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資源的覆蓋面越來越大,獲取方式越來越便捷,給廣大用戶提供了便利條件,也使傳統圖書館在“互聯網+”背景下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圖書館應依托“互聯網+”進行創新服務,為用戶提供新的服務內容和服務體驗,以適應用戶的閱讀品位,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促進圖書館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2-0125-02
1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必要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資源的覆蓋面越來越大,獲取方式越來越便捷,給廣大用戶提供了便利條件,也使傳統圖書館在管理和發展上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是網絡環境的影響,即網絡信息數量大、種類多、覆蓋面廣,網絡資源查詢更加方便,多種傳播媒介廣泛參與,用戶閱讀方式不斷改變;另一方面是圖書館自身條件的限制,即資源儲備不足、共享程度不夠、工作條件不好、館員素養不高。因此,為了扭轉被動局面,圖書館在“互聯網+”背景下必須進行服務創新。
1.1 受網絡環境的影響
1.1.1 網絡信息數量大、種類多、覆蓋面廣。網絡化和數字化的發展使信息資源幾乎覆蓋了整個社會,其將大眾傳播和人際交往融合成網狀結構,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生產信息和發布信息,而且所有信息都能以非線性方式融入網絡之中,在時間、空間、行業和媒體跨度上都實現了無障礙傳播。網絡信息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涉及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文字和圖片,還包括視頻、音頻、實時報道等。
1.1.2 網絡資源查詢更加便捷。現階段,我國實體圖書館都存在服務受限的問題,在時間、空間和類型上都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給廣大用戶造成“無處讀書、無書可讀”的困擾。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出現,用戶利用電腦、手機等上網工具通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很快就會得到所有相似的信息資源,與到圖書館查閱資源相比,大大節約了用戶的時間,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使用體驗。
1.1.3 多種傳播媒介廣泛參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平臺在不斷增多,繼圖書館、廣播電視之后,逐漸衍生出互聯網、移動媒體、戶外媒體和平面媒體等許多新的形式,再加上擁有高技術、低成本、大存量的信息公司進軍信息資源傳播領域,如Google、雅虎等,它們的參與為網絡信息提供了信息數據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它們的服務范圍遍布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超過5億的獨立用戶提供多元化的網絡服務。
1.1.4 用戶閱讀方式不斷改變。隨著電腦、Pad、智能手機的普及,廣大用戶在體會到網絡閱讀帶來的便捷服務以后,逐步改變了閱讀方式,圖書館已不再是他們學習和閱讀的第一選擇,到圖書館閱讀看書的人越來越少,而選擇網絡閱讀的人群呈幾何級增長。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網絡閱讀習慣者已達總人口的30%左右,而且還在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
1.2 受自身條件的制約
1.2.1 資源儲備不足,共享程度不夠。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都受到財政經費和藏書空間等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文獻資源儲備不足、更新速度緩慢、不能與兄弟單位共享等難題,不僅文獻冊數達不到要求,有的高校圖書館連教學科研需求也難以保障。因此,各圖書館單打獨斗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各館重復購買資源,造成資金浪費;另一方面也使各館之間資源分配不均衡[1]。
1.2.2 工作條件不好,館員素養不高。當今社會既是信息社會也是人才社會,各行各業都在想方設法挖掘、留住和儲備人才。傳統的圖書館由于管理理念陳舊、運作機制落后、設施設備簡陋老化、薪資待遇不高、晉升機會不多,不能達到高素質人才的期望值,或者無法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的才能,使一部分館員選擇跳槽,另一部分館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服務質量低下,致使館員的整體素養大打折扣。
2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應用策略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被應用到各類圖書館建設和發展中。“互聯網+”既能促進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技術的發展,又能促進圖書館服務理念、思維和模式的創新,因此,各類圖書館應秉承“以人為本,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應用“互聯網+”思維進行革新,對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重組、加工、處理和計算,創建參考咨詢服務、圖書館資源體系服務、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務、專業化服務、智慧化服務、數字化服務和文化服務,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服務內容和服務體驗,以適應用戶的閱讀品位,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2.1 創建“互聯網+”參考咨詢服務
雖然網絡信息量大、涉及面廣、類型豐富,而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行業和媒體跨度的限制以及查詢方便快捷等特點,受到很多用戶的青睞,但同時也給用戶帶來了不少煩惱。由于網絡信息量太過龐大且雜亂無章,而且信息不對等,如:用戶在中國知網的文獻檢索框鍵入“圖書館”會得到82,986條結果,用戶不知道哪些檢索結果對自己有幫助,因此用戶面對眾多搜索結果時往往會束手無策。圖書館員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和系統的學習,且長期從事信息資源的采集、組織、整理等工作,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用戶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資源查詢幫助以及參考咨詢服務。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圖書館開始應用“互聯網+”模式,引進了電子閱讀和電子查詢等設備及軟件,并且選派咨詢館員為用戶提供協助檢索、解答咨詢和專題文獻報道等導航服務,提高了參考咨詢的服務質量[2]。
2.2 創建“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服務體系
雖然網絡信息資源非常豐富,但仍存在不實信息和虛假信息,用戶需要進行仔細甄別。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是準確無誤的,不少用戶為獲得可靠的文獻資源,更愿意到圖書館查詢信息。因此,圖書館要利用自身的有利因素,一方面提升紙質資源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根據用戶的網絡閱讀習慣和需要查找、保存電子信息的需求,借助互聯網進行服務創新,將本館的紙質館藏通過現代化信息采集技術轉化為數字資源信息,如制作成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并放到圖書館網站上,形成圖書館特有的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并存的資源體系[3],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借閱需求,擴大用戶的選擇范圍和閱讀空間,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的資源服務。
2.3 創建“互聯網+”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務
隨著“互聯網+圖書館”的出現,圖書館由單一提供館藏資源服務上升為一個多角度、全方位為用戶提供參考咨詢、圖書預約、新書介紹、推薦圖書等服務的平臺[4]。圖書館可利用手機、網絡和移動技術等現代化通信工具進行服務創新,通過微信、網頁和電子郵箱等形式將新書推薦、最新資訊、國家發展動態、圖書館新增服務等信息傳達給用戶,使用戶能夠及時享受到參考咨詢、圖書預約等特色服務。
2.4 創建“互聯網+”專業化服務
圖書館員工作在信息的前沿陣地,從事信息的采集、整理、篩選、分類等工作,因此他們對信息的加工和應用非常專業,對信息的敏感度非常高。因此,圖書館應充分借助自身優勢,結合互聯網進行專業化服務創新,將本館的專業類書籍和文獻資源通過現代化信息采集技術轉化為數字資源信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查詢服務[5];定期開展項目的跟蹤服務,或者由專業館員深入用戶的科研或教學活動中,幫助他們在圖書館網站發現和查找更多的專業資源,縮短他們獲取文獻信息的時間,提高科研效率。
2.5 創建“互聯網+”智慧化服務
圖書館應依托互聯網環境建設大數據信息資源庫、大數據文獻信息儲存與查詢系統,應用先進的管理和服務軟件進行服務創新,通過專業人員將各類文獻信息資源進行異構數據庫統一整合、學術資源統一檢索、可視化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形成可以共享使用的文獻信息大數據。圖書館可以突破空間限制,為用戶提供全時空全終端智能服務、紙電一體自動推送服務和大數據分析決策等智慧化服務,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2.6 創建“互聯網+”文化服務
圖書館是文化交流中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圖書館應借助互聯網大環境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進行創新服務。如:圖書館可經常性地開展知識講座、交流座談和圖片文獻展覽等活動,邀請轄區內的學生參觀、體驗數字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等,使更多的人學會使用數字圖書館,愛上讀書,使圖書館成為教育和宣傳知識的場所及交流學習的平臺[6],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職能。
3 結語
傳統圖書館以其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知識傳播功能,對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圖書館仍然應該秉承著服務至上的理念加強服務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將文化保存和文化傳播功能延續下去并發揚光大,使圖書館這座文化豐碑永不褪色。
參考文獻:
[1] 劉麗梅.“互聯網+”背景下增強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路徑[J].科技經濟導刊,2018(33):152.
[2] 陳怡君.“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研究[J].才智,2018(27):224-225.
[3] 宣璐.“互聯網+”環境下浙江省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與發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8(29):128-129.
[4] 張瓊.“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全民閱讀服務創新與發展[J].時代金融,2018(27):325.
[5] 葉丹,章雪斌.“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創新服務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6):38-40.
[6] 翁菊梅.大學圖書館的文化價值實現路徑探析:以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為例[J].知識經濟,2019(15):94.
(編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1-04
作者簡介:劉軼群(1979—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