生的喜怒哀樂有著很大影響。如藝術表演活動、運動會、實驗活動等,結合學生活動的體驗,如成功的喜悅、失利的挫敗等,讓學生從中捕捉精彩瞬間,借助文字進行表述。如“運動會趣事”的主題寫作中,學生這樣寫道:
秋高氣爽,桂花飄香,九月的初秋,我們迎來了學校的田徑運動會,我們對此次運動會充滿向往和期待。隨著運動會的正式開始,各個班級的隊伍開展進操表演。每個班級排著整齊的隊伍,身著鮮艷的衣服,帶著微笑的面龐,昂首闊步地向前走著,展現著我們的青春和活力。每個班級的表演有著獨有的特色,女生們優美的舞姿,男生們健碩的身姿,在動感的音樂中,展現出優美的姿態。隨著比賽的正式開始,運動員在起跑線上做著準備活動,隨著法令槍響起,他們在跑道上奮勇向前。三千米長跑是一項需要勇氣和毅力的項目,也是給我感觸最大的項目,一名同學一馬當先,也有學生保持體力慢跑,在一圈又一圈之后,速度開始慢下來,體力透支的他們沒有選擇放棄。在頑強拼搏的精神下,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浸透了學生的衣衫。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是我們依然為他們喝彩。
結合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定格精彩的校園生活瞬間,寫出真實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2.結合學生家庭生活,品味人間真情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庭則是生活的第一環境,學生的性格、情感以及意志受到家庭環境影響很大。結合家庭氛圍引導學生關注和審視自我,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在生活化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生活情境,找出寫作切入點,從平淡的生活中,體會其中包含的細微情感,為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如學生作品《羊》的段落: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姥姥對我非常喜愛,每次去姥姥家,姥姥總是笑著從滿是皺紋的手中遞來幾個糖果,那時候我感覺那是世上最甜蜜的糖果。在姥姥院子內養著幾只羊,總是能聽到幾聲“咩咩”的叫聲。有時候姥姥在紡車前紡織著棉線,梭子在姥姥手中飛速地轉動著,我搬起小凳子坐在姥姥身邊,看著外面的幾只小羊。當我看到小羊想要去吃奶時,母羊總是用頭將其頂走。我就會奇怪地問道:“姥姥,為什么母羊不讓小羊吃奶?”姥姥看了看外面的羊群,又看了看我,手中的紡車仍然吱吱地轉動著,笑著告訴我:“成長是需要承受痛苦的。”那時的我對姥姥說的話一臉茫然。姥姥看出我的疑惑,沒有繼續回答我,而是說:“以后你就會明白?!彪S著我年齡的增長,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對姥姥說的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終有一天,我們會離開呵護我們的父母獨立生活,在這樣的過程中是充滿痛苦的。
在高中寫作生活化教學中,讓學生深入感受家庭生活,激發學生沉淀的情感,利用文字語言表達情感,通過一言一語表達喜怒哀樂。
3.利用課堂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在高中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生活,體會生活的精彩,豐富學生快樂的生活體驗。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借助語文活動創設情境,增添課堂活力,豐富學生寫作素材。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有所說亦有所寫,豐富學生生活體驗,如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等。
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四《雷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學生根據劇本編寫的要求,從中選擇經典片段,對劇本編寫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針對每個編寫細節進行探究。通過這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如傳統劇作、方言版本、音樂劇版本以及戲曲版本等。通過這樣的課本劇表演和比賽等活動,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寫作教學的生活化。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掌握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寫作教學效果,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不斷發掘和積累寫作素材,體會生活化情感,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完成寫作生活化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