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音樂欣賞課是整個初中階段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的欣賞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同時可以在參與過程中了解和體會到世界上各種不同的音樂形式。從學生音樂欣賞層面來說,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音樂審美意識的提升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立足農村初中音樂教學實踐,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簡要闡述了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旨在風險教學經驗,促進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與發展,農村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形勢與內容也在與時俱進地發生著改變與革新,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在這種不斷完善和提高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完善和革新傳統音樂教學形式,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優化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當前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已經加強對廣大農村學?;A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但是各個地區音樂課堂的硬件設施仍然存在很多的差距,這是直接制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廣大教師仍然忽視音樂課程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減少音樂課程數量,即使能夠按照相關教育部門要求設置音樂欣賞課程,但是教師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選擇欣賞曲目,更多的是按照課本照搬,這樣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整體教學質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傳統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意義比較含蓄和抽象,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再加上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傳播,當前的初中學生對于流行音樂更加感興趣。
三、?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使得廣大教師將整個教學的重點放在傳授學生解題技巧上,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成為整個教學的主體,站在講臺上“填鴨式”的講解,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根據無法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生的意識和能力,只會復述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對于教師過于依賴,一旦升入高中必定無法自主學習。因此,廣大初中教師首先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真正參與到整個音樂課堂教學中去,同時音樂教師必須放下身段,走到學生中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打破傳統的“填鴨式、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積極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例如情境教學、互生式課堂以及引導式教學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使其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音樂,逐步提升整個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環境是對改變人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雖然不是核心但是必須重視。不同于小學生,初中的學生生理和心理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其更加渴望民主、平等以及尊重。只有在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的氛圍里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不僅僅是學生,教師同樣也是,只有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升。相較于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音樂沒有考試的壓力,這樣的先天條件得到廣大音樂教師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走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與其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經過長期的溝通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接受音樂教師傳授的知識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利用下課的時間與學生聊天、談心、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課上十分鐘與其一起觀看學生喜歡的音樂類節目。同時,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堅持賞識教育,深度挖掘出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將其放大。教師也可以多舉辦一些活動,例如歌唱比賽,音樂知識比拼等等,轉換一種課堂形式。在對學生進行點評時,要以鼓勵、表揚為主,“你的聲音很好聽,唱的歌讓人難忘”;對于學生音樂鑒賞中存在的問題要委婉地指出,“老師覺得你的見解非常獨特,如果能夠再深度理解一下就更好了?!边@樣積極的鼓勵方式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喜歡老師,從而使得更多的學生有勇氣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
(三)?堅持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初中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尤其是對音樂更加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廣大初中學生心理對體育課和音樂、美術課都多一份期待。但是單一的教學模式則是扼殺學生興趣的關鍵。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相結合,根據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興趣特點,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對選擇的音樂曲目形式有所調整,適當增加一些流行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播放同一首音樂讓其欣賞,教師提出相關問題,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探討,使得學生在整個探討過程中挖掘出作者的創造的感受,只有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更好地理解。同時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曲目,以及不同的引導方式,從而保障整體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四)?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體會音樂意境
作者在進行音樂創作時都是將自身的情感融入進去,因此如果學生無法體會到音樂所帶來的意境,這樣根本無法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進行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學生觀看作者的生平簡歷,以及創作這一首音樂時的背景,然后再根據曲子的旋律和節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整個曲子所含的感情有所體會。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抗戰時的片段,讓學生知道當時的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的時刻。這也是聶耳短暫一生中最后的作品。然后教師再去播放這首國歌,讓學生充分感受《義勇軍進行曲》變現中華民族的剛強性格、顯示祖國尊嚴、充滿同仇敵愾、團結御敵的精神。
四、?總結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深化以及新課程標準實施,使得音樂欣賞課程在初中課程設置和教學設計當中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是廣大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直接影響整個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音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特點以及興趣,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同時尊重和堅持學生的地位,創新教學模式,深入到學生中去,拉近師生關系,為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欣賞課程的積極性,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沈丹.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5(11):190.
[2]劉必良.對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的思考[C]∥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
[3]韓靜.初中音樂欣賞課型互動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6(29).
作者簡介:
盧杏莉,中學一級教師,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坎市鎮坎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