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霞


【摘要】目的 探討在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腦血管病患者128例,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改善程度及發并發癥發生率,并將兩組的統計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病情改善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血管疾病的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方法進行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腦血管病;優質護理;臨床效果;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腦血管病患者128例,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即每組6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4:30,年齡32~76歲,平均(55.72±2.18)歲,病程1~13年,平均(7.92±1.06)年;觀察組男女比例35:29,年齡33~76歲,平均(55.37±2.53)歲,病程1~12年,平均(7.62±1.13)年。參與研究患者均無精神、意識、語言障礙,且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以上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即對患者心率、脈搏、血壓等進行實施監測,觀察患者病情,并進行相應健康指導,全程無菌化操作。
1.2.2 觀察組
采用優質護理方法,在以上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疼痛、功能鍛煉、飲食、心理等更全面優質的護理,具體內容為:(1)疼痛優質護理。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估,采用音樂、聊天等分散方法幫助患者轉移疼痛關注點,指導患者正確的臥床姿勢,緩解痛感。對疼痛癥狀嚴重的患者給予口服止痛藥物或鎮痛泵進行治療緩解,對用藥期間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同時對造成疼痛的原因、治療方法及愈后效果對患者進行講解,以減少疼痛感給患者心理造成的影響;(2)功能恢復優質護理。腦血管患者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這是腦組織持續血氧供給中斷引起的神經功能損傷導致,針對患者具體癥狀制定相應的功能康復鍛煉,幫助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修復、改善肢體活動能力。其中對肢體不適患者,可通過指導患者合理體位或對其進行牽拉處理,并適當伸拉髖關節,一側肢體癱瘓臥床患者,可對其肩關節和腕關節進行康復訓練,若身體合并多種癱瘓病癥患者,可采用適量運動結合針灸、推拿的方法,疏通患者筋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受損神經修復??傊瑢δX血管疾病患者需進行適當功能鍛煉,鼓勵其下床活動,以免出現肌肉萎縮,或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引發更嚴重的并發癥,威脅生命安全。(3)飲食優質護理。腦血管患者多動脈硬化及三高癥,在飲食上護理人員應給予科學配餐,禁食高油、高鹽、高膽固醇食品,以低蛋白、低膽固醇、清淡食物為主,同時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多營養不良情況,需攝入高蛋白、高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健康飲食,保證身體營養需求。(4)知識宣傳優質護理。患者入院時將疾病知識、治療方法、用藥原則、日常護理注意事項等對患者進行知識宣傳,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專項知識宣傳,如根據患者患病程度確定護理級別、根據癥狀制定放跌倒墜床等護理干預等,定期開展腦血管健康知識講座,提升患者及家屬相關知識的認知。(5)優質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對長期患病、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患者治療信心或已出現焦躁、沮喪等不良情緒患者,護理人員應給予優質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溝通進行心理疏導,采用心理暗示、心理調適等安撫患者情緒,看將以往治療成功案例講與患者聽,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盡量以積極心態面對治療。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即神經功能損傷改善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進行評分,改善狀況越好說明護理效果越好;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狀況進行對比,發病率越低說明護理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統計
護理后兩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統計
觀察組患者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 論
腦血管疾病作為中老年人群常見危重慢性病,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多數患者會留下肢體活動障礙、口眼歪斜等后遺癥[3],且在康復期出現并發癥幾率高,對患者晚年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重要影響。優質護理作為臨床上更為科學、全面的護理新模式,能根據患者的具體病癥、神經損傷狀況制定個體化的功能恢復方案,以及疼痛護理等,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并注重飲食、心理等多方面的優質護理,加快患者病情康復。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優質護理患者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明顯降低,生活能力評分得到有效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在患者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大為降低,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加快治療進程,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總之,腦血管疾病患者通過科學、優質的護理干預有助于病情的改善,采用優質護理方法能促進受損神經的恢復,并有效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命治療和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桂琴.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睡眠障礙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152-153.
[2] 蔡萬興.優質護理對行介入診斷治療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145-146.
[3] 張瑞怡.優質護理干預對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生活質量、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8):149-15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