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思琪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 400016)
胃癌是一種常見、多見的惡性腫瘤,一般起源于胃部上皮組織,其發病率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居第一位,致病原因復雜,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因胃癌早期表現缺乏特異性,致死率也相對較高,目前多主張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常規護理對患者機體恢復的關注度不足,分析認為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提升工作質量,控制并發癥問題、加快患者恢復,我院進行了相關研究,如果如下: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手術患者中,隨機選取108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對照組54例患者,男36例,女18例,年齡48-77歲,平均(56.9±3.4)歲。觀察組54例患者,男35例,女19例,年齡47-76歲,平均(56.6±3.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為前瞻性,患者以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行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圍手術期內行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擬定一體化工作制度、針對性醫療護理、延伸醫療護理三條措施。
1.2.1 一體化工作制度
以胃癌手術的基本需要為核心,建立涵蓋護理人員、主治醫生在內的工作小組。小組聯合進行護理方案探討和擬定,主治醫生給出治療和護理建議,護理人員提供患者基礎信息作為參考。如老年患者體質情況不理想,護理人員收集、給出患者基礎信息,主治醫生可據此建議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替代全身麻醉,以微創手術替代開放性手術,降低對患者機體的擾動。
1.2.2 針對性醫療護理
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以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以依托,針對患者個體特點給予針對性護理。如患者體質條件較為理想,可建議患者術后早期無惡心情況即開始補充高蛋白食物,并積極進行床周、室內活動,避免出現并發癥的同時,發揮運動復健作用。患者術前感到焦慮、抑郁,可給予心理護理,并在治療過程中持續跟蹤患者情緒,通過疏導療法控制患者情緒。
1.2.3 延伸醫療護理
醫護一體化機制在圍手術期均具有積極價值,如用藥治療和護理。術后24-36h,患者的疼痛情況最為嚴重,對無法常規緩解的患者,要求給藥控制疼痛。治療思路為采用非依賴性鎮痛藥,護理思路為結合患者病情擬定用藥方案,包括用藥時間、方式、劑量等。以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為依托,可結合藥物類別指導鎮痛護理工作,再以護理工作收集患者用藥后的信息,反饋給主治醫生,做為調整下一步用藥方案的參考。其他工作也以類似思路開展。
調查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初次下床活動時間、消化系統功能恢復時間、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并發癥發生率。消化系統功能恢復以腸鳴音恢復為基準。護理滿意度以10分問卷調查,得分超過5分為滿意。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4.9±3.2)d、初次下床活動時間為(1.9±0.4)d、消化系統功能恢復時間為(2.4±0.4)d,對照組患者上述指標結果為(17.8±3.5)d、(2.3±0.6)d、(2.9±0.5)d,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8.291、4.017、4.529)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30%,護理依從性為92.59%,對照組為77.78%、75.93%,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x2=22.241、20.934)。
胃癌手術對患者機體擾動較大,術后患者消化系統功能受到影響,這對護理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前學者研究發現,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10%左右[1]。也有學者發現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能夠使患者更加認同護理工作,滿意度多在90%以上[2]。我院擬定一體化工作制度、針對性醫療護理、延伸醫療護理三條措施,是醫護工作結合為一個整體,再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進行針對性護理,既能推動患者快速康復,也能避免并發癥,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延伸醫療護理更多著眼于術后,術前、術中工作多無法在術后繼續推行,其有效性借助延伸措施得到體現和進一步發揮,包括康復促進、并發癥預防等[3]。結果上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30%,護理依從性為92.59%,均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初次下床活動時間、消化系統功能恢復時間也較短。
綜上所述, 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應用,能夠提升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質量,控制并發癥、加快患者恢復速度,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