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興化市人民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神經外科是在外科學手術為主的治療手段的基礎上,是一種對患者創傷性比較大和手術極為復雜,病發率較高的應用人體精神系統以及相關附屬機構的治療方式[1]。外科初經創建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時間,從手術操作的發展歷程來說,可以分為大體神經外科時期、顯微神經外科時期以及邁向微侵襲神經外科時期三大時期。對該種治療方法應加強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使其相信手術治療的可靠性。選擇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神經外科診治進行圍術期的患者50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的對象,具體情況如下。
隨機選擇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神經外科診治進行圍術期的患者50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經外科圍術期患者的診斷標準[2],依據對其的護理方式不同,可分為實驗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各25例。其中常規組神經外科圍術期男性患者13例,女性圍術期患者12例,年齡在20-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2.3歲;實驗組神經外科圍術期男性患者15例,女性圍術期患者10例,年齡在21-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1±3.8歲。兩組圍術期患者在性別和年齡上均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神經外科圍術期患者的護理方式不同,實驗組圍術期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對其進行輔助治療,綜合護理內容包括(1)病情監測和護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患者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同時是否可能存在凝血障礙情況,按照醫囑對患者實施有關監測,并做好各項護理記錄;(2)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影響,其可能伴隨存在較多不適,加之醫護人員均圍繞患者工作,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顯著的緊張、恐懼等感覺,在心理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嚴重應激反應的發生,不利于患者順利接受治療,此時醫護人員應該耐心對患者實施開導,并向患者解答其疑惑之處,以期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和醫護人員積極配合;(3)手術前護理:臨近手術時,則需要按照醫囑對患者的體征和病理特征進行觀察,判斷其是否存在腦脊液漏和臟器損傷情況,并做好對應的準備工作,便于患者順利接受手術治療;(4)手術后護理:手術后患者一般需要留置較多引流管,此時針對患者實施護理時應該密切觀察其引流管情況,并事先做好引流管的固定,防治出現受壓、彎曲、堵塞等情況,此外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傷口恢復情況,如有異常及時按照醫囑用藥,或做好相關記錄并及時上報,便于醫生及時對其進行處理,進而促進患者恢復;常規組圍術期患者采用基本的常規護理方式對其進行輔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式下,患者對其的滿意程度和并發癥情況。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試驗,采用t(或t′)檢測,計數數據組間比較采用四個表卡方檢測,計數資料使用x2檢測。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性。
2.1 兩組神經外科圍術期患者在不同的護理方式下,患者對其護理的滿意程度比較。實驗組圍術期患者對采用綜合護理的滿意程度較優于常規組圍術期患者對其采用的基本常規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實驗組患者對其的滿意率為98.16%[3],常規組患者對其的滿意率為72.57%。兩組患者在不同的護理方式的對其滿意數據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神經外科手術由于多種因素致使的綜合征通常稱為并發癥。并發癥一般變現為患者意識模糊、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蒼白、出汗嘔吐患者較為常見,部分患者的變現為心率和血壓下降,較多術后并發癥都是引起該次治療成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圍術期并發癥高危因素較多,臨床以綜合護理的方式對患者展開多方面干預,可獲得良好效果,故而值得臨床關注并合理對患者實施相關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