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
摘要:國有資產歸屬國家,是為人民謀福祉的資金來源,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而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管的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資產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資產管理
國有資產歸屬國家,是為人民謀福祉的資金來源,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扶貧、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管理好并用好國有資產,對堅持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政府當前對于國有資產管理日益嚴格,不斷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流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毀損,并且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經營管理國有資產時仍存在一定問題,工作流程不夠完善,制度規范不夠全面,會計核算基礎工作需要加強。因此,本文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
一、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概念
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是指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和社會管理者身份控制的,預期能夠帶來經濟利益或者產生服務潛能的經濟資源(不包括用于保證部門、單位和機構自身行政職能正常運轉所配備的資產)。通過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經管的資產不同于其占用的資產,經管的資產是預期能帶來經濟利益或者產生服務潛能。具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一般包括政府儲備物資、公共基礎設施、文物資產、保障性住房等其他經管資產及受托代理資產。
二、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管理是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制度不斷健全,各項管理工作不斷加強,2017年度開展了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及自然資源國有資產報告編制試點編工作,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管理上也存在認識不到位、管理主體不明確、資產家底不清以及計量不科學等問題,不利于財政職能的有效發揮和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權屬不明
一是提供公共基礎設施是政府的職責,但因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保養、管理及報廢的復雜多樣性,常常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共同的參與,在初始投資時,由于項目的建設資金來源較多,設施的產權邊界不易確定,容易導致產權糾紛、無人管理的局面,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對于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經管的國有資產,所屬管理單位對產權管理重視性不夠,未能及時辦理產權證等所屬權證,導致有些經管資產未進行產權登記,最終產生產權糾紛或產權不明,特別是通過財政撥款或無償劃撥形成的國有資產,以及公共基礎設施,更容易出現產權歸屬不明晰等現象。
(二)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家底不清
因為較多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產權不明,可能由不同的部門共同管理,沒有納入預算會計核算,不同部門的管理方式也不統一。雖然2014年1月1日起在我國行政單位中開始執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首次要求行政單位要將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受托代理資產納入會計核算范圍,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2014年1月1日之前的經管資產沒有進行補記;而文物資產落實起來有一定難度。
(三)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價值不準確
因制度管理和歷史原因,部分公共基礎設施資產未納入會計核算范圍。比如部分公路設施、水利設施等公共基礎設施因歷史悠久,建造完工時期過長,無資料可追溯,設施初始建造成本難以確定,因此難以入賬,未納入會計核算范圍內。另外,部分儲備物資的管理僅限于實物管理,在物資發生調撥、損耗、處置時僅做臺賬管理,沒有做到同步進行價值計量。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還處存在將公共基礎設施計入固定資產核算。以上情況導致經管資產價值并不準確,不能真實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經管的資產情況。
三、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管理問題的原因
(一)管理主體不明確,權責不清
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管理主體不明確,對經管資產的概念模糊,對于是否屬于本單位管理或是上級部門管理,職責不清。部分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主體、建設主體、管理主體是不同的單位,沒有統一的規制管理部門,多個部門的多頭管理現象較普遍。
(二)前期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經管資產管理基礎數據薄弱
由于前期經管資產管理制度缺失,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做資產管理核算時核算其單位占有、使用的資產,未將想經管資產納入會計核算范圍。資產清查時公共基礎設施因建設周期長、使用時間久遠,歷史資料搜集困難;政府儲備物資、文物資產管理不規范,使得經管資產存量數據不完整,基礎數據薄弱。
(三)經管資產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脫節
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在辦理經管資產時,只關注到實物為產權證,沒有辦理成本資料移交;項目建設完成不及時移交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是使用單位,形成賬外資產;有些單位在建設期間將基礎公共設施成本列入當期支出,未能正確反映資產價值;基礎公共設施因利益主體多的情況,還會出現相應的負債和資產匹配困難;政府儲備物資主要采取委托存儲的管理模式,存儲單位性質呈多樣化,部分儲備物資的管理僅限于實物管理,沒有做到同步進行價值計量,很難科學、準確、全面的反映資產數量和價值。
四、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管理制度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贏得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對現有的制度進行梳理和完善,根據單位資產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嚴格規定資產產權邊界,落實資產管理人,保證資產對應到部門及個人,便于責任追溯。同時,建立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的評估和考核體系,對于資產管理過程進行跟蹤,對資產進行登記反映,對資產管理結果進行考核評價,保證資產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
(二)充分利用會計核算,加強實物跟蹤管理
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堅持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加強資產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緊密結合,通過實施資產清查,進一步核實經管資產存量,統一同類物資的計量單位,進一步明確實物量統計指標。對于盤盈、盤虧的資產認真核實,及時確認形成原因,并進行賬務調整,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使得價值信息能真實反映行政事業單位擁有的資產價值。
(三)規范計量方式,全面反映經營資產價值
在核實存量資產的前提下,實行動態管理,進一步研究探索資產的價值計量屬性,科學設計數量統計指標,統一計量標準,根據資產的不同情況,正確采用計量方式,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公允價值和名義金額。真實、準確、全面反映經管資產價值。
(四)進一步強化和落實管理職責,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各級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各司其職,充分遵守“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嚴格執行“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三個層次的監督管理體系。各單位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加強各司的經管資產管理,行使其主體責任,內部建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毀損,保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郭智勇,游霞.探析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政府重點資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 (13).
[2]胡克訓.對政府經管資產計價與會計核算問題探討[J].交通財會,2015 (07).
[3]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
[4]政府會計準則第5號----公共基礎設施.
[5]政府會計準則第6號----政府儲備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