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
【摘? ?要】?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利用有限的時間學習無窮的知識,就必須學會學習,提高學習的實效。鄉鎮初中由于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對待地理中考的態度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地理中考復習中的實效不高,中考成績往往落后于城市初中。針對這些,鄉鎮初中要想原因提高地理中考復習的實效有以下幾點對策。1.重視學生讀圖習慣的培養。2.關愛后進生,推動學生的整體進步。3.研究中考的命題原則,了解中考的最新動向。
【關鍵詞】? 鄉鎮;地理中考;復習;實效
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地理學科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中考中地理學科也將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各地之間地理教學效果的差異卻不容忽視,這種差異尤其以鄉鎮初中和城市初中最為明顯。
一、導致鄉鎮初中地理中考復習實效不高的原因分析
城鄉之間在中考成績中的差異往往體現了復習實效的差異性。導致鄉鎮初中地理中考復習實效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師原因,也有學生原因。除此以外,學校的硬件條件和對待地理中考的態度,也是導致差異的重要因素。
1.城鄉間地理教師專業素養的差異。鄉鎮初中大多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地理學科常年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職。一些教學能力比較強的地理專業教師往往又會被調至中考中所占分值比較大的學科。
城市初中的地理教師基本都是地理專業畢業的教師,學校在招聘教師時,不僅看重教師的學歷、畢業的院校,也更看重教師的能力及專業素養,因而對教師的考核更加嚴格。城市學校還會給教師更多的培訓機會,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2.城鄉間學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興趣的差異。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強,知識的覆蓋面廣,所涉及的學科內容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城市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渠道獲取地理知識,如外出游學、網絡、書刊等。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在未進入初中階段,就已具備了很豐厚的初中地理知識,并且主動積累地理知識的能力也相對較高。鄉鎮的學生因為獲取地理信息的渠道相對較少、從小家庭教育的氛圍不濃(多為留守兒童)等原因,地理知識相對缺乏,地理技能也較薄弱。雖然一開始對地理也有興趣,但起點較低。鄉鎮的教師因為工作量大而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填鴨式的教學往往使學生喪失了地理學習的興趣。
3.城鄉間學校對待地理中考的態度的差異。鄉鎮學校對地理中考的重視程度并不遜于城市學校,然而這種重視往往只體現在中考前夕,也就是初二階段,尤其是初二的下學期。大多鄉鎮學校認為中考試卷中初二地理的內容所占的比重大,因而對初一地理不夠重視。城市學校雖然也將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放在初二,但對初一地理的教學卻并不含糊。地理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學生興趣的保持、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及地理思維的培養。
二、有實效的地理中考復習的衡量標準
所謂“實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地理思維是否有發展,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是否有提升。因此地理中考復習有沒有實效,并不在于教師在復習課中究竟復習了多少的內容,而在于學生有沒有真正通過復習課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及復習的方法。有些學生地理學習非常被動,盡管上了一段時間的地理課,可是卻什么也沒有學到,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有些學生學習地理學得很吃力很辛苦,雖然將地理知識都死記硬背了下來,卻完全不會用這些來解決地理問題,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地理思維的發展、地理能力的提升是教學有沒有實效的唯一衡量指標。
三、提高鄉鎮初中地理中考復習實效的策略
1.重視讀圖習慣的養成。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務必要培養學生主動使用地圖的習慣。首先讓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如面對一幅地圖,引導學生讀圖名再看圖例,后看內容。其次讓學生學會一圖多思、多圖并用。如面對區域地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收集信息——“是什么地區”、“該地區在哪里”、“自然環境怎么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自然特征”等。再次讓學生掌握圖文間的變換。如根據某區域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描述區域的氣候特點。
2.關愛后進生,推動學生的整體進步。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向心理咨詢師一樣“積極關注”后進生,對學生出現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植入自信,更有利于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由“老師要我學”轉變成“我自己要學”。教師在轉化后進生時,要注意運用班集體的力量,發揮“同化”的功能,使后進生不得不約束自己,以適應班集體的良好氛圍。如在地理中考的復習階段,我們可以給每個后進生配一個小老師,讓學生形成一對一輔導的模式。
3.研究中考的命題原則,了解中考的最新動向。作為考查科目的地理學科學業水平測試,考查的內容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為根本,以《南京市中考指導書》依據。從近年的地理中考命題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1)強調基礎 ,正所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2)注重能力,包括讀圖能力、區域對比分析能力、綜合歸納能力、語言表述能力等的考查。(3)關注熱點,如汶川地震、釣魚島等熱點問題。(4)貼近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5)關愛自然,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的價值取向。
當今的教育一直都在提倡培養綜合素質的人才,因而要素質教育而不要應試教育。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我們一直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間徘徊。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想把教育拉向素質一邊,但過不了多久,又倒向了應試的一側。我們暫且不去議論是素質教育更適合當今的社會還是應試教育適合目前的中國,與其責怪“高考這根指揮棒”,不如從提高地理中考復習的實效入手,減輕師生負擔,推進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羅仕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緊迫性和途徑[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5):134-138.
[2]孟慶軍.談批判性認知與建構主義教育思想[J].電化教育研究,2002(9):25-26.
[3]蒲以安,馮汶浩.淺談如何做好后進生轉化[N].中國教育報,2006,1,18(4).
[4]陳治彬.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分析[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山西出版集團,2010(14).
[5]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