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司僵局是在公司存續期間,股東、董事之間矛盾激化而處于僵持狀況,公司決策機制和管理機制徹底癱瘓,股東大會(股東會)或董事會因對方的拒絕參與而無法有效召集,或即使能夠舉行會議也無法通過任何議案,使公司陷入無法正常運轉。公司僵局導致公司經營停滯,利益受損,最終損害股東自身利益。
【關鍵詞】 章程 公司僵局 機制
一、案情介紹
(一)融資方案長期難以通過
S公司由5家法人股東合資設立,受多重因素影響,自公司設立以來,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帶來很大的財務費用,償債壓力持續加大,高負債經營的局面長期難以解決。作為受托管理的一方股東J公司積極協調債務延期,爭取銀行支持,引進戰略投資人,制定多個降低財務杠桿、緩解資金壓力的融資方案,多次提交S公司董事會、股東會審議,均不能通過,錯過了融資的最佳時機,導致S公司經營困難,惡性循環,資產負債率高達90%以上,病入膏肓。由于股東之間長期難以達成共識,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導致S公司工程投入不足、營運資本緊張,又影響到S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導致雪上加霜。
(二)經營計劃反復修改難以達成共識
J公司作為受托管理的一方股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S公司脫困發展,制定了詳細的經營計劃,然而在董事會、股東會討論過程中,并不能取得其他股東的支持,股東之間相互責備,多次發生激烈爭執,在各方股東的要求下,反復對經營計劃的非實質性問題進行修改,耗費了經營管理層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二、法律分析
(一)有限責任公司人合基礎不存在
有限責任公司是各方股東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的,由于其“先天的閉鎖性”(即股權不能在公開市場流通),“人合”的屬性多于“資合”的屬性,所以一旦股東之間信任的基礎缺失,又不能在公開的市場轉讓股權來重新組合相互信任的股東關系,導致經常出現公司治理的董事會僵局和股東會僵局。S公司各方股東及其派出的董事,由于缺乏相互信任的基礎,相互指責,相互推諉,雙方在合作的理念、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等并不能形成協同效應,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也是導致本次僵局發生的根源。
(二)公司治理準則設計不科學
公司章程是公司自治的行為準則。科學的公司章程在預防公司發生僵局時,本應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S公司章程規定:對于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方案、公司的利潤分配和彌補虧損方案、對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做出決議、對公司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做出決議、對發行公司債券做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內容必須經全體股東一致通過。對于審議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做出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大量的100%條款,經常導致S公司董事會、股東會無法召開,很多重要事項長期議而不決,很多很好的融資方案、經營計劃不能通過,錯過了寶貴的時機。正是由于公司章程設計的不科學、不合理,直接導致了公司治理僵局的發生。
(三)股權分散沒有單獨控制權
S公司股權結構為: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貴州首鋼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35%,貴州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0%,貴州黔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0%,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持股10%。由于大股東股權比例較低,任何一方股東都沒有單獨控制權,大股東的意志和經營戰略難以實現,大股東經營計劃難以與之協同。另一方面由于股東之間對于S公司的經營計劃、融資計劃等長期難以達成共識,管理層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協調各方股東的意志,在缺乏任一股東的支持下,管理層的工作都很難推動。
三、對策建議
在設立有限公司時,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是要與合作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基礎,需要了解對方的合作理念、經營戰略、企業文化。二是大股東一定要有單獨控制權,確保經營戰略、經營計劃相互協同。三是公司章程設計要科學合理,謹慎使用100%表決條款,既要防止大股東侵占公司利益,又要警惕小股東濫用股東權利,導致公司治理僵局。
【參考文獻】
[1] 企業與公司法縱論[M].法律出版社,趙旭東著,2003
[2] 公司法與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協調[J]. 沈顯武.科技展望. 2016(23)
[3] 論公司法強制性規范與公司章程自由[J]. 董慧凝.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7(06)
作者簡介:張徑(1987-)女,仡佬族,貴州,律師、經濟師,碩士研究生,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