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馬紅利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市腫瘤研究所/重慶市腫瘤醫院,重慶 400030)
目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工作或生產活動, 以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傳遞、接收信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管理方法。[1,2]麻醉復蘇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對手術麻醉后患者進行嚴密監測、治療直至生命體征穩定的場所,在麻醉復蘇過程中,由于麻醉藥的副作用和手術創傷的影響,患者易出現病理生理紊亂,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加強監護和治療,以保證患者安全度過麻醉恢復。[3]麻醉復蘇室的人流較大,患者的病情復雜,我們為方便復蘇室護理人員明確了解病人的特殊情況,我們改良了輸液架,制作了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取得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手術間17間,復蘇室床位6張,復蘇室護理人員3名,職稱均是主管護師。近三年我院手術量從9300臺增至9800臺,手術類別三類四類手術也從40%增長至58%,麻醉ASA分級≥3級的例數也從35%增長至62%。入復蘇室的人員從4200人次增長至4520人次,ASA分級≥3級的人員從28%增長至65%。復蘇時間從進復蘇室到出復蘇室平均40分鐘。復蘇室護理人員負責進入復蘇室患者的復蘇和復蘇后患者的轉運。
手術室轉運病人的推床是統一型號的,推床的輸液架是用于轉運手術后病人必不可少的。[4]現目前,推床的輸液架頂部是可收放的傘端,6條,長10cm,直徑4mm,帶鉤。我們的設計是將輸液架頂部的傘端選擇任意兩條,套上一個圓形的塑料殼,加大直徑至1cm,用于懸掛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
根據患者特殊情況的嚴重性、事情緊急程度,我們制作不同顏色的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提示牌選用塑料材質,長10cm,寬2cm ,厚0.2cm。下端連接指環扣,直徑1cm ,和傘端的塑料殼相吻合。懸掛在轉運病人的推車上,在觀察病人和轉運病人時,特殊情況情況提示牌可以清晰展示患者的特殊情況。復蘇室護理人員也能夠清晰的了解患者的不同特殊交班,方便患者的護理與交接。患者常見的特殊情況有:高血壓、糖尿病 、COPD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困難氣道、等冰凍、自然蘇醒、過敏體質等等。等冰凍、自然蘇醒等提示作用的設計為綠底白字;困難氣道、嚴重心功能不全等必須著重觀察的是大紅底白字;其他比如一般的高血壓、冠心病或者COPD等需要提醒注意觀察的是粉紅色底白字。
麻醉復蘇室的人流較大,患者的病情復雜,很多時候患者的需求是即時變化的。[5]護理人員不僅要時刻關注患者的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變化。當患者入復蘇室的時候,巡回護士、麻醉醫生和復蘇室的人員交接的時候,特殊情況就用卡片提醒警示。提示牌卡在輸液桿頂端,可直接觀察,不受懸掛液體的影響。患者在復蘇時,復蘇室的人員就會根據患者的特殊情況精準護理。
患者復蘇完成,達到出室標準,如需和病房護士交接特殊情況,復蘇室護理人員將卡片、病人和轉運車一起轉運至病房或者ICU ,并將病人的特殊情況全部交接。交接清楚后,然后護送人員將卡片取下,協同轉運車和輸液桿一并帶回復蘇室。
輸液架頂端的圓形塑料殼可隨意拆取,連同特殊情況提示牌一起行酒精擦拭消毒。
患者進入復蘇室之后,將每個病人的有特殊情況都給予了提醒警示,方便了復蘇室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對患者的特殊病情進行精準化護理,實現了對患者特殊病情的重點關注,保障了手術后患者復蘇期的安全。其中復蘇室人員轉運病人回來之后都能對復蘇室現場的病人基本情況有所了解。
目視管理是現代管理理念的運用形式,其應用是醫院現代化、規范化、人性化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6]復蘇室在麻醉手術后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反應醫院護理工作完善與否,衡量現代化醫院的關鍵。[7]
改良輸液架的設計與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的制作,運用目視管理的理念,充分展示患者的基本情況,同時應用顏色區分不同特殊情況的輕重緩急,用于提醒護理人員,讓復蘇室人員對患者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9]避免了口頭交接班時對病人特殊情況的忽略,以及人員更換之后對特殊情況的不充分了解。顏色運用和標識系統建立能起到警示和告知作用,減少了護理失誤和隱患,降低了護理風險,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差錯事故發生。
改良輸液架的設計與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的制作,充分體現了管理公開性,讓團隊成員對工作任務和要求一目了然,迅速投入工作,同心協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8]改良輸液架的設計與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的制作,將患者的特殊情況全部展示出來了。患者在復蘇過程中有異常情況發生,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特殊情況迅速做出反應,提高工作效率,為搶救贏得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感覺系統感知事物,最常見的是視覺。據統計人的行為的60%是從視覺的感知開始的。[10]改良輸液架的設計與患者特殊情況提示牌的制作,方便復蘇是人員觀察病情,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滿意度,實現了對患者的標準化管理和自我管理,充分展示了“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