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維,劉 枚,曾蘇華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在我國,食管癌是目前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首選治療方法為手術法。傳統的開胸手術方法會對心肺造成較大的創傷且具有高病死率。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有效推廣康復外科,使得在臨床上越來越多的應用機器人微創食管癌根治術以及胸腔鏡微創食管癌根治術[1]。在進行系統食管癌根治手術采用達芬奇外科手術作為輔助的時候不用對肋骨進行撐開處理,因此不但能夠保障胸壁的完整性,同時還能讓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得以減緩,有效對術后通氣的功能進行改善,從而降低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幾率[2]。對高齡患者無法采用常規開胸手術的患者以手術治療的機會。本次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之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41例食管癌患者對其采用以達芬奇機器人作為輔助系統的根治手術方法,取得了較好的術后效果。現總結在圍術期對食管癌患者進行護理的心得,報告如下。
本次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之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41例食管癌患者對其采用以達芬奇機器人作為輔助系統的根治手術方法。其中有36例女性患者,5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8.67±8.34)歲。經胃鏡檢驗后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食管癌。其中具有腹部術史的患者有3例,肺部并發癥的患者有2例。
麻醉方式采用靜脈吸入的符合方式,采用單腔管加支氣管或雙腔管氣管內插管進行封堵,為保證手術過程中側肺能夠萎陷完全加入人造氣胸。手術共有3個操作部分[3],在每個操作部分均需要將體位進行相應的變化。(1)胸段食管采用機器人進行游離的階段患者應采取左側臥位以此方便清掃相應部位淋巴。(2)在對胃部采用機器人進行游離時患者應當采取平臥的姿勢頭部處于高位,腳部處低位,朝右方傾斜15°。(3)在對頸部采用機械或收工進行吻合的時候將枕頭去除徹底平臥。
本組當中41患者取得成功的手術結果,沒有出現擴大腹部切口以及轉開胸的情況。手術時間為180-340min,平均為256min。手術中出血量在30-300ml,平均為69ml。住院時間為8-22天,平均11.3天。統計術后并發癥的表征選用美國胸外科協會所制定的相應評判標準。41例患者當中有5例在術后發生并發癥,發病率為12.19%。其中有3例吻合口瘺,2例肺部并發癥。
在手術前綜合全年的評估患者的生理狀態以及心理情況,對患者以及家屬對于手術的接受度進行重點評估。評定患者和家屬的具體情況對其采取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健康知識教育以此讓患者和家屬對于疾病有一個較為全面基本的認識,手術的具體特點和內容可通過畫報、宣傳圖冊等通俗易懂額方式進行講解,以此取得更好的了解效果,提高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手術的環境以及手術過程中的護理由麻醉科護士為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消除患者對于手術室的陌生感而造成的緊張和不安等情緒。帶患者了解住院各方面的環境情況,讓患者對于住院過程有所了解,減緩陌生感,早日進行熟悉。將術前工作準備完善,對患者進行備皮、藥敏試驗、備血、佩戴腕帶、呼吸道準備、胃腸道準備等各項檢查和準備[4]。
在手術前先檢查手術器械的完好程度以及準備狀況,機器人就位并將無菌保護套套在機械臂上,用無菌布將其遮蓋放置到不容易被人員污染碰撞的地方。針對手術的不同過程階段由多個護理人員進行合作改變患者體位選取最適合進行手術的體位。
對患者術后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患者麻醉效果尚未消除仍處于昏迷狀態的時候,將枕頭去除保持平臥位,將床頭抬高30-45°。待患者意識清醒后要要進行過渡可給予患者濃度為5-8L/min的氧濃度。在給氧30分鐘后進行血氣分析,氣管插管在各項指標顯示正常之后才可拔除,然后換面罩的方式進行吸氧。實施術后預防和護理并發癥的干預措施,給予霧化吸入處理,便于患者排痰。每天給予患者溫水進行漱口以此保持口腔內的整潔。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最常發生的并發癥為吻合口瘺,因此在手術后要對患者左頸部吻合口處進行嚴密的觀察,觀察是否出現敷料滲液或滲血的狀況,一經發現立即進行護理。對患者引流管的顏色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胸液呈現黃綠色或咖啡色需要即刻聯系主治醫生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給予患者營養支持、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用藥護理以及疼痛護理等[5]。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食管癌的治療方法逐漸運用以機器人作為支持進行食管癌根治術的手術方法。這種方法對于醫護人員有著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本次研究當中結果表明,在術前對食管癌患者進行準確的評估,準備好術前的各項工作,手術中密切配合醫生,術后對患者進行積極的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降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