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報紙的發行量、電視的收視率、廣播的收聽率都被一個新名詞——新媒體流量沖擊得七零八落?;钪闪藗鹘y媒體當下最基本的命題,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傳統媒體要想生存,走融合發展之路是必做題而不是選擇題。通過分析互聯網、新媒體崛起發展軌跡和傳統媒體的“看客”心態,探析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必要性,提出融合發展的短期路徑。
關鍵詞:傳統媒體 新媒體 融合發展 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096-02
互聯網帶來的革新對傳統媒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ヂ摼W涌入的初期,傳統媒體沒有過多意識到它的可怕。雖有學者預言未來傳統媒體地位可能被互聯網沖擊,但從業者真正認識到“狼來了”的并不多。
一、互聯網、新媒體崛起過程中傳統媒體的“看客”心態
互聯網占據主導地位在時間上有這樣的軌跡:到2010年,傳統媒體被互聯網沖擊的現象已有所顯現,從2010年到2015年PC端網站逐漸成了媒體的主戰場,傳統媒體處境越來越難。其間,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并被廣泛接受,從此以App為標志的新媒體開始“混跡江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2015年后PC端網站敗跡明顯,明顯的標志就是搜狐的沒落。各家互聯網公司都在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而搜狐的創新相對滯后或者說創新不足。
互聯網之間的競爭從沒有間斷,2010年騰訊與360爆發了一場“3Q”大戰,即360發布了新開發的“隱私保護器”,專門搜集QQ軟件是否侵犯用戶隱私。QQ則指出360瀏覽器涉嫌黃色網站推廣。2010年11月3日,騰訊宣布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停止運行QQ軟件,用戶必須卸載360軟件才可登錄QQ。最終雙方訴諸法律。
當這些互聯網之戰發生時,傳統媒體更多的還是以看客的心態對此事津津樂道或是作為一個新聞事件大肆報道,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斗爭是對未來主流市場的爭奪,最終擠占的是自己的空間。
二、互聯網的“試錯”機制值得傳統媒體學習
互聯網競爭進入白熱化之時,創新成了各家互聯網生存之戰。四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騰訊、網易都意識到創新的價值。騰訊以QQ的交互功能成功網住大量的用戶,2011年又以微信的研發成功贏得更多人的依賴,目前全世界微信用戶達到幾十億。騰訊每年拿出大量的“試錯”資金用于新產品研發,微信就是在成百上千個“試錯”產品失敗后成功的一個,它的成功使騰訊的江湖地位一夜之間成老大的不二人選。搜狐則由于在產品創新上沒有跟上競爭的步伐越來越弱勢。
從2015年逐漸崛起的今日頭條,以“算法推薦”的功能加強與用戶的互動,同時使自媒體普及度空前提高。手機時代人人都是記者,因此產生了流量經濟、網紅經濟。這些使得功能單一的傳統媒體更加受到冷落。此時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劣勢更加明顯,新媒體快捷,傳播速度可以以秒計算,還可以進行文圖直播、視頻直播,從聲到形無障礙呈現。新媒體可承載內容量無限大,而傳統媒體尤其紙媒,傳播速度慢,受版面限制內容量顯得局促、閱讀起來不解渴。這些劣勢讓更多的讀者流失,最終形成寂寥的凄清局面。
三、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1.媒體融合是現實逼迫也是時代課題
新媒體的發展把傳統媒體逼到了死胡同,傳統媒體必須轉型升級。傳統媒體中紙媒的現狀僅以長春為例,2010年以前四家都市報《新文化報》《城市晚報》《東亞經貿新聞》《長春晚報》都曾出現過廣告客戶拿著現金在報社爭搶廣告版面的現象。每一家報紙的年廣告量都曾過億,最好的甚至達到4個億,發行量去掉虛報的水分每家也達20幾萬份,發行員隊伍最高時達到3000人。而目前的現狀則是編采隊伍由原來的200多人銳減到現在20多人,有的報社欠債達幾千萬。當年的“牛氣沖天”變成現在的“無限慨嘆”。長春的報紙現狀就是全國都市報的縮影,報紙的不景氣給就業帶來很大的壓力,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2.認識到媒體融合是時代課題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是一個共性問題,必須高度認識。中央政治局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多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這說明媒體融合發展是當下非常重要的課題,也是時代課題。隨著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一切傳統的東西都被新崛起的思維和方式打破,傳統媒體當然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媒體人對媒體融合保持思考是自己的一項任務,更是一種使命。
四、媒體融合的短期路徑
1.打通思想障礙
對于傳統媒體人來說,對原有工作方式的熟悉、對輝煌時代的留戀、對報紙的熱愛,這些從情感角度來說是可以理解的。但報紙的現狀就是在凄風冷雨中茍活,無論情感上接不接受我們都得認清現實,并要高度認識到與新媒體或者是新技術的融合是迫在眉睫不得不進行的事情。這要求傳統媒體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請業內人士培訓單位員工,多搜集這方面資料,使大家既知道現狀,又懂得什么是互聯網,進而使員工在傳統媒體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上既有高度認識又能積極配合。
2.搭建自媒體矩陣,培養員工新媒體操作技巧
充分利用新媒體開放功能,建設自己的“兩微一端”和騰訊QQ號、今日頭條號等自媒體矩陣。利用自媒體矩陣平臺培養員工互聯網意識、掌握新媒體操作技巧,進而產生“新媒體感覺”,形成新媒體素養。開發一個App或者建立在幾大互聯網媒體的自媒體矩陣,是融合發展中的初級融合,這種融合要看作傳統媒體的“標配”,雖然初級、簡單卻很必要。
3.放在5G下去思考融合
目前5G正在快速替代原有網絡,媒體融合應該站在5G技術下去思考。如果不未雨綢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所謂的融合就只是物理反應,很快就會被證明原有的融合手段都是落后做法,轉瞬即被淘汰。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智能研發的技術壁壘現在已不存在,更多的是要思考融合發展的生態問題,新的平臺要有便利感、科技感,并且形成整體的生態閉環。
4.融合發展要更加體現服務功能
媒體融合將更加注重線下服務,團隊運營思維要變成互聯網思維,而不再是傳統媒體的模式化思維,互聯網思維就是萬物互聯注重服務。原有編采團隊,融合后叫內容團隊更合適,要發揮新平臺的特點,新聞的展示要靜態與動態完美結合,具有良好的線上與線下互動能力。其他團隊則主要做好線下服務。
5.整合也是融合發展的一部分
融合不僅體現在技術融合、新舊媒體平臺融合上,內外部資源整合也是融合的一部分。這里包括團隊整合,比如一個集團內可能有多家報社,必要時可以進行報社間的整合,團隊、業務等合二為一。這樣可以增加力量,共同面對轉型之痛。外部整合也是手段之一,比如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自媒體公司,大多利用自媒體快速成長時期,迅速壯大。但這些公司的弱點是短期盈利能力強,長期成長韌性不足。傳統媒體要發揮正統功能的感召作用,敢于整合這些民間力量,這樣會解決部分人才和市場需求問題。
五、結語
總之,媒體融合發展要張弛有度地進行,傳統媒體一定要認識到自身官媒身份優勢,這一優勢意味著它具備很強的公信力,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積極有為地進行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也許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吳剛,就業時報社,研究方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