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劍青,程 維,陳雪芬,黃志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護理,廣東 廣州 510080)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簡稱輸液港,是完全埋置于皮下組織的,供患者長期使用的中心靜脈導管。因其感染率低,并發癥較少,在臨床應用中被醫生、護士和患者所認可[1],本文以本院出現的3例輸液港內斷裂為護理對象,并做如下護理結果報道:
3例輸液港導管斷裂,均為女性,年齡43~71歲,發生斷管時間為植入后的17~44天,置入輸液港末端平胸5~6椎體水平。一例訴夜間平躺后有輕度胸悶不適,余二例未發覺有不適,周期化療期間行輸液維護均發現回抽無回血,推入0.9%NS 10ml 輸液港底座周圍隆起,按壓底座連接處2例未見實質導管存在、1例觸摸管路不明顯,在胸部X光透視結果示底座與導管分離,1例導管游離心影右緣、1例斷管殘端漂浮于右心房及右心室之間、1例行走于胸7~8椎體水平處,隨即予制動并緊急聯系介入室,行血管內異物取出術[2]。
1.2.1 術前護理
(1)護理評估:因患者在入院前并無自覺胸悶、氣促不適,在輸液港維護時通過“一摸、二抽、三推”基本確定患者可疑導管與底座分離,需立即報告管床教授、值班醫生、護士長,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留陪人,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氣促、心前區不適、神志改變。
(2)心理支持:患者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在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后才順利行手術治療,另外對介入手術的過程及風險不了解,對可能潛在風險的需對授權委托者做詳細的解答。減輕患者及家屬恐懼及緊張情緒,并耐心詳細解釋血管內異物取出相對安全的應對措施。
(3)術前準備和必要搶救備物:予術前皮膚備皮,下至大腿內側上1/3,臍下,會陰部,完善術前一般檢查,送X線胸部拍片確定脫落位置,并根據脫落位置做好搶救措施。
1.2.2 術中護理
(1)接心電監護、取常規仰臥位,下腹部及腹股溝區消毒鋪巾。以2%利多卡因(lidocaine)局麻右股動脈鞘區起效后,以seldinger技術穿刺右股靜脈成功。依次引入導絲(Guidewire)、6F導管鞘(6F catheter sheath)及5F眼鏡蛇導管(5F cobra catheter)及抓捕器至下腔靜脈及右心房右心室,抓捕脫落的中央靜脈管。
(2)取管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導管移位、血栓脫落、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穿孔等并發癥。 備好各種搶救藥品及搶救儀器設備[2]。
(3)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患者術中的安全。術程過程緊張可放輕放音樂減壓療法緩和患者情緒。
(4)取出的斷管殘端核查導管斷端完整性比對,確保斷端完整無殘留。
(5)拔管壓迫止血,加壓包扎,送回病房。
1.2.3 術后護理
(1)傷口觀察: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滲血滲液。
(2)后續治療及健康指導:根據患者化療情況應盡早在對側置入新的輸液港完成余下化療療程,并指導做好輸液港居家日常活動指引及應急處理。
(3)建立健全間歇期輸液港隨訪化、依托微信平臺隨訪能夠及早干預并提高患者居家安全度過化療輸液間歇期。
分析斷裂主要原因為輸液港靜脈系統連接存在滑脫可能,植在皮下橫跨鎖骨隆起,導管受到外力牽拉導致暴力分離,日常肩部運動及附屬衣料拖動導致導管滑至腔靜脈。
(1)宣教指引:禁用置輸液港側手臂作引體向上、俯臥撐、體操、打球、游泳、瑜伽等肩鎖部扭曲活動度較大的體育鍛煉,避免頸肩部的過度活動以防止因外力作用而導致的導管分離或斷裂,盡量減少抱嬰,提重物等活動,居家時可不佩戴鋼圈文胸。
(2)輸液港金屬端與導管端關鍵連接處可縫扎線頭固定,在充分考慮患者胖瘦及脖子長度選擇輸液港植入路徑避免騎跨骨凸隆處,植入導管深度應避免過深避免形成導管拖拽。
(3)治療間歇期嚴格按無菌要求對輸液港進行沖管、封管等維護,切勿大力按壓底座,不隨意擺動連接處,發現注射座附近出現紅腫、滲液、縫合口愈合不良等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查明原因。
(4)合理選用注射器減小高壓暴力至管座分離,禁高壓注射造影劑致使管破裂。
護理體會
文獻報道導管斷裂的發生率為 0.1% ~ 2.1%而且大部分斷裂后患者自覺癥狀不明顯,仍在正常日常活動,如發生意外導管移行至重要臟器,由于導管斷裂可以無癥狀,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局部炎癥、血栓栓塞、心率失常,甚至突然死亡。一旦在輸液港維護時發現疑似斷管現象時立即予制動、臥床休息,行胸部X光胸部拍片后確診是否管座分離及飄移至附近臟器,應馬上聯系介入科室行緊急手術抓取血管異物手術,采用微創介入方法清除血管內異物能有效地解決異物殘留,具有簡便、快速、創傷小、成功率高的優點,在做好充分的圍手術期思想工作,家屬配合和理解、患者心理輔導及必要的搶救措施準備,讓手術順利進行,術后給予更詳細的輸液港居家護理,加強間歇期多種形式的隨訪,可以顯著提高患者保護好輸液港的意識及維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