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利用略讀課文的教學實現讓學生學習、吸收,甚至融合諸作者的寫作方法于自己的習作練筆中的目的?以《蒙娜麗莎之約》為例,可以從三個步驟進行——精篩細選,定位教學點;反復揣摩,感悟精妙處,即如何引導學生讀懂、讀好、讀出作者怎么寫畫的內容,尤其是有序觀察寫人物外形和融入想象寫面部表情的寫法;拓展遷移,巧設練習點,從而實現從學到寫的目的。做好上述三步是以“語用”為背景下的略讀課文的正確實施教學方法,是學生能力的提升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用;略讀教學;教學定位;內容感悟;方法遷移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贝嗽捒梢越庾x為三點,即一是學好一篇文章最終還是為了寫好一篇文章;二是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學習、吸收,甚至融合諸作者的寫作方法于自己的習作練筆中;三是要把“寫作指導”貫穿于平時的“課文教學”之中,使寫作指導與課文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屬于小學階段的絕大多數略讀課文,都是名家名作,它們文質兼美,是指導學生讀寫結合的絕佳范例。結合執教過的《蒙娜麗莎之約》一文,談如何在語言運用這個背景下實施略讀課教學。
一、?精篩細選,定位教學點
“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從葉圣陶老先生說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發現,精讀教學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而略讀課文則是實踐這閱讀方法的最好實驗地了。作為精讀課文的有效學習延伸,略讀課文的任務應當是將精讀課文當中學習到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恰當的運用。為什么一定要精篩細選,定位略讀課文的教學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種課型只安排一個短短四十分鐘的課時,它的教學時間決定抓住一點,課程得有一定的目標。略讀課的教學點定位的依據可以是: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鏈接,它是學生的學習本課任務的重要提示,更是教師的教學選擇點的根據。二,根據文本獨有的特征進行教學點的選擇,這是教師課前必須完成的重要功課,而這一點也只能依據教師的水平而定,所以較前者要難,需要課前細致、認真的研讀。不論哪種,要課有所得,收放自如,所以,這個教學點的選擇至關重大。
《蒙娜麗莎之約》做為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最后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承擔的任務主要是在全冊課文,尤其是精讀課文教學所學到的方法之后,以此文為實踐,做綜合性的練習。因此,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除了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蒙娜麗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之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完成口語交際和習作要求,讓學生學會感受藝術的魅力,最終能夠寫好自己身邊熟悉的藝術。
《蒙娜麗莎之約》行文獨具特色,表達深具魅力,無論是文章的開頭,還是對畫作描寫的角度、運用的方法等都值得學習,可以訓練的內容有很多,是一篇很好的介紹藝術品的課例。正因如此,作為略讀課文,如果做到面面俱到,有什么教什么,什么都練,必將“蜻蜓點水”,到頭來反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我們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更要抓住要點,忽略枝節。在教學《蒙娜麗莎之約》時,本人針對班上學生平時寫觀察類作文寫作無序,表達不具體、不生動之現象,著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有序觀察,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描寫畫面的寫作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對文章中介紹蒙娜麗莎肖像描寫內容的深入地感悟式的學習,遷移寫法進行課堂小練筆訓練。做到這一點,既能充分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又習得如何介紹一幅畫,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一舉兩得,真正落實了本節略讀課教學的任務。
二、?反復揣摩,感悟精妙處
因為有了前期的精篩細選,做好了教學點的準確定位,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本節課的教學就以感受作者如何欣賞畫面并完美化為文字,表現出藝術的獨特魅力來為教學的切入點,進而進行了如何有序觀察,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深入指導與訓練。此為本課的教學點,也是需要感悟的精妙處。學生的任務是從作者的描寫中感受這幅畫的魅力,明白畫家達·芬奇美妙的畫作除了眼觀欣賞,還可以閱讀欣賞,藝術欣賞活動可以把看到的加上自己感受及其想象到的,再加上自己的精彩評論,將之完美地詮釋出來。
(一)?學習如何讀好一幅畫
如何讀好一幅畫是學習本文的基礎步驟,方法有:圖文對照讀,先看畫,想想自己會怎么介紹畫,再讀讀文字,看看作者如何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的畫像。通過教師的引導,再進一步地把文字當中的蒙娜麗莎夢幻般的神秘莫測微笑以及動人的神韻和嫵媚感受出來。而這一切的感受皆不能離開教師的引導,即要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坐姿、雙手和背景等的具體描寫中體會畫作主人公以及名畫本身的魅力。
(二)?明了如何介紹一幅畫
通過引導讓學生發現:不管是這幅畫的尺寸大小還是人物外形,也不管是其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還是人物的身姿、雙手及背景,這三者雖是按順序進行介紹,但都是作者看到的,而第六自然段除了看還有作者的想象,正因為這樣的描寫,這部分才是作者寫得最詳細的文字,是重要筆墨的涉及。
(三)?探究如何寫好一幅畫
1.?有序觀察寫人物外形
“蒙娜麗莎就像真人一樣慢慢走近你……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笔恰睹赡塞惿s》第5自然段描寫肖像畫主體內容的語句,這是進行有序觀察人物外形描寫的重要語段,讓學生把握內容之后,再引導學生發現:做為全文的重要段落,作者在描寫人物外形時,抓住了什么,按照怎么的順序進行描寫?學生自然發現從臉色到頭發到眼神到嘴唇到頸項的描寫內容及順序。作為比較學習的內容,再出示第7自然段的描寫,學生會發現看似相同內容的描寫及手法,卻因為觀察的視角的不一致,產生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它介紹人物的身姿、雙手及背景,是由整體到局部介紹,而觀察順序也不一樣:是從遠到近觀察的。借此告訴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介紹時要先整體再局部。這樣學生就能明白有序的介紹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融入想象寫面部表情
在此基礎上,聚焦第6自然段,出示句子:
在那極富個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靜、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引導學生發現:作者不僅寫出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豐富想象。然后告訴學生蒙娜麗莎這幅畫最出彩的就是她的微笑了,所以作者在文中也描寫得最詳細生動。接著補充關于蒙娜麗莎神秘微笑的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次欣賞畫像,發揮想象,“你能從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暢所欲言:“那微笑,有時覺得好像在鼓勵我要自信”“那微笑,有時覺得好像在批評我”……
最后小結:想象能讓平面變得立體,使靜止變得鮮活起來,這樣的描寫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名畫的魅力,還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學們今后也能在寫作時加以運用。
三、?拓展遷移,巧設練習點
“光說不練假把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即完全依靠一周的兩節作文課是不可取的,利用閱讀課教學實踐,充分挖掘課文中可供練筆的訓練點,適當地安排小練筆,才是教學略讀課文的動因。因為這種隨著課文教學而產生的短時間、小范圍、段落式的訓練,因為動筆時間短,教師能夠及時做好適當的評價,讓大多數的學生在動筆之后馬上就能感受到練習獲得感的快樂。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習作興趣,又減緩了教師作文教學的坡度。在安排小練筆時可側重放在略讀課上進行,每一單元都有安排略讀課文,可以把它當作練兵場,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整合,進行練筆訓練。所以在學生掌握介紹一幅畫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寫一寫《魯迅畫像》,適當的做法是,可以先讓學生按順序觀察畫像,先指導觀察畫像的幾種有序方法——如,可以是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法,看畫像的最印象,再到局部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濃濃的眉毛,還有那個標志性的一字胡……再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這一點最難,難在學生很難捕捉自己內心的想法,以及不知道怎么樣把這種轉瞬即逝的感覺表達出來。這個時間,教師還是帶領學生回到文本,重讀《蒙娜麗莎之約》一文的經典描寫,通過對比畫像內容的不同,產生感受的不同,形成文字的不同,完成這個部分的創作。做到這一點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學以致用。不僅表達有順序,融入了想象后內容也生動具體了,魯迅先生的形象從紙上走到了孩子們的心中,最后變成了文字流出筆尖。總之,要充分發揮略讀課文的實踐作用,從閱讀技能的鞏固運用著眼,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自主的言語實踐中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達到有機延伸精讀課文之效果。
《蒙娜麗莎之約》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本單元還有《伯牙絕弦》《月光曲》《我的舞臺》,單元導讀也明確要求學習本組課文不僅要感受藝術的魅力還要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而《蒙娜麗莎之約》這篇略讀課文的作者以他高超的寫法再現了蒙娜麗莎的肖像畫,尤其是她那神秘的面部表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這篇課文進行語用教學是指導學生進行習作的很好范例。在略讀教學中,我們做到了從精讀課文的細節理解轉向線索引領;從精讀課文的語言積累轉向語言運用;從課內閱讀引向課外閱讀。這樣,我們就為學生架起了一座通往閱讀人生的橋梁,我們的功夫則不是一半,而是事半功倍。
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把略讀教學定位在指導寫作這個層面,讓學生在研讀文本的同時,既品味了文本的語言,悟出了作者組織語言的用意,又學習到了文本所運用的寫作技巧,進而練筆鞏固,就能為提高學習水平打下奠基性的工程,習作之難,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嗎?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仁增.課文細讀:指向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施茂枝.課例中的兒童本位理念:“有機教育”思想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劉仁增.我的語用教學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方明,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池園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