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訓龍
摘 要 語用預設特征的策略性使用有助于英語篇章寫作實現語言表達上的客觀性、豐富性和有效性,以及英語寫作語篇主旨及其謀篇布局上的表達準確性,規范英語寫作中語言及語篇信息的有序組織,增強英語寫作語篇主旨的連貫銜接與整體表現力。
關鍵詞 語用預設 語篇 策略 命題信息
中圖分類號:H319.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21
On the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English Writing
SUN Xunlong
(Chengdu Institut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The strategic us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features help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ity, rich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in English writing, as well as the accuracy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and its layout in English writing, standardize the orderly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and discourse information in English writing, and enhance the coherence, cohesion and overall expressiveness of the theme in English writing.
Keyword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discourse; strategy; propositional information
0 引語
Frege (1892) 對日常語言中指稱現象的研究引領了語言學者對預設現象在語言學領域的探討的先河,其他學者諸如Strawson (1950),Karttunen(1973),Levinson(1983),何自然(1988\1997\2002),Wilson (1975),Stalnaker (1991),Grundy (1995),朱永生、苗興偉(2000)等則嘗試從不同角度對預設的語用屬性和特征進行了別開生面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如Fillmore (1971)認為語用預設是施行一個言語行為所需要滿足的恰當條件或是使一句話具有必要的社會合適性所必須滿足的條件;Stalnaker則將語用預設看作是交際雙方所共有的知識,或者背景知識。其他學者則對語用預設的適切性、共知性、可取消性、投射性(列文森, 1983;何兆熊, 1999)單向性、主觀性和隱蔽性(陳新仁, 1998b)等特征進行了語用學意義上的理論研究。這些理論研究讓我們對語用預設這一語言現象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和認知,同時也為語用預設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前提。實際上,語用預設作為共知或背景(人為主觀)信息為說話人或寫作者進行策略性地傳遞命題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不僅存在于言語的詞匯和語句層面,也同樣表現在語篇層面上,即語用預設命題的使用有助于語篇的有效組織與連貫。基于此,很多學者嘗試從語言(英語)有效輸入的角度探索預設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徐宏琳(2005)、胡春華(2005)、曹軍(2005)、韋忠生(2007)等分別從英語聽力、閱讀、寫作與翻譯的視角論證了語用預設在各自語言教學領域中的運用,拓展了語用預設與外語教學的新的研究方向,頗有借鑒意義。本文擬從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在英語寫作中的策略性應用展開討論,以論證其在英語語篇寫作中獨特的作用。
1 語用預設語篇功能及其策略
語用預設作為交際者共享的背景知識,具有互動動態性,即交際者合作實現假設共知—驗證共知—修正共知—共享共知。在實際話語(utterance)交際層面上,交際者之間會使用蘊涵預設命題信息的語匯以話輪的形式互動,實時完成信息的假設推理與共建共享,推動話輪層層遞進,最終完成特定的交際目的。書面語(written)如寫作層面上,語用預設的主要功能則主要體現為語篇整體的有效組織與連貫。研究發現,書面語篇的構建與理解同樣也具有動態性特征,即存在寫作者與閱讀者之間命題信息的互動共建過程。我們知道,語篇整體上的信息鋪陳是否銜接自然連貫清晰是檢驗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而預設則是語篇實現隱性連貫的主要手段。在寫作語篇的構建上,我們會通過多個句子或段落的這樣的局部連貫,進而在語篇結構上促成整體連貫的呼應與統一。連貫的實現大多依賴語法語匯這樣的銜接手段,這些手段在語篇中的具體運用實際上就是語用預設的具體表現。寫作語言以句子復合體(韓禮德稱之為小句)為基本的謀篇布局單位,句子中的詞匯以及句法會確定潛在預設命題信息,而實際預設信息的生成與產出需要語境(語言語境與非語言語境)的參與,或者說是在特定語境之下由交際者(寫作人與閱讀人)的共同協商來完成。例如,寫作中交際者會以斷言的形式來陳述命題信息,而諸如此類的斷言信息的表達多依賴具體的斷言類語匯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斷言命題都包含著寫作者的潛在預設,并在雙方不斷擴大共知語境的過程中由潛在預設轉變為實際預設,從而在語篇的整體統一性上發揮其銜接的連貫作用。
預設的語用屬性決定了預設的語境依賴性和可取消性,這也為交際者運用預設表達式主觀性地進行策略交際創造了條件。我們知道,書面交際中特殊詞匯與句法結構的使用往往觸發語用預設命題,如定指描寫詞的使用就蘊涵了寫作者主觀預設閱讀者共知所述所指,以避免行文中的對所指描寫的拖沓與繁冗,保證了語言表達的經濟性與有效性。同樣,我們常見的邏輯副詞如“however”、“though”“additionally”、“therefore”等語匯的使用,一方面蘊涵了語義上小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也預設了下文內容與前文必須在某種邏輯關系上保持一致,從而在大的意群上如段落或篇章等方面實現語篇連貫這樣的語用蘊涵。這種語用預設策略的實施發源于寫作者,決斷于閱讀者。兩者之間的語境互動共建結果也成為閱讀者評判寫作者寫作水平優劣的先決條件之一。當然,閱讀者與寫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這種交際信息的互動與共建也是影響客觀評價寫作質量的潛在因素。總之,以寫作者主導的語篇信息布局為出發點,其語境選詞或句型結構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即是語用策略的實施行為,目的在于引導閱讀者共建語篇信息,完成寫作者陳述事實、樹立觀點、說服于人等書面語交際目標。因此語用預設的隱性存在及寫作者主觀預設的策略實施是語篇連貫統一構建的前提條件,保證了語篇信息命題集合在語言交際目的上的效度與信度。
2 語用預設策略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討論
卡圖南在《預設現象》中列舉了31種預設觸發語,揭示出這些詞語在語句中的預設命題。我們常見的語用預設觸發語主要包括定指描寫、敘實動詞、表示重復的詞、含義動詞、狀態變化的詞、判斷動詞、分裂句、狀語從句、比較和對比句、非限制性關系從句、違反實際的條件句、疑問句等。這里我們從語用預設觸發語的詞匯和句法結構兩方面入手,粗略探討下語用預設策略在英語語篇寫作中的具體實施及其作用。
2.1 詞匯結構的語用預設策略
前文提到,寫作者使用定指描寫預設與閱讀者的共知保證了行文的簡潔有效。實際上英語中的代詞如“one, he\she, we, it”等,不定代詞如“someone, something, anyone”等詞語的使用在語義上體現為非定指所指,在語用上則屬于寫作者敘述事實或傳達觀點時凸顯客觀性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的有效實際上使用避免了英語寫作中過度使用第二人稱“you”這樣的有指向讀者嫌疑的主觀性表達,在傳達非禮貌性觀點時也降低了與閱讀者之間書面交際中的人際沖突。其他敘實動詞如“regret”,含義動詞如“forget”和狀態變化動詞如“stop”同樣在具體語境中寫作者主觀預設了已發生的某些事實與現象,明確表達出寫作者對所述事實的態度與傾向,指引閱讀者通過具體語境來共享共建共知命題信息。表重復的動詞如“again, too”的具體使用則預設了同樣或類似的事件為已知事實,同時在邏輯上也通過省略起到了潛在語義上的銜接連貫作用??傮w來說,特殊詞匯在寫作語篇語境中的使用預設了隱含信息,具有主觀性和不確定性,是交際者遵循語言經濟性的直覺反映,也是語篇架構中實現小句間銜接自然連貫的重要語言手段。
2.2 句法結構的語用預設策略
句法結構的豐富性是高質量語篇寫作的標準之一。作為策略手段,寫作者為實現特定書面交際目的會使用不同的句型架構。常見的句型結構如“before”引導的時間從句預設了從句命題所述的事實性,屬于背景共知信息;分裂句在結構上無論是肯定形式還是否定形式則都預設了所述事件判斷事實的存在,屬于寫作者或假設或敘實的主觀預設策略的實施行為。同樣,比較與對比句使用比較級來預設語句命題隱含的敘述事實,在語義蘊涵上邏輯性地推動行文命題信息的鋪陳發展,是語篇連貫的隱性手段;非限制性關系從句的使用同樣存在類似的語用預設策略。另外,寫作者使用疑問句形式如是非問句,選擇問句以及特殊問句預設所述命題所指對象的真實性存在,假設與閱讀者共知,然后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語境與閱讀者完成共知過程的共建共享,將潛在預設命題內容轉變為真實預設命題內容,實現語篇寫作表達的邏輯性與嚴謹性。因此,句法結構的隱含的預設信息是語義上的語言事實,寫作者對句法結構的選擇是主觀性實施語用預設策略的嘗試,是隱含邏輯手段如銜接和連貫的語篇功能的隱現。寫作者與閱讀者在語篇語言命題信息的產出與理解方面需要具體語境的互動參與,這也決定了語用預設策略在寫作語言的實施過程中,由于交際雙方語境空白以及語境共建失誤而存在潛在的交際失敗,從而影響閱讀者對寫作者語篇命題信息的理解與評判。
3 結語
語用預設的策略性使用是英語寫作中實現語篇功能如連貫和銜接的重要手段,預設性詞匯或句法結構的存在為寫作者實施具體的寫作策略提供了更多選擇,成為其駕馭英語語言完成特定書面交際的重要工具。同時,由于語境的動態性特點,語用預設命題內容的共知與共享需要寫作者與閱讀者的共同參與,以完成事實認知或觀點闡述等方面的有效交際。
參考文獻
[1] 曹軍.預設理論與英語寫作教學[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2] 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1999.
[4] 胡春華.語用預設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5(1).
[5] 索振羽,編著.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 徐宏琳.語用預設與聽力理解[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8.
[7] 韋忠生.語用預設在翻譯中的應用[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7(3).
[8] 朱永生,苗興偉.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J].外國語,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