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佩雯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高校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自主管理權,招生規模、基建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資金來源與支出更趨多樣化,擁有財務管理更大自主權的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財務管理風險,通過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分析和應對,將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本文對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財務風險管理現存問題及實施路徑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高校;財務;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快速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規模不斷增長,高校資金需求不斷增加,辦學經費的籌集也從原有的財政撥款單一模式逐漸轉變為多渠道多元化的籌集方式。在這種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愈加復雜化,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高校財務風險隨之增大。通過建立財務風險管理體系能夠將財務風險出現的幾率以及損失降到最低,進而推動高校財務管理的健康發展和持續進步。
一、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環節
(一)債務風險
高校為了加強競爭能力,提高學校辦學條件,積極加強基礎設施的更新、建設,有的高校為滿足辦學空間興建了新校區。為吸引更多優秀生源,高校引進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和智能的教學資源。為促進學科建設發展,優化師資配置,大力引進尖端學術人才,培養青年教學骨干。學校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目前高校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學費收入、科研收入,社會捐贈以及其他收入,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要求,這些資金必須做到專款專用以維持高校的日常運行及基本人員支出。高校需要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短缺的狀況,如果負債規模超出了自身償債能力,易造成資金鏈斷開,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
(二)運營風險
主要包括高校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和投資性風險。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收付,收支兩條線管理,資金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收入和支出時間、規模不匹配的現象,學費收入先全額上繳財政再進行相應的撥付,國庫資金再以零余額額度的方式按進度下達,中間包括報送用款計劃、請款單并審核等環節,這些都存在一定的流程審批時間。高校支出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來核算衡量,一旦某一時間段業務量有較大增長,支出增加而額度沒有到賬時,會產生資金壓力。部分高校盲目投資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學實驗設備,重投入輕產出,忽略績效考核和評價,形成資產閑置與浪費,影響預期收益,帶來投資風險,占用大量資金影響資金的流動性。
(三)管理風險
隨著辦公信息化的發展,高校財務部門多應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來進行日常業務的核算與管理,高校內部不同部門使用不同的系統,這些系統不能實現一體化對接,從而形成信息孤島,不能有效實現業財融合,影響了財務部門對業務整個全局流程的把握,容易存在信息盲點,導致財務管理與財務監督無法同步進行,從而影響決策,增加風險。
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是一項不斷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流程。在整個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當中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在風險出現之前,對高校的日常財務管理工作當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判斷。第二環節是在出現風險時進行衡量,在已經識別出各種財務風險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進行衡量。第三環節是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在高校的財務風險經過識別和衡量后,找到合適的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并提出解決風險的方法。
二、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現狀
(一)高校缺少全局性整體性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高校由眾多學院和行政教輔部門組成,相比財務部門更多關注財務風險管理,學院更多重視教學、科研、學生培養工作,對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識較薄弱,技術能力和專業人員都不足,往往不能提前預判風險,事后為風險買單。這就導致了財務風險層層傳導給財務部門,導致財務部門承受的風險壓力比較大。
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具有非營利性組織特性,又具備獨立法人主體,易忽視自身作為“經濟人”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導致高校的經濟行為與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不相適合。高校的財政活動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展,對國家財政撥款的無償使用,導致自身缺乏足夠的風險成本意識。
(二)缺少健全的高校財務風險管理評估系統
在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很多社會經濟形勢都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但是很多高校在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方面較多是事后管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缺少健全的風險評估系統,沒有真正建立業財融合一體化的風險評估體系,在業務起始源頭環節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對新風險進行快速識別、反應和預警,對財務風險進行科學的定性和定量評估,對損失進行量化,形成有針對性的具體防范方式、方法和路徑,將風險的發生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圍內,提供行之有效的化解措施。
(三)高校風險管理中缺少完善的管理機制
高校逐步開始重視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缺少相對完善的、準確的、系統的、有效的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從實際的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來看,很多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沒有重視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對經濟活動的運行缺少有效的審核,關注眼前事項,忽略了長期的可持續戰略,導致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難度不斷增加。
三、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優化路徑
(一)提高管理人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進一步加強高校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提高思想站位,切實將財務風險管理作為高校運營管理的一部分。第一,需要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培訓,對管理人員進行風險意識方面的教育,促使管理人員提高財務風險意識。第二,在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中積極發揮財務風險管理的先鋒作用,將風險管理從個人行為一步步轉變為一種集體意識。最后,在高校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中,設立財務風險評估系統,要求管理人員承擔風險管理工作中的相應責任,將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與管理人員的考核相結合,將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健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管理風險
高校應遵行內控制度設計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結合學校的規模及財務管理特點,建立健全學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對重大投資、擔保、抵押、貸款、大額經濟支出事項等業務活動要制定專項內部控制制度。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與梳理,科學合理設置業務部門與職能部門的架構、職能,形成相互聯系與制約的關系,不相容職務要分離,職務或崗位的設置要起到相互監督、制約的作用,審批權限流程要符合全面性和重要性。對內部控制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問題產生的性質和原因,就制度設計或執行過程提出專項整改方案,跟蹤內部控制執行整改情況。
(三)建立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評估體系
在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中,評估體系主要包括能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指標參數,通過財務風險的相關指標,可以明確的顯示出目標對象的風險程度。在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中,主要的評估指標有高校償付能力、運營水平、盈利情況、增長情況等。從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應對財務風險的方式主要有三種,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自留。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防止出現風險自留的情況,最大可能的通過風險回避和風險轉移將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結論
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全局系統性的工程,包含了高校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高校要充分認識風險,加強財務管理監控,建立健全高效運行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保障資金使用安全,促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高校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蕾.從財務風險視角看高校財務管理[J].財務與管理,2016 (12).
[2]謝愛香.淺析高校財務風險與控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0 (28).
[3]陳愛東,唐靜.論高校內控制度的完善和財務風險的管理——基于內部治理的視角分析[J].會計之友,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