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貞,武勝舉
(1.山東省濱州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山東 濱州 256600;2.青海省中醫院肺病科,青海 西寧 810000)
我院選擇收治的90例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中醫護理對大腸癌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90例大腸癌患者,在隨機數字表法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齡最小37歲,年齡最大72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21±3.87)歲。觀察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齡最小36歲,年齡最大69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29±4.5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差異輸入SPSS20.0軟件中檢驗校準,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采用中醫艾灸護理,(1)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創建良好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流通。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的狀況,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進行優質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提升他們恢復健康的信心。(2)中藥針灸護理,施針部位周圍的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后進行施針,在患者的雙側足三里部進針,并施以適宜的電持續波。治療時間為十五到二十分鐘,每天一到兩次,三天為一療程。(3)中藥熱敷護理,對患者神闕位給藥,患者采用平臥位,對吳茱萸布袋加熱到60攝氏度進行藥敷,每次二十分鐘,每天兩次到三次治療,三天為一療程。(4)中醫督灸護理:取督脈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常規消毒后在治療部位涂抹生姜汁,再在治療部位上撒上督灸粉。用濕熱毛巾把治療部位擦干凈。(5)隔姜灸: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姜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有局部灼痛感時,提起姜片。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標準:(1)顯效: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正常,該病的中醫癥狀消失;(2)有效:患者的胃腸功能有較為明顯的改善,該病的中醫癥狀有所好轉;(3)無效:患者的中醫癥狀無好轉趨勢,并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
將本文所有數據輸入到SPSS20.0軟件中分析,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禁食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以(±s)形式,t檢驗,治療總有效率以n(%)形式,卡方檢驗,若P<0.05,則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患者68.89%,差異顯著,P<0.05,在統計學中有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禁食時間、術后排便時間高于觀察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在統計學中有意義。
大腸癌(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直腸癌(rectalcancer)是胃腸道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具有發病率的特點,直腸癌主要的臨床癥狀為便血、大便次數增多、里急后重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1-2]。直腸癌主要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等形式進行綜合性的治療[3-4]?;颊咝g后的胃腸功能常會出現暫時性的抑制情況,受到并發癥的影響,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一階段的護理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重要作用[5]。根據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中醫艾灸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其腸鳴音恢復時間、禁食時間、術后排便時間和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優勢,說明中醫艾灸護理可以改善患者術后的胃腸功能恢復速度,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綜上所述,對結大腸癌術患者術后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可以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具有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