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卉,袁野,路闖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9醫院 顯微外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手、足皮膚軟組織缺損是常見的外科損傷性疾病,多數患者伴血管、神經、肌腱、骨骼等深部組織外露,若不及時修復,可造成肢體功能的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VSD是目前治療各種急性、難治性創面最有效的技術之一,特別是在軟組織缺損和感染創面治療中效果顯著[2]。經過VSD處理后可縮小創面面積,減少皮瓣的切取范圍,為Ⅱ期皮瓣移植打下良好的基礎[3]。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科應用VSD聯合皮瓣移植修復四肢軟組織損傷56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齡9~64歲,平均(41.6±3.7)歲。致傷原因:機械絞軋傷18例,交通事故碾軋傷26例,鞭炮爆炸傷12例,均伴有肌腱或骨關節外露。創面面積平均(35.12±5.46)cm2。受傷至治療時間1.5~6.7 h,平均(3.2±1.2)h。以上患者入院后給予破傷風抗毒素肌肉注射、抗生素皮試等常規術前處理,麻醉后徹底清創修復肌腱損傷,根據創面大小選擇、修剪VSD敷料,覆蓋創面,采用半透膜覆蓋,待持續負壓吸引5~7 d后,將VSD敷料去除,根據肉芽生長情況進行皮瓣修復。
VSD護理技術的完善,是治療的關鍵環節之一[4]。根據蘭州總院制定的VSD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及質量評分標準[5],對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培訓,及時發現和處理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報道引流管堵塞是使用VSD的第一并發癥,發生率最高[6]。⑴首先根據病情合理設定負壓值,一般負壓值設置在-225~-150 mmHg,2歲以下小兒應控制在-50~-75 mmHg,2~12歲應控制在-75~125 mmHg,避免壓力過高影響血液循環[7]。⑵術后6~12 h為創傷后充血期,暫不沖洗。持續VSD引流12 h后,0.9%生理鹽水500 mL用輸液器連接引流管,以10~15滴/min持續沖洗。每2小時快速沖洗一次,每次20~30 mL,把粘附在管壁中的滲出物沖洗出來,避免因分泌物干燥結痂堵塞導管。⑶觀察管道有無漏氣,可用備用貼膜進行覆蓋。同時加強巡視,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⑷將負壓值、管型、引流液性狀、有無滲出等關鍵點,制成表格懸掛患者床頭,護士定時巡視簽名。本組有9例出現管道堵塞,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抽吸和沖洗,8例恢復通暢,1例堵管嚴重,在無菌輸液器的側邊剪開小孔,放置到VSD敷料中,建立新的引流通道,效果良好,節省了患者的費用。
常規護理⑴皮瓣移植術后病房嚴格禁煙,臥床休息7~10 d,抬高患肢30°,常規應用抗血管痙攣藥、抗凝血藥和抗生素。⑵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特別是脈搏與血壓的情況,收縮壓應保持在100 mmHg以上,如有下降應給予靜脈輸血或加快補液速度[8]。⑶烤燈局部照射,距離30~45 cm,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注意事項,避免溫度過高或燙傷。
血管危象的觀察及護理血管危象一般發生于術后1~3 d,其中67.8%的危象發生于夜間[9]。需要重點觀察皮瓣顏色、皮溫變化、張力變化及毛細血管充盈情況。⑴觀察皮膚顏色時注意和供區皮膚進行比對。一般情況下皮瓣的溫度應在33℃~35℃,如皮溫降低至27℃~31℃或低于健側皮膚溫度3℃以上,并伴有色澤的改變,提示發生血循環危象,需要立即處理。⑵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如果超過5 s或反應不明顯應考慮存在血液循環障礙。一般皮瓣移植術后均有輕微腫脹,如果皮瓣腫脹明顯,皮紋消失,表明靜脈回流受阻,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⑶24 h維持輸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晚夜班采取雙人值班制,一人負責科室常規治療工作,一人負責重點觀察皮瓣的血液循環變化,每0.5~1小時觀察一次,對于異常皮瓣,在皮瓣邊緣用記號筆劃出范圍,同時在護理觀察記錄上實時記錄并拍照或者視頻,上傳至科室微信群,使科室醫護人員能及時了解皮瓣的動態變化并及時進行診斷和處理。拍攝照片時要撤去烤燈,排除烤燈光線對皮瓣顏色的影響。⑷密切觀察皮瓣敷料情況,發現滲血應及時用生理鹽水清洗,避免血痂壓迫皮瓣。⑸皮瓣的觀察指標不是孤立存在,我們要求護士在進行皮瓣的觀察時要運用評判性思維,嚴密觀察皮瓣的癥狀,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10]。本組5例出現血管危象,1例經保守治療無效,手術探查后完全成活。3例出現散在性紫色瘀點,皮溫較健側低,毛細血管回流減慢,經局部紅外線治療、肝素鈉濕敷、雙氯芬酸鈉栓50 mg納肛、罌粟堿30 mg肌肉注射后癥狀緩解,皮瓣成活良好。3例出現皮瓣發紅、腫脹并出現多個小水皰,皮溫升高,毛細血管回流加快,經拆除部分縫線、小切口放血后皮瓣情況好轉。在使用VSD時要避開皮瓣的血管蒂放置引流管,避免壓迫血管蒂[11]。
保持病房環境安靜,盡量減少噪聲,使患者充分休息。指導教會患者使用鎮痛泵,并采用VAS評分法每2小時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當患者疼痛程度評分≤3分,可以讓患者進行深呼吸、聽音樂、看電視等,轉移其注意力緩解疼痛;當疼痛評分>3分且≤6分時,連續按壓止疼泵,并給予丙帕他莫40 mg靜脈輸入;當疼痛評分>6分,協助主治醫師查看患者的創面情況,并給予50 mg鹽酸哌替啶肌肉注射。
向患者講解健側與患側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取得家屬和患者的配合。術后患肢抬高30°,早期可行關節的被動活動,術后1 d行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類食物,多進食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可繞肚臍順時針按摩15~20 min,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在患者骶尾部預防性使用康惠爾壓瘡貼,避免壓瘡的發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