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的投資行業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正確處理其與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不言而喻,本文擬就其運營過程中主要的法律事務關系做梳理。
【關鍵詞】 基金 GP LP等
我國的投資行業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可以看近20年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公司和上市公司背后不乏知名的投資機構,像基石、松禾和高領資本等,他們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讓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正確處理其與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不言而喻。但是近幾年由于外部監管環境的不斷加強和市場的不斷洗牌,基金管理機構逐漸關注起各方法律事務關系,包含內外部和監管層面的。本文擬就其運營過程中主要的法律事務關系做梳理。
一、主要法律事務關系
基金按照投資階段主要分為VC(venture capital)、PE(private capital)、Pre-IPO(Pre-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和并購基金等,每個基金管理機構都有其特定的偏好,但是市場今年由于出現大量的價格倒掛,倒逼基金管理機構投資更早期的項目,這對基金管理機構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針對基金管理機構在運營基金過程中需要處理的主要法律事務關系做系統的描述。
(一)募資環節主要法律關系
基金包含募投管退環節,始于募資,那不得不談的是有限合伙人(LP)和基金管理人(GP)的關系,規范雙方的權力和義務主要依據是《合伙協議》,其制定的主要依據是《合伙企業法》。中國目前的LP主要構成是政府引導基金、大型國企、保險資金和家族辦公室等,與國外的LP構成有很大差別,這個導致我國的LP在投資期限上面不可能跟國外的一樣,所以對流動性要求比較高。GP在募資環節用過往業績和投資邏輯說服LP,做好LP的投后服務,投后服務不只是針對企業,跟投、產業協同、反投配合招商引資等等,對LP也要講投后賦能。
事務運行中LP依據《合伙協議》委托管理人GP對基金進行管理,按照認繳的金額對基金承擔責任。《合伙協議》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了約定,基金按照《合伙協議》開展投資,目前市面上GP的管理費標準1.5%-2.5%,carry分成20%-25%,基金的運營費用全部由基金承擔。部分情況下,LP可能需要跟GP簽署《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法》約定雙發的權利和義務。
實物環節中需要重點了解以下可能出現糾紛的環節:(1)LP無法按照原計劃出資,GP可能涉及按照《合伙協議》要求違約LP承擔違約責任;(2)引入新的LP,現實中在基金封閉之前,GP一般會引入新的LP做大基金規模,以賺取更多的管理費和carry;(3)分配環節,由于部分項目無法按照原計劃順利實現退出,引發LP流動性問題,近年來市場上LP與GP的官司和仲裁不斷,反應了GP和LP在一定程度上的利益難以協調。第一種情況,GP首先會要求違約LP按照約定完成出資,如果違約LP無法正常出資,會根據《合伙協議》約定的違約處理情形對違約LP進行處理,一般是扣留擬分配的收益或者在已經出資的部分中進行扣減;第二種情況,GP會要求原LP同意新LP的加入,但是涉及到原項目的收益分配,一般謹慎的LP會建議先減資,再增資;但是實物中,一般采取出賣基金份額的方式處理,所以部分謹慎LP可能會投反對票,這個需要GP與LP加強溝通。第三只情況,市面上經常由于基金進入回收期后,所投項目無法按照正常的預期退出,導致LP遲遲收不回成本,更別談收益了,但是由于股權投資的年限本身比較久,所以管理費GP已經賺取了,可能達到基金規模的15%-20%左右,嚴重影響LP的收益。
早期評價GP的管理能力,很多LP使用IRR(內含報酬率)指標,結果經過這么多年的,很多LP偏向使用DPI指標去衡量。由于目前市面上GP設立的基金越來越同質化,未來隨著LP日益專業化,有限合伙人(LP)在選擇基金管理人(GP)的時候主要關注以下兩點:1、過往投資業績;2、核心管理團隊。
(二)投資過程中的主要法律關系
投資是基金管理機構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產生收益的主要來源。基金管理機構開展投資工作,
(1)與被投公司的法律關系
管理機構按照《公司法》對被投企業進行投資,投資后成為被投企業的股東,通過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行使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利益。如果涉及境外投資,還需要符合商務部的相關要求。
(2)與監管機構的法律關系
被投資標的上市后,基金作為被投資公司的股東同樣受《證券法》和證監會、交易所的規則的約束,基金按照相關的條款要求進行運營。
(3)與其他股東的法律關系
基金作為財務投資人,投資后,基金大部分時候只是作為中小股東,不享有控股權,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要跟其他的股東、大股東還有管理層進行溝通。
(三)其他法律關系
(1)與基金協會的關系
目前我國的基金采取在協會備案和從業考試的方式,基金業協會采取被動管理方式對基金進行監管。如果出現爭議,適用的是行政相關的法律來進行解決。目前業內關于基金是受基金業協會還是中國創投委的監管尚有爭議,未來法律有待進一步明確兩個監管部門的權力界限,可能涉及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
(2)與證監會或者交易所等監管機構的關系
2019年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針對基金的法規,而且后期隨著被投企業上市,證監會或者交易所會重點核查股東,防止存在風險,一般合伙企業需要穿透做檢查,而且監管的措施比較嚴厲。
與各地金融辦的關系
第三方財富機構紛紛暴雷,陷入兌付危機,大批中產階層數以百萬的資金打了水漂,P2P和部分股權機構的不規范運作,導致市場出現很多風險,所以各地在GP或者基金注冊的環節加入了金融辦的前置審批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上把控風險。依據《行政訴訟法》處理雙方的關系,如果金融辦在辦理前置審批時采取不作為或者拖延,管理機構可以依據《行政訴訟法》或者行政復議的方法進行處理。
二、行業未來的趨勢
我國基金行業尚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且中國國內處于產業升級換代的時期,衍生出很多投資機會,未來幾十年會是創投基金的黃金期。基金行業未來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監管更加全面,信息披露要求更高
之前由于我國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處罰措施不夠嚴厲,導致出現大量違法違規的情形。近幾年接連爆發很多問題,國家各部門第三方加強了對基金行業的監管要求和披露要求。比如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基金備案,從業人員的考試等措施。未來會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準入要求,基金的規模和合規性要求也會加強。私募機構加強治理,必須堅持守法合規經營,全面履行忠實審慎義務。可能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調整,往后期關注此類風險。
(二)行業集中度會逐漸提高
經過過去二十年的發展,私募行業涌現出大量的頭部機構,在未來行業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資金和人才會向行業前列機構集聚。隨著基金行業的逐步成熟,規模化效應的凸顯。
(三)金融科技的滲透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科技在基金公司中后臺管理的應用不可被忽視,其滲透度、智能程度、應用廣度、融合力度都在不斷加大。基金公司對此應著手研究,提前規劃,早做布局,基于外部市場咨詢以及內部客戶信息的數據挖掘和資產建模,幫助投資人進行更高效的深度研究和投資決策以及實現對客戶的精準服務等。一是金融和科技如何真正實現融合,二是風險的控制。在這兩個方面,傳統金融行業的公司和科技公司必須更加緊密的合作,新技術手段必須深入了解金融業務的細節和邏輯,必須深入的了解業務的風險,才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和顛覆。金融科技的應用離不開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各部委和相關部門可能要加大最此類相關法律制度的研究和編撰。
三、結語
過去1年,隨著政策的緊縮、經濟的波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雖然增長率和投資規模等與之前相比有一定回落,但是中國巨大的資產管理社會需求是沒有周期性的。基金行業又是資產管理領域最為重要的一環。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中國基金作為發展時間較短的新行業,在當前穩中有變的經濟運行環境下,應積極對標國內外發展優秀的公司,在發展戰略、體制機制、運作管理等各方面加強與市場化標準相接軌,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持續成長性。同時,要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將基金產品靈活設計的優勢、長期穩健的投資理念和優秀的投資業績展現出來,要強化管理基礎,維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注 釋】
GP:普通合伙人;LP:有限合伙人;
【參考文獻】
[1] 童元松;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與防范策略[J];銅陵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陳若冰.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律關系的性質研究.《消費導刊》,2008
[3] 徐靜. 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主要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及其相關關系研究.《生產力研究》,2015.12
作者簡介:李勝楠(1989-)女,漢,河南,深圳市匯通金控基金投資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本科,單位:,南開大學,研究方向:基金法律關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