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凱林
摘 要:基于停車管理的現狀,為能在現有的停車資源上緩解城市停車壓力,使停車場的運轉更加高效、停車位的有效利用緩解道路交通擁堵,方便人們的出行和交通,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各種網絡終端向駕駛員提供停車場的位置、車位空閑狀況、路線、道路交通狀況,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分析了智慧停車誘導系統建設模式的探索。
關鍵詞:停車誘導系統;層次分析;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近年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私家車擁有量急劇增加,停車難造成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各個城市建設中不小的挑戰,國際上通行的機動車泊位比是1:1.2~1.5標準,但我國城市機動車泊位比為
1:0.006~0.10在解決車位供需矛盾的過程中,除了政府要加強公共停車設施的建設,緩解城市停車壓力,能夠在現有的停車資源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滿足車輛的停泊需要,提高停車場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得停車場運行的節能化、環保化、高效化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 傳統停車模式及現有停車誘導系統分析
2.1 現有停車模式存在的問題
進入停車場的車輛在入口處領取IC卡,在出口處交還IC卡,其時間差作為停車收費時間的主要依據,在車輛進出入量較多的時間段,容易造成出入口堵車現象。停車場內沒有明確的空閑車位指示裝置,車輛進入后無法迅速停車,容易造成停車場內交通擁堵和停車無序。取車時只能憑記憶尋找車輛,效率低下。
2.2 現有停車誘導系統的基本結構
現有停車誘導系統的結構為停車場信息采集系統、停車場周邊交通信息采集系統,通過數據I/O設備傳入控制中心和ITS控制中心,再通過數據I/O設備發布到信息顯示裝置、廣播、移動通信、互聯網、CATV。
3 基于層次分析的停車誘導系統影響因素分析
3.1 指標選取
由于停車誘導的影響因素多,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將停車誘導系統的影響因素分為相關技術、駕駛員體驗、環境影響和運行效果四個方面。
3.2 層次結構圖
構建誘導系統層次分析,第一層設置為目標層,目標層為停車誘導系統影響因素;第二層設置為準則層,準則層為相關技術,運行效果,環境影響和駕駛員體驗;第三層設置為指標層,指標層為信息采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發布技術;停車場利用率,停車場負荷均勻程度,違章停車數,相關道路通行能力;停車位需求滿足程度,停車場平均排隊長度,行程時間,出行成本,步行距離;交通噪聲,交通廢氣。
3.3 各元素的相對權重計算
通過判斷矩陣和專家評判得到同一層次因素對于目標層重要性權值,如下所示:
信息采集技術0.012,信息傳輸技術0.019,信息處理技術0.031,信息發布技術0.031,停車場利用率0.052,停車場負荷均勻程度0.030,違章停車數0.012,相關道路通行能力0.111,停車位需求滿足程度0.113,停車場平均排隊長度0.085,行程時間0.039,出行成本0.042,步行距離0.013,交通噪聲0.266,交通廢氣0.132。
根據計算結果,在考慮環境影響的同時,駕駛員體驗也能成為影響停車誘導系統的重要因素。
4 智慧停車誘導系統
4.1 智慧停車誘導系統介紹
智慧誘導系統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及時的信息發布為人們提供準時、準確的停車場位置、現場狀態以及道路狀況和通行信息,通過駕駛員與系統的互動獲得最佳的停車位置和行車路線,提高城市停車系統的利用率,合理引導車流,節約出行成本。停車誘導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信息采集發布與應用設施、信息基礎設施、計算與通信設施。
4.2 信息基礎設施
(1)數據庫。數據庫包括停車場地理位置數據庫、停車場各時段數據庫和停車場當前狀況數據庫三部分。
1)停車場地理位置數據庫是在現有地圖數據庫的基礎上增加表示停車場位置的點要素構成,停車場平面數據庫可以描述停車場內部的泊位分布、通行規劃和出入口位置等空間信息。2)停車場各時段數據庫是根據已有數據,對未來停車需求進行預測,查閱資料得知,城市停車場的需求可以分為停車的高峰期(夏季9時到11時,15時到17時,18時到20時)、平峰期(夏季8時到9時,11時到15時,17時到18時30分)和空閑期(19時到24時,24時到8時),將高峰期和平峰期按10min為時間段劃分,建立多個停車場每天各時段數據庫。3)停車場當前狀況數據庫主要描述停車場的現狀狀態,包括停車場編號、駛入道路編號及名稱、駛出道路編號及名稱、各種車型泊位總數和空閑數、停車場收費價格。
(2)信息采集系統。通過地磁感應、紅外感應等技術記錄各種車型進出數量,計算出空閑車位,當新建道路、道路擴寬、道路交通規劃調整和停車場改建時,對空間數據庫進行更新。
4.3 通訊與計算設施
通訊基礎設施是停車誘導系統中信息傳遞與處理的物理通道,是云計算服務器和網絡基礎設施的總稱,通訊網絡是通過有線網絡或無線網絡將硬件設施(智能停車誘導系統、行車指引牌、停車場誘導指示牌、道路狀況信息實時發布牌、手機客戶端APP)和云計算服務器連為一體,從而實現信息采集、交流、發布和共享,計算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對信息的整合與處理,實時更新數據庫、接收用戶指令、調用交通模型,對網絡上的各種交通信息進行數據挖掘,通過通訊設施向外發布。
4.4 信息發布與APP
(1)信息發布。由停車場出入口設置的的自動化設備采集的實時空閑車位,道路通行狀況(分別用紅、黃、綠表示擁堵、緩慢和暢行三種動態路況),停車場的地理位置、出入方式與空閑車位數,手機客戶端接受計算中心通過無線網絡發布的實時信息,再進行數據顯示。(2)APP客戶端。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車載導航等終端設備向系統提出請求,服務器調用數據庫,經過計算,以地圖的方式向客戶端發送計算結果,可進行出行規劃和行進規劃。
5 結束語
智能的停車誘導系統,可以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準時、準確的停車信息服務以及目的停車場的最優路線,確保城市道路的暢通,降低了出行所需要的時間,該系統需要完善的車聯網和更高效準確的計算能力,完備的地理信息數據庫,道路數據庫和交通流數據庫。
參考文獻:
[1]劉磊,郭麗,緱西梅.智能停車管理云平臺的研究與實現[J].現代信息科技,2018,2(10):31-32+35.
[2]孟紅玲,張開廣,巴明廷,孫艷敏,張宇.洛陽智慧停車誘導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河南科學,2013.