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英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穩步發展綜合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其中建筑工人實名制作為管理一環,可提高施工建筑管理質量,規避管理風險,理清管理權責,其應用價值可見一斑。本文通過探析建筑工人實名制背景下財稅管理必要性、問題及措施,以期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綜合成效。
關鍵詞:建筑工人實名制;財稅;問題
在全國人大第十三屆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上指出需做好增值稅改革工作,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稅率均有所降低,維持6%一檔稅率,配套推行生活性服務及生產增加稅收抵扣措施,落實持續降低行業稅負目標,朝著稅率簡化方向持續發展,旨在激發市場競爭力,減輕企業發展負擔,完善稅收機制,優化收入分配,從宏觀政策角度出發保就業、穩增長、促發展、調結構。基于此,建筑行業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2019年),側重規范建筑市場競爭秩序,引導建筑單位做好施工人員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質量,減少施工支出,開展安全管理活動,維系穩定用工關系。建筑工人實名制對財稅亦產生一定影響,通過探析相關問題,達到推動建筑行業良性發展目的。
一、建筑工人實名制背景下財稅管理必要性
(一)提高考核、工資支付、監控管理質量
建筑工人實名制的應用將農民工在內的工作人員均納入統籌管理范疇,對其從業情況進行記錄,確保施工現場工作人數管理精確,將工人進出工地時間、工資發放、出勤記錄等要點均設為管理細則,使以施工人員為導向的財稅管理質量得以提高。
(二)完善制度、調整保證金繳存方式
完善政府、自治區黨委、國務院有關施工過程結算、工程賬款分期、工資管理、工資按月代發等管理制度。調整施工人員繳存保證金方式,建立專用賬戶代發工資,根據資質存儲額度不同保證金并進行財稅管理,保障工資制度科學合理,減輕建筑單位資金負擔。
(三)設立建筑工人管理問題專項處理小組
在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背景下使財稅問題解決更具針對性,根據工資發放情況、施工現場人員流動率、施工項目承建情況,規范施工企業財稅管理行為,通過專項處理小組解決建設單位與施工人員糾紛,配合信訪部門解決具體問題,助推建筑單位財稅管理體系不斷優化。
(四)建立健全財稅管理預警機制
在信息系統加持下將財稅管理與施工人員工資結算活動關聯在一起,將施工人員信息錄入該系統內,針對支付信息予以記錄監管,一旦發現支付成本過高且超出財稅預控范圍則啟動預警機制,以便及時解決傾向性、苗頭性、潛在性財稅問題,同時協調處理工資糾紛,營建和諧穩定承建氛圍,加大財稅事中、事后風險防控力度。
二、建筑工人實名制背景下財稅問題
《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 (2019年)將“放、服、管”改革關聯在一起,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施工人員工資保證金制度,規范支付行為,健全分賬管理制度及配套措施,理清監管職責,依法解決財稅問題,同時結合誠信體系、法治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突破財稅管理局限。然而,該辦法推行時間不久,與之相關研究成果較少,加之不同建設單位財稅問題各異,未能形成導向性較強的財稅管理體系,影響建筑工人實名制推行成效。基于此,需立足建筑單位財稅管理實況,針對建筑工人實名制背景下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為提出具體問題解決措施提供依據。
(一)工資表風險
大多數建筑單位以工資表為載體入賬存在如下風險:第一,法律風險。工人與建筑單位需簡述勞動合同,一旦未規定雙方權責則容易使工資表內容發生變化;第二,涉稅風險。建筑單位應履行全額全員扣繳明細申報義務,無論工資支出是否多于3500元均需申報,旨在規避涉稅風險;其三,偷稅風險。基于施工現場人員流動率較大,一旦建設單位未根據用人實況調整工資表人員數量,虛減或虛增工作人員數量則存在偷稅風險。
(二)財稅信息風險
建筑工人實名制要求工資支出與建筑現場施工人數相匹配,對施工現場財稅信息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當前有些建筑單位財稅信息管理不及時,管理體系存在缺陷,無法科學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財稅信息綜合性欠佳,徒增財稅管理風險。
(三)財稅制度風險
財稅是財政、稅務統稱,囊括財務管理、審計、會計實務、日常管理等環節,需在理清財稅關系基礎上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支持建筑工人實名制等營改增決策的推行,旨在規避管理風險,提高建筑單位施工管理綜合質量。
三、建筑工人實名制背景下財稅管理措施
《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建筑單位開設專用賬戶用以發放工資,倒逼建設單位在扣除企業所得稅前發放職工薪酬,使工人薪酬待遇更為合理,為“實名員工”繳納社會保障給予支持,建筑工人工資由建設單位專用賬戶撥出,使稅務數據與建筑工人實名制數據信息得以關聯在一起,為財稅管理提供依據。
(一)做好工資表管理工作,提高財稅管理質量
第一,賦予工資表綜合性,一方面關注建筑工人工資給付情況,另一方面關注建筑單位資金流通情況,確保專用賬戶資金充裕,支持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規避工資表法律風險;第二,賦予工資表靈動性,立足建筑現場及時調整施工人員數量及其薪酬待遇,將相關內容體現在工資表內,規避工資表涉稅、偷稅風險,為建筑單位推行動態財稅管理活動奠定基礎;第三,賦予工資表科學性,利用財務管理手段,從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等角度出發針對工資表數據信息予以分析,依據分析結果調整財稅管理細則,完善稅收籌劃方案,加大工資預算管理力度,使工資結構更為合理,在調動施工人員工作積極性基礎上提高財稅管理質量,繼而規避工資表管理風險。
(二)加強財稅信息管理,減輕建筑單位財稅負擔
首先,正確解讀《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2019年)內容,從法治化、合理性角度出發針對施工人員信息進行管理,樹立施工人員信息動態管理意識;其次,做好實名制信息綜合管理工作,從信息采集、記錄、傳輸、更新、挖掘、利用等角度出發予以監管,建立數據共享系統,確保數據完整、可用,支持財稅管理發展;最后,完善財稅監察管理、考核獎懲等配套措施,敦促、指導、要求財稅管理人員按照建筑工人實名制要求開展具體工作,對亂收費、強賣、欺詐等違法行為予以嚴懲,通過監督監管提高財稅信息質量,為建筑單位持續優化財稅管理內容給予支持,達到減輕建筑單位財稅負擔目的。為提高財稅信息管理有效性,除頒布配套制度外,還可應用新興技術,例如應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建筑工人實名制信息整合資料庫,以管理周期為導向將工人信息變更數據納入其中,分門別類予以存儲,供財稅管理人員靈活取用,確保財稅工作真實可靠。
(三)優化財稅管理制度
首先,根據建筑工人實名制推行財稅管控指南,要求在技術交底環節遵循實名制相關規定,接受勞務班組、項目組、執行企業安全教育并記錄存檔,同時根據財稅管理需求將教育成本、工作人員招募等成本歸入財務管理體系,稅收管理則依法予以調整;其次,針對建筑工人工資專用賬戶進行管理,理清工資專用賬戶管理流程,明確財務人員、工程負責人、工作人員權責,避免產生財稅管理矛盾;最后,通過財稅管理解決工程不正常情況下工資按月發放問題,調整建設單位資金結構,確保其現金流充裕,支持工資給付,在財稅管理制度革新基礎上減少工資拖欠現象發生幾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建筑單位財稅管理質量,其需做好工資表管理工作,加強財稅信息管理,減輕建筑單位財稅負擔,優化財稅管理制度,積極踐行建筑工人實名制,繼而提高建筑單位考核、工資支付、監控管理質量,完善政府、自治區黨委、國務院有關施工過程結算、工程賬款分期、工資管理、工資按月代發等管理制度,設立建筑工人管理問題專項處理小組,建立健全建筑單位財稅管理預警機制,在保障施工人員權益基礎上助力建筑單位提高效益。
參考文獻:
[1]孫存一,譚榮華.簡析大數據支撐下的“互聯網+智慧稅務”[J].稅務研究,2018 (04).
[2]黃民錦.新常態下實現財稅收入目標新機制[J].經濟研究參考,2015 (35).
[3]郭代模,李棟.新常態下財政調控的基本思路[J].中國財政,2015 (14).
[4]胡巍.關于稅收新常態的幾點思考[J].稅務研究,201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