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管理工作作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機制,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日常溝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農村初中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和機遇,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策劃者和引導者,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發揮著樞紐作用,而農村班主任的工作也不僅局限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的培養上,同時也要更多地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以及心理變化,切實發揮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作用。
關鍵詞:農村初中;班主任;對策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班主任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學生的一言一行樹立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時時刻刻做學生的好榜樣,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班主任在創建良好班集體、培養和發展應用型人才、落實學校教育方針、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應試教育和傳統觀念的影響,班主任工作的開展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面對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和社會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等問題,作為農村班主任應該如何做,該如何更好地做好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形成共育長效機制,是現下農村初中班主任迫切面臨的問題。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國家越來越重視育人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然而,農村和城市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教育差距,基礎教育措施差,教師崗位也有很大的空缺,這無形中增加了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壓力。所以在農村中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同時也要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村教育的發展有序開展。
一、 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一)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造成的自我管理能力淡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從心理特征出發,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表現出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一種對外界環境的叛逆現象,如果班主任和家長缺乏正面的教育,學生會表現出一種跟外界做斗爭的表象,就像常說的“對著干”的叛逆行為。這個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生一切生活習性表現出極強的好奇心,迫切地通過自己的主觀認識去了解這個社會。因為初中生對外界沒有一定的準確判斷,對外界環境的誘惑抵抗能力較弱,心智上任然很單純,所以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導致他們沾染上一系列的社會惡習。把一些社會惡習當做是有個性的自我發展。這就給初中班主任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育管理措施不恰當或者不及時,很容易使這些學生沾染上社會陋習,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缺乏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對別人造成言語或者行為上的傷害,同時這種錯誤的行為表現不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數量居多
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弱勢群體,在農村初中,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的教育重任完全落在了長輩的肩上,而長輩多半對自己的孫子、孫女有著溺愛心理,加之長輩們的精力有限,教育管理意識淡薄。農村地區,長輩們受教育的程度差,教育觀念也相對落后,這就造成了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不嚴格,初中階段的孩子,如果缺乏了父母的關愛和監督,學生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從而導致學習和日常行為出現問題,學習成績明顯下滑,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出浮躁、冷淡的表象。隨著長時期父母不聞不問,就會使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學習意識淡化,導致留守兒童向學困生轉化,個人行為和人格方面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自我防范意識淡薄,這種惡性的循環,嚴重影響了農村初中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家庭教育的缺失,助長了留守兒童逐漸從個人行為到放任自由的演變,同時也導致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阻礙重重,很難實現教育管理的精準化目標,也加重了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工作負擔。
(三) ?家長教育管理意識淡薄
農村地區的初中生,學生家長接受教育的程度低,認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主要靠學校教育來完成,家長只需在物質上支持學生,孩子需要什么家長買什么,其他的教育問題跟家長沒什么關系。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教育的共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孩子的教育管理離不開任何一個方面。然而在農村的很多家長認為學校教育就是孩子成才的關鍵點,在管教孩子方面容易造成思想行為的淡化和缺失。孩子的教育問題形成了長期的依賴,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就成了班主任的事情,為此,家長總是不能夠有效地配合學校來共同教育孩子。同時,農村地區的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格,孩子一般的感冒或者家里的事情,家長都會要求孩子請假,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的隨意性,同時也沒有完全按照學校的規定來履行相應的義務。農村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校表現關注度不高,其次,社會上各種意識形態也使初中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社會上不良風氣在學生身上蔓延滋長,這一切無疑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難度,一定意義上說也對初中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二、 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對策探究
(一) ?與家長溝通,加大對農村學生的重視程度
班級管理工作是家長和班主任共同參與才能順利進行的一項育人工程,緊緊依靠班主任自身的力量是根本實現不了的。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發展,優化初中生的在校接受教育的環境,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達成一定的共識。僅僅靠班主任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學生在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主要是在班級之內開展的,學生除了學校教育之外還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關愛,還要社會方面給予的更多教育。學生在家庭的生活行為還需要家長更多的指導和規范言行。班主任應該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和家長及時地溝通,掌握學生的最新情況和在家的學習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一些想法,同學生家長一起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式。農村初中的學生家長父母親長期在外,為了生活奔波操勞,忽視了學生的成長,留在家里的大多數是孩子和老人,如果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足夠重視,同時老人無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到很好的管理和指導,那么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成長。所以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這樣的問題不容忽視,班主任要重視起相關的教育問題,從而才可以促進孩子的未來可持續的發展。雖然和農村地區的家長交流起來,農村初中班主任要克服諸多困難,但是一定要做到盡職盡責,對孩子的教育悉心指導,多聆聽家長的反饋,靜下心來和家長多溝通,平時也可以通過家訪的形式對學生的成長問題進行跟蹤式輔導。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缺少一定的關愛和幫助,這時班主任應該讓初中的孩子時時刻刻和自己的父母多聯系,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的形式,讓家長和孩子保持相互的練習,這樣可以有效地彌補親情的缺失在孩子成長中留下的心理陰影,從而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在初中生成長教育過程中,親情的呵護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多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告知學生在校的情況。在課下時候,要對個別學生單獨談心,通過心理輔導,解決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及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二) ?做學生的聆聽者,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農村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俯下身子,善于做學生最忠實的聆聽者,通過走進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親切感,能夠以朋友的身份讓學生接受并認可,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促進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達到用真誠在學生心理筑起一定的威信,使學生樂于接受,并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各項工作。同時,班主任要隨機應變,在面對嚴肅問題和原則性方面,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要態度嚴謹,不能隨意性處理,把問題的嚴重性和后果給學生傳達清楚,及時告知他們問題的嚴重性,分析事態的后果,處理方式要做到以理服人。在平常的生活瑣事上要多傾注更多的關愛,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的溝通和互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在做錯事情的時候,班主任的言行指導和教導學生才會聽進去。但是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分微妙的,需要和學生的關系把控住度,和學生建立一定的距離感,如果班主任和學生關系太好,學生會對班主任的語言教導不放在心上,不去理會老師的細心教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實踐工作既是相互的關系,也是矛盾的統一體,讓學生既尊敬還害怕班主任,才能在班級管理中游刃有余,面對不同情況發生時,實施有效的疏導學生,尋找最佳的解決策略。也就是讓學生懂得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己,樹立良好的交流意識,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養有序發展,適應社會的需要,能夠指導今后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三)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以身作則
隨著新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教育觀念和理論得到了進一步開拓和發展,輕結果、重過程的發展,培養學生應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合格,摒棄以往傳統的以成績評判學生的標準。主張從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為出發點,積極提升初中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運用水平,這就要求班主任應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在日常學習指導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拓寬學生的視野,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同時時刻以學生是班集體的主體,樹立起科學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這個育人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還應承擔起示范的引導作用,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不同學生的教育因材施教,要注重個體的差異,做到精準教育方式,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并且積極指導學生利用自身優勢,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體現。這樣這樣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收獲共性發展的同時發展自身的特長,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認識。班主任是和學生打交道最多的主體,所以班主任要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學生模仿和運用,如果班主任在平時的實際行動中能夠嚴于律己,就會有效指導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戚彩玉,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