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靜
[摘? ? ? ? ? ?要]? 工作室模式是把專業知識教育、創新創業意識與職業技能實踐有機銜接,推動教學和實踐融合發展、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整體提升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結合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技術專業基于工作室模式的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總結性提出園林工作室教學模式實施策略和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成效。
[關? ? 鍵? ?詞]? 園林工作室;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166-0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時代,高職院校迫切需要創新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創新創業人才。
一、“園林工作室”概述及特點
“園林工作室”教學模式,是緊密圍繞園林行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吸收借鑒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創新理念,以園林設計任務為載體,以強化設計能力為抓手,以孵化創業項目為基石,通過構建創新創業項目庫,培養高職創新創業人才的一種新的高職教育模式。
“園林工作室”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表現在:(1)將學生實踐融入專業教學,推動課堂教學與技能實踐有機融合。以園林工作室為平臺,以生產項目為依托,將理論授課、技能體驗、專業提升等知識傳授與學理論、專業技能及實踐項目融為一體,而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學生以自主實踐為主。以項目為依托,將學生的專業技術學習與實踐活動相融合。前者將實踐融入教學,后者實踐相對獨立,教學分離。(2)園林工作室是實踐教學的載體,促進師生關系轉化,新型師徒關系。這種模式下,工作室中教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就演變成為一種首席設計師與助理設計師的關系,實踐教學以完成甲方的市場項目為目標,促進學生在實戰中夯實專業技能,融入生產環節,使教、學與就業創業達到完美的結合。(3)工促進產教融合,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創新創業質量。工作室模式以企業項目合作為基礎,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構建創業創業項目庫,以專業優勢為依托,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產生重要影響。
二、“園林工作室”模式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依托實訓基地模式,增強創新創業意識
依托風景園林學院與江蘇山水環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園林工作室,建立了“三段六步”創新創業人才實訓基地。形成“實訓場景真實化,實戰課程項目化,實訓教學創業化,實戰管理企業化”等創新創業實訓模式。這種模式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技能。
(二)引導參加各類大賽,夯實創業實踐技能
以國家、省、市創新創業大賽、技能大賽為引導,以“中江杯”“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為支撐,園林工作室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夯實創業技能,模擬創業實踐,激發創業激情。
(三)挖掘個性化潛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園林工作室教學模式更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注重學生個人潛能的挖掘,能夠通過個性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學生可以在進入工作室之后,選擇自己擅長的園林項目,自主參加或者建立項目小組,基于學生的專業特長進行個性化創作。
三、“園林工作室”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實施策略是量身打造教學計劃,針對性引入具有創新創業等實訓內容,搭建各種促進能力提升的平臺。
(一)實施“三段實訓”+“六步實戰”模式,量身打造教學計劃
園林工作室以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在第二學期按10%的比例選拔學員,培養期兩年。第一年開展“三段實訓”,包括基礎訓練3個月,分別是行業規范及標準;設計方法及流程;設計軟件應用;工程量統計。單項訓練3個月包括園林地形設計、園林建筑設計、園林水景設計、園林植物配置。綜合實訓6個月包括鄉鎮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各類園林綠地設計。
第二年進行“六步實戰”,包括項目承接:校企合作、甲方委托、公開競標等);資訊調查:現場勘測、資料收集、案例研究等;計劃制定:確定工作步驟、進度安排等;方案設計:確定設計主題,繪制設計圖,完成文本制作;檢查修改:根據甲方意見,制定修改策略,及時修改;評價驗收:委托方審核、簽字驗收,對施工單位做技術交底。
將創新型與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立足設計項目建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庫,由學生自主申報校、省兩級訓練計劃項目。在工作室導師引導下,完成項目的商業計劃書設計、實施、研究報告撰寫等程序,全面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搭建創新創業教學實踐平臺
將專業緊跟行業發展步伐,與江蘇山水環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園林工作室制定了人才培養、項目研發和利益共享制度,按照企業、工作室與師生團隊3∶2∶5的比例進行利益分配,承接項目73項,服務企業31家,設計面積達512公頃。實現了教師業務能力、學生創新創業質量和企業業績的提升。
(三)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
學院作為江蘇省職業技能大賽景觀設計比賽(高職組)的省內選拔賽賽點及集訓點、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景觀設計項目選拔賽賽點,園林工作室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技能比賽。2012年教育部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第一名;2007年和2009年全國農職教研究會舉辦的全國農職院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項目一等獎第一名;國家林業局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景觀規劃設計項目一等獎。在技能大賽引導上,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達三十多次,獲獎十余人次。
四、“園林工作室”模式的初步效果
數量上,通過這種模式帶動大量學生就業創業。質量上,提升了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增強了就業創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了就業對口率。同時,模式的創新是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這個既反映在學生身上,也反映在教師和教學質量上。工作室模式運轉5年以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效果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學院按照“三段六步”模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培養了5屆290名園林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其中15人自主創業,35個團隊280余名學生申請入園,成功孵化25個創業項目;58人獲得國家、省級園林設計獎23項。其中,我院一名學生在“園林工作室”教學模式下成功孵化,2016年創辦上海景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互聯網+花園服務”平臺“花園薈”品牌。該生一進校,就加入園林工作室,結合所學園林專業和自身優勢,圍繞園林景觀知識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打造了一個創業項目。該項目以專業為依托,以導師為指導,以項目承接為形式,“零投入,后結算,目標管理,自負盈虧”。項目實施以來,學生的職業技能、創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學院重視對孵化出園項目的跟蹤幫扶,積極與創投公司、創業園、人社局等對接,牽線搭橋助力創辦實體。與上海等地方人社局對接,幫助落實相應優惠政策。在“園林工作室”導師幫助下,這名學生的項目成功孵化出上海景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其二,提高了學生參與項目實訓的積極性,培養了創業最重要的團隊協作精神。一個園林設計項目的完成不可能只是一個人就能勝任的。一個好的園林項目往往是園林工作室全體師生想法、理念和奮斗的結晶。在項目前期,師生一起參與項目調研、論證,進行拍照、測量、收集資料等工作,在項目中期要進行方案的討論交流、修改等工作,在項目后期要進行方案的匯報,不斷修改定稿。在這種環境中長期歷練,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業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為其今后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基于“園林工作室”模式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將繼續推廣應用到更多有創業意識的園林專業學生身上。職業教育要堅持面向就業、面向市場、面向學生,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既掌握技能又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業創新應用型人才。我們將繼續抓住機遇,使“園林工作室”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更好的實施,并引領更多學生創業,力爭在高職院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梅榮.基于工作室模式提升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6).
[2]程潔.基于知識技能素質為一體的營銷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0).
[3]李晶.高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中的問題及對策[J].高等職業教育,2014(4).
[4]馬敬民.工作室模式在高職園林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12).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