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鏐琰

【摘要】目的 探索當代學生痛經的臨床護理要點。方法 選取我校62例痛經的學生,分成無差別的兩組,一組用常規護理,另一組用探索式護理手段,對比兩組在護理效果、痛經期間生活質量(ADL)、護理滿意度方面的差別。結果 護理效果上,實驗組學生有效率96.77%,對照組為35.48%;痛經期間生活質量(ADL)上,護理前后實驗組得分分別為(38.21±4.95)分和(92.73±3.58)分,對照組得分分別為(38.64±4.97)分和(61.94±3.44)分;護理滿意度方面,實驗組為100%,對照組為45.16%。結論 經過對患者有效率、ADL評分及滿意度等相關指標的分析發現,進行痛經護理知識宣講、學生痛經程度評定、根據不同痛經程度進行相應的護理,是目前高校學生痛經的臨床護理要點。
【關鍵詞】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痛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2
痛經(dysmenorrhea)是一種目前學校女生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癥狀,出現痛經的主要原因有:(1)女生月經期間沒有對身體做好足夠的防范工作如減少對涼水的使用、少吃生冷食物、防寒保暖等[1];(2)女生在生理期來臨后缺乏對月經的充分認識,因此導致女生出現在月經期間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痛經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學生在經期出現小腹疼痛、有墜脹感、腰背酸痛等,嚴重者在經期中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常常給女性帶來非常不好的體驗[2]。因此本文主要探索當代學生痛經的臨床護理要點。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62例痛經的學生,分成無差別的兩組,即隨機平分,一組設為對照組,另一組設為實驗組。對照組女生平均年齡(19.47±2.06)歲,痛經史(4.72±3.08)年;實驗組女生平均年齡(19.51±2.13)歲,痛經史(4.67±3.11)年。患者納入:(1)在校學生;(2)痛經患者;(3)同意參與本次實驗調研,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統計學上沒有顯著差別,因此可以進行實驗對比。
1.2 方法
一組用常規護理,另一組用探索式護理手段,主要包括:
1.2.1 對痛經女生進行月經相關護理知識的宣講。制作宣講手冊、定期開展月經相關知識宣講會等手段對痛經女生進行月經知識的科普,對其進行痛經防范的知識梳理和鞏固,促進女生對于痛經個人護理的知識掌握和運用。
1.2.2 對痛經程度可以忍受的女生的護理手段。首先如上述進行痛經專業知識的普及,其次對女生目前痛經程度進行評估,疼痛輕微可以忍受者進行日常經期飲食、穿衣和身體防御寒冷的相關手段的教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學生在經期的軀體溫暖[3]。
1.2.3 對疼痛級別高的女生的護理手段。首先評定其疼痛等級,嚴重者服用相關止疼藥物,盡量減少痛經對生活、學習質量和水平的影響;待患者疼痛減輕后對其進行痛經相關知識的普及,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月經疼痛的防范和護理。
1.3 觀察指標和評判標準
有效率、ADL評分、滿意率:有效率方面,觀察、記錄和分析患者出現痛經的程度和痛經緩解的情況;ADL評分上,觀察患者痛經的護理效果,及其對于患者經期生活質量的影響,同時使用國際通用評分量表進行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滿意率方面,采用網絡上免費的測評量表,對護理后的學生進行本次實驗中護理手段、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效果的滿意度調查,分別使用相應的統計量表,對所有實驗者進行這三方面表現的觀察和記錄,最后使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實驗結果。
2 結 果(見表1)
3 討 論
護理效果上,實驗組學生有效率96.77%,對照組為35.48%,其中筆者對于實驗組1例治療“無效”的患者進行了走訪發現,該患者出現無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在治療期間由于個人原因沒有遵醫囑進行治療,按照規定的治療時間缺席了幾次治療,因此沒有能和同組實驗者表現相同的疼痛效果緩解現象,但是其在后續終于堅持將療程做完了,該患者最終給我的反饋是其痛經也有了較好的緩解;痛經期間生活質量(ADL)上,護理前后實驗組得分分別為(38.21±4.95)分和(92.73±3.58)分,對照組得分分別為(38.64±4.97)分和(61.94±3.44)分,這就說明在患者經期出現痛時,校醫院對于學生的醫護不僅要盡可能快的解決其疼痛難忍的臨床癥狀,同時需要關照患者的心理,本次實驗通過觀察患者在護理后生活質量上的變化發現:經過痛經護理知識宣講、學生痛經程度評定、根據不同痛經程度進行相應護理,可以顯著改善學生痛經,提高其在經期的生活、學習效率和質量;護理滿意度方面,實驗組為100%,對照組為45.16%。
綜上所述,本次關于學生痛經的臨床護理研究上,筆者觀察到不論是在ADL的評分方面,或者在患者的療效方面,兩組對比懸殊的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其患者疼痛減輕效果顯著,這都說明了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也就可以說明:在校醫院對接診的痛經學生進行護理過程中,不僅要盡可能快的解決其疼痛難忍的臨床癥狀,同時需要關照患者的心理,以實現患者從身體和心理雙重方面的護理,這對于還在高校的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本次實驗通過觀察患者在護理后生活質量上的變化發現:經過痛經護理知識宣講、學生痛經程度評定、根據不同痛經程度進行相應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月經期間出現痛經緩解的現象,這是目前高校學生痛經的臨床護理要點。
參考文獻
[1] 肖燕群.人性化護理及心理干預對圍術期高校人流女生的影響[J].深圳西醫結合雜志,2016,(17):169-170.
[2] 鄭慧媛,鄭全慶,蘇軍龍,等.某醫學院在校女大學生月經情況及原發性痛經的調查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2,(1):62-64,66.
[3] Vagedes J,Fazeli A,Boening A,Helmert E,Berger B,Martin D.Efficacy of Rhythmical Massage in Comparison to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in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Complementary Ther.Med.2019 Feb;42:438-44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