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司法體制改革基本完成,檢察院原來所轄的反貪局、反瀆局被新成立的監察委吸收。至此,公訴部門和民行檢察部門成為檢察院的關鍵部門,檢察院的公訴職能變得越發的突出,檢察院對民事訴訟領域的參與也會不斷深入。這在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得到了很好地體現,檢察院可以對民事訴訟的全過程,甚至是最后的執行程序,都能產生不小的影響。但是當前的規定存在條文少,但涉及面廣的問題,因此,充實并完善相關法律規定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 民事公益訴訟 抗訴 檢察建議
一、現行《民事訴訟法》中檢察院參與民事訴訟的范圍
(一)民事公益訴訟
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指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就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關于檢察院參與公益訴訟的規定被設置在了該條第二款,即檢察院針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具有支持起訴和自主起訴的職能,其中的自主起訴需要有“沒有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這樣的前提條件。
(二)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
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指出,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其中,“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應當包括一審程序、二審程序、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該條款可謂是極大的擴充了檢察院參與民事訴訟的范圍。
(三)執行程序
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也就是說,檢察院除了可以監督民事訴訟審判結果、民事訴訟審判程序的全過程,還可以監督審判之后的民事執行活動。這使得檢察院的民事監督更具全面性。這也與老大難的“執行難”問題相切合。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檢察院對民事公益訴訟的參與程度較小
檢察院參與民事公益訴訟是為了彌補公益訴訟當事人雙方實力不均衡的現狀,畢竟民事公益訴訟針對的是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這些跟每個人息息相關但又不起到直接關聯的利益,很難形成真正的對抗。現行《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公益訴訟的范圍只包括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兩個方面,與數量龐大的公共利益相比,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權益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算是在最高人民檢察院2015年發布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中,也只規定了污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這兩個試點范圍??梢?,當下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存在過窄的問題,這并不利于對公共利益、社會利益的全面保護。
(二)相關規定較為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檢察建議與抗訴是兩種不同的檢察院參與民事訴訟的方式,所以理應有不同的適用條件,或者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情形。但無論是現行《民事訴訟法》還是相關司法解釋,都沒有區分二者的適用范圍或者適用場合。這使得司法實踐中對二者的使用較為混亂,不利于司法實踐的展開。其次,《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也就是對當事人申請再審做出了期限上的規定。但是,當事人向檢察院申請抗訴和檢察院依職權提起抗訴的期限就并沒有具體規定,是同樣的六個月,還是有錯必糾的無限期現呢?這并不清楚。
(三)一般檢察建議缺乏剛性
前文提到,檢察建議可以分為再審檢察建議和一般檢察建議。檢察建議是一種較為柔和的民事檢察監督手段,檢察建議的提出并不必然引發相應的法律后果,但兩種不同的檢察建議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的。其中再審檢察建議雖然不必然引發再審,但是必然產生檢察院與法院的交互。2014年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四百一十三條指出,“……經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民訴法解釋》第四百一十五條指出,“人民檢察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對有明顯錯誤的再審判決、裁定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p>
三、關于完善我國檢察院參與民事訴訟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檢察院對民事公益訴訟的參與
當前我國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主要有環境保護協會和消費者協會等,檢察院作為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有一定的前置條件,即“沒有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在檢察院還掌握反貪局和反瀆局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檢察院權力過大,涉及領域過廣,可以予以一定的限制。但隨著監察委的成立,反貪局、反瀆局被監察委吸收,檢察院的公訴職能變得尤為突出,建立一個專攻公訴的專業團隊,成為了檢察院機構改革必須完成的任務。因此,讓檢察院成為真正的公益訴訟主體,可以直接參與純公共利益的案件的公訴,有利于真正發揮民行檢察部門的作用。加之,當前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像環境保護協會、消費者保護協會這樣的社會團體的發展很是不足,無論是人才配置還是活動資金,都存在捉襟見肘的問題。
(二)細化相關規定
細化相關規定是指通過司法解釋或者指導意見的方式,將抽象的規定具體化,已實現法律條款的可操作性。畢竟,當下呈現的現狀是檢察院參與民事訴訟的相關法律規定少,而規定的內容卻涉及范圍廣。因此,加強立法工作,細化相關規定,是當下十分緊迫的任務。比如:設置當事人向檢察院申請抗訴及檢察院依職權提起抗訴的期限、區分抗訴和檢察建議的適用范圍、細化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范圍和方式等。
【參考文獻】
[1] 印仕柏.民事訴訟中檢察權配置研究[D].湘潭大學,2010.
[2] 王學成.民事檢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
[3] 李強.民事訴訟中檢察機關調查核實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吳莎,性別:女,民族:漢,籍貫:衡陽衡南,學歷:碩士,單位:湘潭大學 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