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 崔萌 崔燚
關鍵詞:圖書館;閱讀;閱讀推廣活動;形勢;人物
摘 要:文章在當前我國發展的大環境下,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全民閱讀的重視出發,探討了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面臨的前景與挑戰,研究對象主要是不同時期國家領導人的個人閱讀特色以及關于閱讀推廣的法制化和相關活動。閱讀推廣活動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圖書館作為閱讀推廣的橋頭堡,在國民教育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方面承擔著不可或缺的歷史責任與義務。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2-0043-06
近年來,閱讀推廣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立法活動及一系列文化政策支持和活動的開展就是開展閱讀推廣的最好資源,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1 受到廣泛重視的閱讀推廣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倡導全民閱讀”,“全民閱讀”已連續第六次被寫入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是在2017年,政府在這三年對全民閱讀更加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推動全民閱讀”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此外,《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等中央文件多次對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1]。“十三五”時期文化重大工程中,全民閱讀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已從國家戰略高度齊抓共管、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工作。
1.1 國家領導人一貫重視閱讀
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黨的歷屆領導人不僅一以貫之地大力號召全黨大興讀書、讀史之風,而且躬行垂范、手不釋卷,踐行“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人生,并從中汲取治國理政的豐富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引領閱讀推廣,高度重視讀書學習,不但熱愛讀書,而且親自倡導讀書。2009年9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專門就黨政領導干部的讀書問題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閱讀書單,其中既包括《〈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等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也包括英國的拜倫、雪萊、蕭伯納、狄更斯,德國的歌德、席勒、海涅,美國的惠特曼、馬克·吐溫、杰克·倫敦、海明威等國外名家的著作。
1.2 習近平總書記是偉大的閱讀推廣人
從習總書記在各類場合所公開的閱讀書目中不難看出,他涉獵廣泛,博古通今,融匯中西,這些書目也折射出他的治國綱領和執政風格。
2014年2月,習總書記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采訪時曾這樣說道:“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關于讀書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出:“讀書應該有三種境界:耐得住清冷和寂寞、衣帶漸寬終不悔、眾里尋他千百度。”他強調:“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的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
1.3 “國家閱讀節”的倡議
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多年來一直從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戰略角度認識閱讀,倡導閱讀。自2003年“兩會”開始,朱永新連續16年發出呼吁建立“國家閱讀節”,提出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建立國家閱讀基金,成立國家閱讀推廣委員會,號召國家領導人帶頭做閱讀模范等關于閱讀的建議,走在我國閱讀推廣的最前列。他認為:“人類的歷史有很多的精神豐碑,要達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閱讀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徑。”“閱讀為每一個人的人生打開了一條通道,這條通道的沿途有無限美麗的風景。”“沒有閱讀就沒有個人心靈的成長,沒有人的精神的發育。”關于閱讀的意義和價值,朱永新提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朱永新認為:“閱讀意味著改變。通過閱讀能夠改變我們的一切,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的學校,改變我們的城市,改變我們的民族。”他提出的《關于建立國家閱讀節、深化全民閱讀的提案》是在2018年3月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的一個議案,該議案指出,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并對全民閱讀提出了具體看法:一是簡單隨意的活動多,深刻有效的活動少。二是淺層次短期閱讀多,有深度有系統的少。三是從閱讀的人群來看,閱讀的兒童多,成人少。朱永新在以上提案中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第一,設立“國家閱讀節”,把全民閱讀提升為國家戰略,并建議把9月28日孔子誕辰日作為我國國家閱讀節。第二,政府進一步推動各類閱讀專業的研究,推動書目研制工作,對各類專業民間機構的研究成果提供購買服務,及時推進閱讀的深化。第三,支持舉辦共讀活動,有效推進全民閱讀。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朱永新和一批委員仍圍繞“全民閱讀”“書香中國”提交提案,推動全民閱讀成為國家戰略。這些提案涉及建立“國家閱讀節”,建設“書香中國”;重視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和閱讀指導;重視大學圖書館的建設等。
2 全民閱讀立法進程
閱讀是人最基本的文化權利,閱讀的權利屬于全民。立法保障閱讀權利,是實現全民閱讀的有效途徑。
2.1 政府的重視
2014年,“全民閱讀”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并納入人大立法進程。2015年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說:“書籍和閱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用閑暇時間來閱讀是一種享受,也是擁有財富,可以說終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志。而且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這也是為什么我愿意把‘全民閱讀這幾個字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原因。”
2.2 立法的進程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5年年底,在全民閱讀立法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的背景下,深圳利用特區立法權,率先制定并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設立了深圳市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制定了閱讀推廣人制度,將全民閱讀基本公共服務所需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條例》明確規定了政府在推進全民閱讀中的責任。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時期的重要工作中,把“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倡導全民閱讀”列入其中。《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2016年12月27日印發。《規劃》在《序言》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發育、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讀書傳統,崇尚讀書、詩書繼世之風綿延數千年。”該《規劃》是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
《規劃》在“指導思想”中提出,“將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相結合,將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全面提升全民閱讀質量和水平,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其“重點任務”是舉辦重大全民閱讀活動,加強優質閱讀內容供給,推動全民閱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完善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大力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保障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的基本閱讀需求,組織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提高數字化閱讀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全民閱讀宣傳推廣。
《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于2017年5月在國務院原法制辦審議通過,對全民閱讀以立法形式予以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在2017年11月4日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并頒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該法將推動、引導和服務全民閱讀規定正式以法律形式作為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任務,表明“全民閱讀”已上升到法律層面和國家意志的高度。
2.3 未來的閱讀和閱讀工作面臨的問題
針對未來的閱讀,張青提出以讀者為中心,基于內容獲取個性化、分享交流社區化的社會化閱讀正成為閱讀的未來發展趨勢。其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從以書籍為中心的閱讀到以讀者為中心的閱讀;二是從閱讀為中心到以社交為中心;三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社會化閱讀正引領閱讀潮流;四是Flipboard,新時代出版業的殺手級應用;五是風生水起的社會化閱讀市場;六是社會化閱讀的關鍵是對關系的挖掘和梳理;七是跨平臺的分享接口成為突破口;八是社會化閱讀的未來[2]。
Flipboard不斷推陳出新,并且在商業模式上取得了新的進展。其試圖從應用實現平臺化的轉變,如與Instagram、Wired、Pictor等的合作;從免費到營利模式的多樣化初探,如從應用的展示銷售中提成,當用戶規模化后,實現流量向現金流的轉變。正如新浪微博上一個名為“社會化閱讀”的網友分享的一樣,社會化閱讀未來競爭的核心在于:①持續的創新提供絕佳的用戶體驗。②合適的營銷方式保持用戶數的前1~2名。③獨特的具有競爭力的算法。④對不斷變化的閱讀需求的深刻理解與把握。⑤平臺化的運營實力及足夠開發的生態系統打造。
社會化閱讀在顛覆閱讀的同時,也在顛覆媒體,更顛覆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國全民閱讀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公共閱讀資源亟須增加;二是重點人群的閱讀亟須得到保障;三是社會閱讀氛圍亟須加以引領;四是閱讀推廣工作亟須改進;五是長效機制建設亟須加強。
3 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支撐
3.1 《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基準》[3]的頒布
2016年4月18日,中央宣傳部、國家科技部下發了《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包括26條基準、132個基準點,基本涵蓋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學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識、具備的能力,每條基準下列出了相應的基準點,對基準進行了解釋和說明。《基準》的適用范圍為18周歲以上,具有行為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3.2 習近平主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4]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列人物、著作、學派清單,非常清晰地表明中央高度重視讀書和閱讀推廣工作。清單如下:一是中國思想家26位,包括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頤、程顥、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魯迅、毛澤東。二是西方思想家43位,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但丁、薄伽丘、達·芬奇、拉斐爾、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康帕內拉、霍布斯、洛克、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愛爾維修、潘恩、杰弗遜、漢密爾頓、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圣西門、傅立葉、歐文、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馬克思、海爾布隆納、托馬斯·皮凱蒂、列寧、克勞塞維茨、馬爾薩斯、凱恩斯、約瑟夫·熊彼特、薩繆爾森、弗里德曼、西蒙·庫茲涅茨。三是中西方著作名篇24部及作者,包括《理想國》(柏拉圖)、《政治學》(亞里士多德)、《烏托邦》(托馬斯·莫爾)、《太陽城》(康帕內拉)、《政府論》(洛克)、《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社會契約論》(盧梭)、《聯邦黨人文集》(漢密爾頓)、《法哲學原理》(黑格爾)、《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資本論》(馬克思)、《帝國主義論》(列寧)、《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海爾·布隆納)、《21世紀資本論》(托馬斯·皮凱蒂)、《戰爭論》(克勞塞維茨)、《人口原理》(馬爾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經濟發展理論》(約瑟夫·熊彼特)、《經濟學》(薩繆爾森)、《資本主義與自由》(弗里德曼)、《各國的經濟增長》(西蒙·庫茲涅茨)、《矛盾論》(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系列農村調查報告》(毛澤東)。四是中國思想流派學說15個,包括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儒家、釋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農家、雜家、兵家。五是西方思想流派學說11個,包括古典政治經濟學、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實用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后現代主義。僅從這些歷史人物、著作、學術流派就可明了讀書、閱讀推廣的重要性和廣泛性。
3.3 習近平主席在文代會、作協會上的講話[5]
2017年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指出“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要抒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實踐,抒寫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團結的中國,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
3.4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6]的頒布和實施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在2017年1月25日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該《意見》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貫穿于教育的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了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主要內容有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
我國正努力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形成新的節日習俗,豐富充實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加強研究闡釋,對傳統歷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藥等進行深入挖掘并廣泛應用,進入百姓生活。
3.5 國務院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7]
2017年7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的通知》(國辦發〔2017〕61號)。國家教材委員會由劉延東任主任,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審查國家課程設置和課程標準制定,審查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國家規劃教材。
3.6 十九大的精彩論點
2017年10月,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8]指出:“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第七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居于基礎地位,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脈,是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源頭活水。
3.7 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9]
2018年9月25日,教育部、國家語委頒布《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教語用〔2018〕3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等文化實踐活動,挖掘與詮釋中華經典文化的內涵及現實意義,引領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詩詞歌賦、親近中華經典,更加廣泛深入地領悟中華思想理念、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制訂了實施方案。其重點任務是:①實踐活動引領。②平臺基地支撐。③基礎資源保障。④合作交流傳播。其工作目標是:到2025年,使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更加熱愛中華經典,語文素養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具有較強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普遍具有高度的語言自信和文化自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率進一步提升;學校和社會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廣泛開展,成為品牌,形成長效機制;貫穿大中小幼的中華經典教育體系基本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得到進一步挖掘詮釋,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中華經典教育、誦讀、書寫、講解資源基本滿足全社會的學習需求;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國際傳播更加廣泛,全球中文學習者大幅增加,以語言通促進民心通,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用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思想理念,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建成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文化強國。
4 幾個優秀傳統文化書目的編制及有關活動
4.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
2017年5月31日,中華書局公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共233種,包括語言文學75種、思想80種、歷史60種、科技生活18種四個大類(具體書目略)。
4.2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目錄
中央黨校為各級干部編著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叢書編委會主任:何毅亭。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導讀主編:徐偉新。中央黨校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按經、史、子、集四類進行編寫,每部書均有導讀和選擇的原文。該叢書以“立意要高”“內容要精”“思想要新”“學了管用”為宗旨,目標是引導領導干部“會讀書”,進而促進其“愛讀書”。
4.3 清華大學2017年的推薦書目
清華大學2017年的推薦書目共有中國文化名著、中國文學名著、世界文化名著、世界文學名著四類,每類30種(具體書目略)。這些書目的精心編制為文化經典的傳播做好了充分準備,為各級各類圖書館開展資源建設、閱讀推廣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4.4 舉辦“智慧之光——感悟《易經》詠誦會”
2017年10月12—13日,中國文聯、北京大學在北京世紀劇院舉辦了“智慧之光——感悟《易經》詠誦會”。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被稱為“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的中國最古老經典《易經》首次被搬上了舞臺,這也是持續十年的“中華經典系列詠誦”活動推出的又一力作。
“智慧之光——感悟《易經》詠誦會”以《易經》觀察世界的基本理念和哲學思想為主線,以《易經》各種“辭”“傳”文字為基本依據,擇其精要,取其精華,采用深入淺出的朗誦、吟誦解讀和感悟歌曲演唱相結合的形式,著重介紹《易經》的一些重要思想及其認知世界的獨特方法,展現《易經》作為華夏先民智慧結晶的魅力。《易經》,通常泛指《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這臺詠誦會遵循古人探索宇宙奧秘的視覺,主體內容結構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叩問天地》,主要是圍繞對“一陰一陽之謂道”思想的感悟,介紹華夏先民對世界本質認識的一種獨特視覺,解讀陰陽互動、和諧統一所蘊含的科學精神,為人們走進《易經》、認知世界提供幫助;第二單元《探究世事》,主要是通過對“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生生之謂易”等思想的感悟和解讀,幫助人們了解古人是如何揭示世間一切事物發展運行規律的;第三單元《求索人生》,則是通過對“與時偕行”“剛健中正”等思想的感悟和解讀,幫助人們了解古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的對宇宙人生豐富體驗的智慧結晶,在提高修養、把握人生方面有所啟迪。這臺詠誦會在藝術風格上營造出一個深邃悠遠、浩渺無窮的舞臺氛圍,讓人們在觀看感悟《易經》詠誦會時,如同跟隨先人一起去探尋宇宙的奧秘,達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完美統一。
4.5 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7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務會,通過了“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第31個列入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5 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及座談會,明確了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任務和方向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
“丁瑜、薛殿璽等同志:
你們好!來信收悉。你們離退休后仍心系國圖發展和文化事業,體現了你們對“傳承文明、服務社會”初心的堅守。110年來,國家圖書館在傳承中華文明、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代代國圖人為此付出了智慧和力量。在此,我向國圖全體同志致以誠摯的問候。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希望國圖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10]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強調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于2019年9月10日出席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座談會[11]。在會上,雒樹剛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進行了傳達,并對國家圖書館丁瑜、薛殿璽、陳力等八位老專家對國圖的貢獻和情懷致以衷心感謝。他認為,總書記的回信充分肯定了國圖所發揮的歷史作用,也充分肯定了全國圖書館的性能功用,我們應該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使圖書館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全國多地文化旅游職能部門和各類圖書館館長紛紛暢談了學習體會,大家一致表示,總書記的回信讓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作為新時代的圖書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辱使命、不斷創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實現偉大夢想做貢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立新功。
雒樹剛強調,一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貫穿到公共圖書館建設、管理、服務各環節全過程。二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并重,扎實做好古籍普查登記、搶救整理、保護修復、研究利用等工作,深入發掘和闡發古籍的文化內涵,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三要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牢固樹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的理念,更好發揮公共圖書館在文獻收藏、知識傳播、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四要推進改革創新,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全面提高服務讀者、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五要推動全民閱讀,廣泛開展閱讀推廣服務。
習主席的回信對公共文化服務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明確了圖書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定位,指明了方向,對各級學校圖書館同樣是巨大的激勵,各級單位應不忘初心,埋頭苦干,向著宏偉目標努力奮進。
6 結語
新的時代,圖書館面臨眾多新的任務,在國家各項文化政策的推動下,開展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在于:一方面,國民閱讀是關乎民族復興、強國建設乃至人類進步的大事。從歷史經驗和現實的需要來看,社會各界已經形成共識。我國要著力改善國民閱讀狀況,將開展國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落實好并持續進行下去。另一方面,國民閱讀狀況極大改善之日必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之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有待于國民閱讀狀況出現極大的改善。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服務形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服務形態,是一種全新的服務[12]。圖書館會創造一些或主動設計新的閱讀推廣項目,這既可以是國內外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理論與案例的啟發,也是圖書館服務的新的形式和內容,服務創新成為閱讀推廣的標配。圖書館閱讀推廣處處需要體現創意和創新的理念和內容,這是推動圖書館工作不斷迸發生命力的不二法門。圖書館只有制訂適應社會閱讀環境,具有挑戰性,并受到讀者青睞的解決方案,才能形成好的案例,才能達到閱讀推廣的服務自覺。這期間,圖書館會面臨眾多新問題、新挑戰,需要社會各方共同促進,也更需要閱讀推廣團隊的共同成長和提高,不斷豐富新的思想,使圖書館閱讀推廣保持服務自覺。
未來的閱讀方式如何發展?人機結合下的閱讀形式是否會實現新的轉變?這些問題催生了新的思考。從未來的展望角度切入,筆者認為有三點應引起大家的重視:一是從信息稀缺到信息爆炸需要從以“書”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轉變。二是閱讀社交化以后,通過以閱讀為媒介、為入口,將人的一切精神需求進行連接,而不只是閱讀本身。三是基于智能化提供深度的閱讀服務,實現終身學習,這也是智能時代每一個人的生存之道。其既可以使人機結合更加密切,也能使個體成為更具競爭力的人。閱讀可實現人的自我價值,閱讀可點亮生命之光,引領個體走向自由,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 徐升國,張文彥,張潤莉.閱讀立法與全民閱讀法制化[J].科技與出版,2017(12):4-9.
[2] 張青.全民閱讀推廣與圖書館事業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35.
[3] 中央宣傳部,國家科技部.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基準[EB/OL].[2019-10-0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3 155.htm.
[4] 習近平主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9-10-08].http://xuexi.cctv.com/2016/05/19/ARTIxQZ6YnqwzF5L6W5q8nut160519.shtml.
[5]習近平主席在文代會、作協會上的講話[EB/OL].[2019-10-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120025319.htm.
[6]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2019-10-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
[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的通知[EB/OL].[2019-10-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06/content_5208390.htm.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9-10-06].http://politics.gmw.cn/2017-10/27/content_26628091.htm.
[9]教育部,國家語委.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EB/OL].[2019-10-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9/201809/t201 80929_350445.html.
[10]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EB/OL].[2019-10-06].http://www.xinhuanet.com//2019-09/09/c_1124978597.htm.
[11] 屈菡.文化和旅游部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回信精神座談[N].中國文化報,2019-09-11.
[12] 范并思.閱讀推廣的服務自覺[J].圖書與情報,2016(6):72-76.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1-02
作者簡介:崔 波(1965— ),鄭州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崔 萌(1973— ),河南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崔 燚(1991—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7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