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遠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科技也得到了空前的進步,如今已經成為了信息化的時代,而網絡信息也帶動和促進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并且在近幾年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因此,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對人工智能應用的類型進行了分析探究,并且對其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計算機;人工智能;識別技術
就人工智能識別技術來說,它主要是探究人的思維模式以及思維過程,以此來形成具體的數據模式,利用數據信息和計算機程序有效的反映人類思維,換句話說,識別技術將人類思維更好的進行了挖掘,能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和全面的服務,有助于網絡社會的進一步推進與發展。
1 計算機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的類型
在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人工識別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有生命識別技術,另一種是無生命識別技術。
1.1 有生命識別技術
1.1.1 聲音識別技術
這種技術是根據不同人群的聲音特點進行識別,將這些聲音信息與系統數據進行統一匹配,從而實現對象的識別和確定,該技術能根據聲音較為準確的鑒定人群身份。
1.1.2 指紋識別技術
這種技術主要利用對不同指紋的識別,因為每個人的指紋就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是每個人的特有的身份象征,利用指紋識別技術識別和鑒定人的身份具有很高的精確度。
1.1.3 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結合了人的臉部關鍵特征和瞳孔情況,以此來識別對象身份,這種技術也相對較為精確,在近幾年來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運用漸趨廣泛。
1.2 無生命識別技術
1.2.1 智能卡識別技術
所謂的智能卡識別技術,就是通過集成電路板對數據的存貯和運算,對不同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整理,這種識別技術主要依靠網絡信息數據,如今智能卡識別技術主要運用于車輛識別。
1.2.2 條形碼識別技術
條碼識別包含一維碼技術以及二維碼技術兩類,二維碼技術是一維碼技術的延伸和發展,它具備更高的準確性,具有更強大的功能,比如更強大的信息容量以及糾錯功能。
1.2.3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應用無線電磁波實現對象的識別及鑒定,這種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在物品標簽中,利用電磁場將無線電信號進行傳輸,進行數據的跟蹤及自動識別。
2 計算機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的應用分析
2.1 在語音識別領域的應用分析
語音識別的關鍵目標在于使機器能夠和人類的語言互通,促進機器在人類社會的應用領域的拓展,幫助人類社會的進步。通過語音識別系統,人們在利用計算機的時候可以不再花時間敲擊鍵盤,直接通過語音輸入,系統就能識別出來,這大大的減少了用戶的時間,提高了辦事的效率,同時也減少了鍵盤輸入的出錯率,這種機器和人的高度結合能夠很好地促進人的進步和機器網絡的發展,實現雙贏的目的。就當前的發展過程中,語音識別主要有聲控語音搜索系統、聲控智能玩具等,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樂趣,但是其運用也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模糊音識別不準確。識別系統的詞匯儲備相對較少等。所以,在今后的識別技術發展過程中,技術人員仍然要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擴大語音系統的詞匯量,同時也要加強模糊音的識別能力,促進語音識別系統的完善。
2.2 在圖像識別領域的應用分析
如今的人工智能識別技術在圖像識別領域應用還十分有限,因為圖像識別相對于其他的識別而言難度較大,它有豐富的圖像、字符等內容,識別起來難度較大,所以在今后還需要加強這一領域的開發,而關于圖像識別主要在工農業和醫學領域應用比較廣泛。比如,交通領域應用的車牌識別系統;醫學領域應用的心電圖識別技術;農業領域應用的種子識別技術;公共安全領域應用的人臉識別技術以及指紋識別技術等。但是就其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圖像識別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色彩和對比度等因素極大的阻礙了該技術的更進一步發展,技術人員在利用該識別技術的時候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轉化、降維等操作,這極大的降低了效率,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也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2.3 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分析
機器人在1970年就已經出現,發展到如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通過智能技術的應用,如今的機器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能夠代替人類參與一些高危工作等,這極大的將人類從危險和高難度強度中解脫了出來。如今的機器人已經不僅僅只是應用于高樓清洗等工作中,在資源勘測以及醫療等方面也得到了應用。總的來說,機器人更進一步的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智能化。
但是就當前來看,人工智能在機器人領域還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同時也還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目前來看主要是價格過于昂貴、高端機器人欠缺、低端機器人過多等,這些都是目前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另外,機器人由于還缺乏對人類的精確探究,他們在工作的時候表現的過于遲緩,工作效率低下,沒有真正發揮出人工智能的優勢。所以,技術人員還后期的探索中還要更加注重識別技術的感知功能以及對人體的了解模擬,關鍵是思維模擬,更好的將人類與人工智能結合起來,將人的行為映射到計算機程序中,這不僅有利于幫助人工智能得到突破,還有利于人們更好的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便捷,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書紅.復雜背景圖像局部輪廓信息人工智能識別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8,35(08):361-364+382.
[2]劉浩鋒.計算機人工智能識別技術類型及其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4):150.
[3]郭迎,吳蘊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無人機手勢識別設計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