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琴,章 玉
(成都軍區總醫院,四川 成都 610083)
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優勢明顯,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預防性管理工作,提升優勢,避免出現異常。代謝受損的腎功能緩慢以及連續清除體外有害物質,優勢明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按照護理要求進行,提升效果。預防性護理符合當前護理要求,為了分析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中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價值,選擇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并發癥情況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和預防性護理措施,護理后對下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選擇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并發癥情況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和預防性護理措施,護理后對下效果分析。兩組都是50例患者,甲組中男女比例為2:1,年齡區間在32-72歲,平均年齡(46.2±0.5)歲。乙組的男女比例分是3:1,年齡區間在33-73歲,平均年齡(47.9±0.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后差異不明顯(P>0.05),信息資料可以對比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方式,按照實際要求實施。乙組采用的是預防性護理方式,如下:
(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靜脈血液在透析中直接影響效果,根據血流速度和指標等,提前進行分析。在整個過程中需要進行無菌操作,護理階段影響因素多,患者導管后打開一次性護理包,帶好手套,整個過程中進行無菌操作,鋪上無菌治療巾,采用碘伏進行無菌操作,穿刺成功后,采用創口貼進行保護,上機操作后,收拾好剩下的物品,合理應用[1]。
(2)建立無菌屏障
對于穿刺部位及時進行消毒操作,采用無菌紗布進行換藥處理,消毒面積以置管口作為中心,采用6cm作為半徑,最大程度建立無菌屏障。穿刺部位和接觸管道每日間隙需要進行清潔處理。在整個過程中對探訪人員進行處理,縮短巡視周期,觀察是否存在滲血的現象。如果存在污染或者其他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3)減少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操作是關鍵,由于感染的發生幾率比較高,在整個過程中明確抗菌藥物的使用時機和注意事項,避免出現抗生素應用不合理的現象,
(4)全面檢驗處理
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驗和分析,有效控制是關鍵,需要給予營養支持,包括:腸外靜脈營養+飲食結合等,必要的情況下進行留置管理,促進患者恢復。在整個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沖管方式,根據凝血功能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2]。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的CPR、BUN和SCr指標分析。
采用spss19.0對統計軟件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雙側檢驗。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CPR、BUN和SCr指標分析,甲組的CPR、BUN和SCr指標分別是20.2±0.2、10.2±1.2和150.2±0.1,乙組的CPR、BUN和SCr指標分別是15.5±0.1、8.2±0.2和130.5±0.9,乙組的指標值低于甲組,對比后差異明顯。
乙組50例患者出現出現感染的患者2例,比例為4%,甲組中6例患者出現感染,比例為12%,乙組的優勢明顯。
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優勢明顯,在整個過程中需要進行技術分析。根據實際情況,了解血液中的因子變化。此外血液透析中,如何提升血流穩定性也是關鍵[3]。
在整個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同類型的不良炎癥,如何進行分析和指導是關鍵,需要擴大消毒面積,幫助患者建立一個無菌屏障。此外紗布的吸收優勢突出,在整個過程中進行預防性管理和維護。預防性護理指導能改善患者自身的CPR、BUN和SCr等指標,在護理階段需要醫護人員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后續指導工作,讓患者盡快恢復,提升整體優勢。如果存在護理不到位或者異常等情況,直接產生異常影響,必須明確護理指導注意事項,合理實施[4]。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CPR、BUN和SCr指標分析,乙組的指標值低于甲組,對比后差異明顯。乙組50例患者出現感染的患者2例,比例為4%,甲組中6例患者出現感染,比例為12%,乙組的優勢明顯。說明對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患者采用預防性護理措施,整體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中有重要的作用,能讓患者盡快恢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